成语解释、出处

  • 春兰秋菊【chūn lán qiū jú】

    成语解释:春天的兰花,秋天的菊花。比喻各有值得称道的地方。

    成语出处:战国·楚·屈原《九歌·礼魂》:“春兰兮秋菊,长无绝兮终古。”

  • 春华秋实【chūn huá qiū shí】

    成语解释:华:花。春天开花,秋天结果。比喻人的文采和德行。现也比喻学习有成果。

    成语出处:《后汉书》第五十二卷:“春发其华,秋收其实,有始有极,爱登其质。”

  • 春蚓秋蛇【chūn yǐn qiū shé】

    成语解释:比喻字写得不好,弯弯曲曲,象蚯蚓和蛇爬行的痕迹。

    成语出处:《晋书·王羲之传》:“行之若萦春蚓,字字如绾秋蛇。”

  • 多事之秋【duō shì zhī qiū】

    成语解释:多事:事故或事变多;秋:时期。事故或事变很多的时期。

    成语出处: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十二:“所以多事之秋,灭迹匿端,无为绿林之嚆矢也。”

  • 浮瓜沉李【fú guā chén lǐ】

    成语解释:吃在冷水里浸过的瓜果。形容暑天消夏的生活。

    成语出处:三国·魏·曹丕《与朝歌令吴质书》:“浮甘瓜于清泉,沉朱李于寒冰。”

  • 管中窥豹【guǎn zhōng kuī bào】

    成语解释:从竹管的小孔里看豹,只看到豹身上的一块斑纹。比喻只看到事物的一部分,指所见不全面或略有所得。

    成语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此郎亦管中窥豹,时见一斑。”

  • 金风送爽【jīn fēng sòng shuǎng】

    成语解释:金风:指秋天的风。古时以阴阳五行解释季节,秋为金。秋风带来了凉意。

    成语出处:鲁迅《孔诞祝圣言感》:“金风送爽,凉露惊秋。”

  • 老气横秋【lǎo qì héng qiū】

    成语解释:形容老练而自负的神态。现形容自高自大,摆老资格。也形容缺乏朝气。

    成语出处:南朝·齐·孔稚珪《北山移文》:“风情张日,霜气横秋。”

  • 连篇累牍【lián piān lěi dú】

    成语解释:累:重叠;牍:古代写字的木片。形容篇幅过多,文辞冗长。

    成语出处:《隋书·李谔传》:“连篇累牍,不出月露之形。”

  • 秋收冬藏【qiū shōu dōng cáng】

    成语解释:秋季为农作物收获季节,冬季则贮藏果实以待一年之需要。比喻一年的农事。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夫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此天道之大经也。”

  • 穰穰满家【ráng ráng mǎn jiā】

    成语解释:穰穰:丰盛。形容获得丰收,粮食满仓。

    成语出处:《史记·滑稽列传》:“瓯窭满篝,污邪满车,五谷蕃熟,穰穰满家。”

  • 人才辈出【rén cái bèi chū】

    成语解释:辈出:一批一批地出现。形容有才能的人不断涌现。

    成语出处:清·毕沅《续资治通鉴·元纪·世祖至元二十年》:“得如左丞许衡教国子,则人才辈出矣。”

  • 望穿秋水【wàng chuān qiū shuǐ】

    成语解释:秋水:比喻人的眼睛。眼睛都望穿了。形容对远地亲友的殷切盼望。

    成语出处: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望穿他盈盈秋水,蹙损他淡淡春山。”

  • 望秋先零【wàng qiū xiān líng】

    成语解释:零:凋零。望见秋天将到就先凋零了。比喻体质弱,经不起风霜。也比喻未老先衰。

    成语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语言》:“松柏之姿,经霜犹茂。臣蒲柳之质,望秋先零,受命之异也。”

  • 五谷丰登【wǔ gǔ fēng dēng】

    成语解释:登:成熟。指年成好,粮食丰收。

    成语出处:《六韬·龙韬·立将》:“是故风雨时节,五谷丰登,社稷安宁。”

  • 叶落知秋【yè luò zhī qiū】

    成语解释:看到树叶落,便知秋天到来。比喻从细微的变化可以推测事物的发展趋向。

    成语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二十:“叶落知秋,举一明三。”《续灯传录》:“弦动别曲,叶落知秋。”

  • 一日三秋【yī rì sān qiū】

    成语解释:三秋:三个季度。意思是一天不见面,就象过了三个季度。比喻分别时间虽短,却觉得很长。形容思念殷切。

    成语出处:《诗经·王风·采莲》:“彼采葛兮,一是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 一叶知秋【yī yè zhī qiū】

    成语解释:从一片树叶的凋落,知道秋天的到来。比喻通过个别的细微的迹象,可以看到整个形势的发展趋向与结果。

    成语出处:《淮南子·说山训》:“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宋·唐庚《文录》引唐人诗:“山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知天下秋。”

  • 冰壶秋月【bīng hú qiū yuè】

    成语解释:冰壶:盛水的玉壶,比喻洁白。比喻洁白明净。多指人的品格。

    成语出处:宋·苏轼《赠潘谷》诗:“布衫漆黑手如龟,未害冰壶贮秋月。”

  • 琨玉秋霜【kūn yù qiū shuāng】

    成语解释:比喻坚贞劲烈的品质。

    成语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孔融传论》:“懔懔焉,皓皓焉,其与琨玉秋霜比质可也。”

  • 秋毫无犯【qiū háo wú fàn】

    成语解释:秋毫:鸟兽秋天新换的绒毛,比喻极细微的东西;犯:侵犯。指军纪严明,丝毫不侵犯人民的利益。

    成语出处:《史记·项羽本纪》:“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后汉书·岑彭传》:“持军整齐,秋毫无犯。”

  • 秋毫之末【qiū háo zhī mò】

    成语解释:鸟兽在秋天新长的细毛的尖端。比喻极微小的东西或极细微的地方。

    成语出处:《孟子·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

  • 秋荼密网【qiū tú mì wǎng】

    成语解释:荼:茅草上的白花。秋天繁茂的茅草白花,网眼细密的鱼网。比喻刑罚繁苛。

    成语出处:汉·桓宽《盐铁论·刑德》:“昔秦法每于秋荼,而网密于凝脂。”

  • 秋风过耳【qiū fēng guò ěr】

    成语解释:象秋风从耳边吹过一样。比喻与己无关,毫不再意。

    成语出处:汉·赵晔《吴越春秋·吴王寿梦传》:“富贵之于我,如秋风之过耳。”

  • 秋高气爽【qiū gāo qì shuǎng】

    成语解释:形容秋季晴空万里,天气清爽。

    成语出处:唐·杜甫《崔氏东山草堂》诗:“爱汝玉山草堂静,高秋爽气相鲜新。”

  • 千秋万古【qiān qiū wàn gǔ】

    成语解释:犹言千秋万代,形容岁月长久。

    成语出处:唐·刘希夷《公子行》:“百年同谢西山日,千秋万古北邙尘。”

  • 千秋万世【qiān qiū wàn shì】

    成语解释:①千年万年,形容岁月长久。②婉言帝王之死。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梁孝王世家褚少孙论》:“梁王上有太后之重,骄蹇日久,数闻景帝好言,千秋万世之后传王,而实不行。”

  • 桂子飘香【guì zǐ piāo xiāng】

    成语解释:指中秋前后桂花开放,散发馨香。

    成语出处:唐·宋之问《灵隐寺》诗:“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

  • 万古千秋【wàn gǔ qiān qiū】

    成语解释:形容延续的时间极久。

    成语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十六:“僧问:‘如何是五老峰前句?’师曰:‘万古千秋。’”

  • 秋风萧瑟【qiū fēng xiāo sè】

    成语解释:有两个意思,①形容风吹拂树木发出的声音:长松千树风萧瑟。②冷落;凄凉;悲凉的气氛;你秋色将临,能无萧瑟之感。

    成语出处:本词语出曹操《观沧海》

  • 罪行累累【zuì xíng lěi lěi】

    成语解释:累累:形容积累很多。现指人犯罪的行为多得无法计算。

    成语出处:

  • 硕果累累【shuò guǒ léi léi】

    成语解释:本义是指秋天丰收时树上的果实茂盛的样子。现在常引申为某人的作品很多,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注:硕:(果实)大,丰盛。累累(léi léi阳平):形容果实茂盛的样子(结成一串串)。比喻巨大的成绩。

    成语出处:七百年来,子孙不息,人才辈出,历代科举,硕果累累。霍达《补天裂》第十三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