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出处

  • 安如泰山【ān rú tài shān】

    成语解释:形容象泰山一样稳固,不可动摇。

    成语出处:汉·枚乘《上书谏吴王》:“变所欲为,易于反掌,安于泰山。”

  • 兵临城下【bīng lín chéng xià】

    成语解释:敌军已来到自己的城墙下面。比喻情势十分危急。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 范书》第一折:“有一日兵临城下,将至濠边,四下里安环,八下里拽炮,人平了你宅舍,马践了你庭堂。”

  • 烽火连天【fēng huǒ lián tiān】

    成语解释:形容战火遍及各地。

    成语出处:汉·蔡邕《蔡中郎集·外纪上·汉书十志疏》:“其时鲜卑连犯云中五原,一月之中烽火不绝,埃尘连天。”

  • 古往今来【gǔ wǎng jīn lái】

    成语解释:从古到今。

    成语出处:《淮南子·齐俗训》:“往古今来谓之宙,四方上下谓之宇。”

  • 固若金汤【gù ruò jīn tāng】

    成语解释:金属造的城,滚水形成的护城河。形容工事无比坚固。

    成语出处:《汉书·蒯通传》:“必将婴城固守,皆为金城汤池,不可攻也。”

  • 国泰民安【guó tài mín ān】

    成语解释:泰:平安,安定。国家太平,人民安乐。

    成语出处:宋·吴自牧《梦梁录·山川神》:“每岁海潮太溢,冲激州城,春秋醮祭,诏命学士院,撰青词以祈国泰民安。”

  • 花言巧语【huā yán qiǎo yǔ】

    成语解释:原指铺张修饰、内容空泛的言语或文辞。后多指用来骗人的虚伪动听的话。

    成语出处:《朱子语类》:“‘巧言’即今所谓花言巧语,如今世举子弄笔端做文字者是也。”

  • 坚如磐石【jiān rú pán shí】

    成语解释:象大石头一样坚固。比喻不可动摇。

    成语出处:古乐府《孔雀东南飞》:“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文选·古诗十九首》:“良无磐石固,虚名复何有?”

  • 狼烟四起【láng yān sì qǐ】

    成语解释:狼烟:古代边防报警时烧狼粪腾起的烟。四处都是报警的烟火,指边疆不平静。

    成语出处:唐·段成式《酉阳杂俎·毛篇》:“狼粪烟直上,烽火用之。”

  • 戮力同心【lù lì tóng xīn】

    成语解释:戮力:并力;同心:齐心。齐心合力。

    成语出处:《墨子·尚贤》:“《汤誓》曰:‘聿求元圣,与之戮力同心,以治天下。’”

  • 连绵不断【lián mián bù duàn】

    成语解释:连绵:连续不断的样子。形容连续不止,从不中断。

    成语出处:明·朱国祯《涌幢小品》:“往余再丧妻,四丧子,复丧妹,最后丧母,连绵不绝,哭泣悲伤,五衷菀结。”

  • 连绵起伏【lián mián qǐ fú】

    成语解释:连绵:连续不断的样子;起伏:高低不平。连续不断而且起伏不平。

    成语出处:孙荪《云赋》:“连绵起伏的云宛如浮动在海上的冰山。”

  • 绵延不断【mián yán bù duàn】

    成语解释:形容相同的自然景观一个接一个不间断地出现。

    成语出处:《孔子家语·观周》:“涓涓不雍,终为江河;绵绵不绝,或成网罗。”

  • 巧夺天工【qiǎo duó tiān gōng】

    成语解释:夺:胜过。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形容技艺十分巧妙。

    成语出处:元·赵孟頫《赠放烟火者》诗:“人间巧艺夺天工,炼药燃灯清昼同。。”

  • 四分五裂【sì fēn wǔ liè】

    成语解释:形容不完整,不集中,不团结,不统一。

    成语出处:《战国策·魏策一》:“张仪为秦连横说魏王曰:‘魏南与楚而不与齐,则齐攻其东;东与齐而不与赵,则赵攻其北;不合于韩,是韩攻其西;不亲于楚,则楚攻其南:此所谓四分五裂之道也。’”

  • 同心协力【tóng xīn xié lì】

    成语解释:心:思想;协:合。团结一致,共同努力。

    成语出处:汉·贾谊《过秦论》:“且天下尝同心并力攻秦矣,然困于险阻而不能进者,岂勇力智慧不足哉?”《周书·崔谦传》:“然后与宇文行台,同心协力,电讨不庭,则桓文之勋,复兴于兹日矣。”

  • 铜墙铁壁【tóng qiáng tiě bì】

    成语解释:原比喻防御十分坚固,不可摧毁。也比喻团结一致。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谢金梧》楔子:“随他铜墙铁壁,也不怕不拆倒了他的。”

  • 万里长城【wàn lǐ cháng chéng】

    成语解释:指我国长城。也比喻国家所依赖的大将。现也比喻人民的军队。

    成语出处:《南史·檀道济传》:“道济见收,愤怒气盛,目光如炬,俄尔间引饮一斛,乃脱帻投地,曰:‘乃坏汝万里长城!’”

  • 万众一心【wàn zhòng yī xīn】

    成语解释:千万人一条心。形容团结一致。

    成语出处:《后汉书·朱擕传》:“万人一心,犹不可当,况十万乎!”

  • 五言长城【wǔ yán cháng chéng】

    成语解释:称誉善于作五言诗的好手。

    成语出处:《新唐书·秦系传》:“长卿自以为五言长城,系用偏师攻之,虽老益壮。”

  • 一触即溃【yī chù jí kuì】

    成语解释:指军队士气涣散,跟敌人一接触就崩溃。

    成语出处:范文澜《中国近代史》上册第一章:“奕山与奕经同样,经过轻举妄动,一触即溃、丧胆、乞降三个程序,结束了浙江军事。”

  • 一盘散沙【yī pán sǎn shā】

    成语解释:比喻力量分散,没有组织起来。

    成语出处:清 梁启超《十种德性相反相成论》:“然终不免一盘散沙之诮者,则以无合群之德故也。”

  • 一夫当关【yī fū dāng guān】

    成语解释:见“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成语出处:《明史·外国传一·朝鲜》:“忠州左右乌、竹两岭,羊肠绕曲,有‘一夫当关’之险。”

  • 众口铄金【zhòng kǒu shuò jīn】

    成语解释:铄:熔化。形容舆论力量大,连金属都能熔化。比喻众口一词可以混淆是非。

    成语出处:《国语·周语下》:“众心成城,众口铄金。”

  • 众擎易举【zhòng qíng yì jǔ】

    成语解释:擎:往上托。许多人一齐用力,容易把东西举起来。比喻大家同心协力就容易把事情办成。

    成语出处:明·张岱《募修岳鄂王祠姆疏》:“盖众擎易举,独力难支。”

  • 自坏长城【zì huài cháng chéng】

    成语解释:比喻自己削弱自己的力量或自己破坏自己的事业。

    成语出处:《南史·檀道济传》:“乃坏汝万里长城。”

  • 崇山峻岭【chóng shān jùn lǐng】

    成语解释:崇:高;峻:山高而陡。高大险峻的山岭。

    成语出处:晋·王羲之《兰亭集序》:“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 同床异梦【tóng chuáng yì mèng】

    成语解释:异:不同。原指夫妇生活在一起,但感情不和。比喻同做一件事而心里各有各的打算。

    成语出处:宋·陈亮《与朱元晦秘书书》:“同床各做梦,周公且不能学得,何必一一说到孔明哉!”

  • 雄伟壮观【xióng wěi zhuàng guān】

    成语解释:气势伟大美丽。

    成语出处:

  • 一字长城【yī zì cháng chéng】

    成语解释:排列成一长条的阵势。也指一言奏效,可比长城。

    成语出处:明·汤显祖《牡丹亭·折寇》:“仗恩台一字长城,借寒儒八面威风。”

  • 举世闻名【jǔ shì wén míng】

    成语解释:全世界都知道。形容非常著名。

    成语出处: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 卷七 杂艺》:“王逸少风流才士,萧散名人。举世但知其书,翻以能自蔽也。”

  • 气势磅礴【qì shì páng bó】

    成语解释:磅礴:广大无边的样子。形容气势雄伟壮大。

    成语出处:宋·文天祥《文山集·指南后录·正气歌》第14卷:“是气所磅礴,凛冽万古存。”

  • 众志成城【zhòng zhì chéng chéng】

    成语解释:万众一心,象坚固的城墙一样不可摧毁。比喻团结一致,力量无比强大。

    成语出处:《国语·周语下》:“众心成城,众口铄金。”

  • 长城万里【cháng chéng wàn lǐ】

    成语解释:指中国长城。比喻国家所依赖的大将或军队

    成语出处:宋·陆游《休日留园中至暮乃归》:“长城万里知谁许,看镜空悲两鬓霜。”

  • 不到长城非好汉【bù dào cháng chéng fēi hǎo hàn】

    成语解释:比喻不能克服困难,达到目的,就不是英雄豪杰

    成语出处:吴茂盛《驻京办》第11章:“俗话说不到长城非好汉,于我而言,没成为好汉就不到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