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出处

  • 傲慢无礼【ào màn wú lǐ】

    成语解释:态度傲慢,对人不讲礼节。

    成语出处:《三国志·吴志·三嗣主传》裴松之注引孙皓侍中李仁之言:“视人君相忤,是乃祀所谓傲慢;傲慢则无礼,无礼则不臣,不臣则犯罪,犯罪则陷不测矣。”

  • 白眼相看【bái yǎn xiāng kàn】

    成语解释:看别人时眼睛朝上或旁边,现出白眼珠,表示轻蔑,不屑一顾,对人不礼貌。

    成语出处:宋·杨万里《诚斋集·都下和同舍李元老承信赠诗之韵》第四卷:“尽今俗客不妨来,白眼相看勿分剖。”

  • 必恭必敬【bì gōng bì jìng】

    成语解释:恭、敬:端庄而有礼貌。形容态度十分恭敬。

    成语出处:《诗经·小雅·小弁》:“维桑与梓,必恭敬止,靡瞻匪父,靡依匪母。”

  • 不骄不躁【bù jiāo bù zào】

    成语解释:不骄傲,不急躁。

    成语出处:毛泽东《中共中央关于同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的通知》:“只要同志们对于军事政策(行动和作战)和团结人民的政策,不犯大错误,谦虚谨慎,不骄不躁,是完全有办法的。”

  • 不矜不伐【bù jīn bù fá】

    成语解释:矜、伐:自夸自大。不自经为了不起,不为自己吹嘘。形容谦逊。

    成语出处:《尚书·大禹谟》:“汝惟不矜,天下莫与汝争能;汝惟不伐,天下莫与汝争功。”

  • 出言不逊【chū yán bù xùn】

    成语解释:逊:谦让,有礼貌。说话粗暴无礼。

    成语出处:《三国志·魏书·张郃传》:“郃快军败,出言不逊。”

  • 出言无状【chū yán wú zhuàng】

    成语解释:说话放肆,没有礼貌。

    成语出处: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73回:“他小主人下了第,正没好气,他却自以为本事大的了不得,便出言无状起来。”

  • 以礼相待【yǐ lǐ xiāng dài】

    成语解释:用应有的礼节接待。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八十九回:“赵枢密留住禇坚,以礼相待。”

  • 达官贵人【dá guān guì rén】

    成语解释:达官:大官。指地位高的大官和出身侯门身价显赫的人。

    成语出处:《礼记·檀弓下》:“公子丧,诸达官之长杖。”

  • 戒骄戒躁【jiè jiāo jiè zào】

    成语解释:警惕并防止产生骄傲和急躁情绪。

    成语出处: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的讲话》:“戒骄戒躁,永远保持谦虚进取的精神。”

  • 敬贤礼士【jìng xián lǐ shì】

    成语解释:礼:以礼相待,尊重。士:古时称有学问的人。尊重品德高尚、学识出众的人。

    成语出处:《晋书·张轨传》:“实子安逊,学尚明察,敬贤爱士,以秀才为郎中。”

  • 礼尚往来【lǐ shàng wǎng lái】

    成语解释:指礼节上应该有来有往。现也指以同样的态度或做法回答对方。

    成语出处:《礼记·曲礼上》:“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 礼贤下士【lǐ xián xià shì】

    成语解释:对有才有德的人以礼相待,对一般有才能的人不计自己的身分去结交。

    成语出处:《新唐书·李勉传》:“其在朝廷,鲠亮廉介,这宗臣表,礼贤下士有始终,尝引李巡、张参在幕府。”

  • 裸裎袒裼【luǒ chéng tǎn xī】

    成语解释:袒裼:露臂;祼裎:露体。指脱衣露体,没有礼貌。

    成语出处:《孟子·公孙丑上》:“尔为尔,我为我,虽袒裼裸裎于我侧,尔焉能浼我哉?”

  • 爱理不理【ài lǐ bù lǐ】

    成语解释:不爱答理。比喻对人冷漠,没礼貌

    成语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59回:“黄二麻子爱理不理的,问他什么事。”

  • 谦谦君子【qiān qiān jūn zǐ】

    成语解释:指谦虚而严格要求自己的人。

    成语出处:《易·谦》:“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

  • 谦虚谨慎【qiān xū jǐn shèn】

    成语解释:谦虚:虚心;谨慎:慎重小心。虙待人,小心办事。

    成语出处:《晋书 张宾载记》:“封濮阳侯,任遇优显,宠冠当时,而谦虚敬慎,开襟下士。”

  • 谦恭下士【qiān gōng xià shì】

    成语解释:旧时指达官贵人对地位不高但有才德的人谦虚而有礼貌。

    成语出处:《汉书·韦玄成传》:“少好学,修父业,尤谦逊下士。”

  • 善气迎人【shàn qì yíng rén】

    成语解释:善气:和蔼可亲的态度。形容用和蔼可亲的态度对待人。

    成语出处:《管子·心术下》:“善气迎人,亲如兄弟;恶气迎人,害于戈兵。”

  • 豕交兽畜【shǐ jiāo shòu chù】

    成语解释:比喻待人没有礼貌。

    成语出处:《孟子·尽心上》:“食而弗爱,豕交之也;爱而不敬,兽畜之也。”

  • 酸文假醋【suān wén jiǎ cù】

    成语解释:形容装出一副文雅有礼貌的样子。

    成语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109回:“这有什么?大凡一个人,总别酸文假醋的才好。”

  • 事急无君子【shì jí wú jūn zǐ】

    成语解释:谓人到紧急关头,就顾不得讲规矩、礼貌了。

    成语出处:清·钱彩《说岳全传》:“邦杰道:‘好一匹马,不知何人的?如今事急无君子,只得借他来骑骑。’”

  • 温柔敦厚【wēn róu dūn hòu】

    成语解释:温柔:温和柔顺;敦厚:厚道。原指态度温和,朴实厚道。后也泛指待人温和宽厚。

    成语出处:《礼记·经解》:“温柔敦厚,《诗》教也。”

  • 温文尔雅【wēn wén ěr yǎ】

    成语解释:温文:态度温和,有礼貌;尔雅:文雅。形容人态度温和,举动斯文。现有时也指缺乏斗争性,做事不大胆泼辣,没有闯劲。

    成语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陈锡九》:“此名士之子,温文尔雅,乌能作贼?”

  • 洗耳恭听【xǐ ěr gōng tīng】

    成语解释:洗干净耳朵恭恭敬敬听别人讲话。请人讲话时的客气话。指专心地听。

    成语出处:元·郑廷玉《楚昭公》第四折:“请大王试说一遍,容小官洗耳恭听。”

  • 先礼后兵【xiān lǐ hòu bīng】

    成语解释:礼:礼貌;兵:武力。先按通常的礼节同对方交涉,如果行不能,再用武力或其他强硬手段解决。

    成语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十一回:“刘备远来救援,先礼后兵,主公当用好言答之,以慢备心,然后进兵攻城,城可破也。”

  • 相敬如宾【xiāng jìng rú bīn】

    成语解释:形容夫妻互相尊敬,象对等宾客一样。

    成语出处:《左传·僖公三十三年》:“臼季使过冀,见冀缺耨,其妻 之,敬 ,相待如宾。”

  • 虚怀若谷【xū huái ruò gǔ】

    成语解释:虚:谦虚;谷:山谷。胸怀象山谷一样深广。形容十分谦虚,能容纳别人的意见。

    成语出处:《老子》:“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

  • 野调无腔【yě diào wú qiāng】

    成语解释:形容言行放肆,没有礼貌。

    成语出处:《白雪遗音 马头调 九尽寒退》:“横吹短笛,一声一声把春歌唱,野调无腔。”

  • 知书达礼【zhī shū dá lǐ】

    成语解释:知、达:懂得。有文化,懂礼貌。形容有教养。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冯玉兰》第一折:“只我这知书达礼当恭谨,怎肯着出乖露丑遭谈论。”

  • 自知之明【zì zhī zhī míng】

    成语解释:自知:自己了解自己;明:看清事物的能力。指了解自己的情况,对自己有正确的估计。

    成语出处:《老子》第三十三章:“知人者智也,自知者明也。”

  • 彬彬有礼【bīn bīn yǒu lǐ】

    成语解释:彬彬:原意为文质兼备的样子,后形容文雅。形容文雅有礼貌的样子。

    成语出处:《史记·太史公自序》:“叔孙通定礼仪,则文学彬彬稍进。”

  • 不屑一顾【bù xiè yī gù】

    成语解释:不屑:不值得,不愿意;顾:看。认为不值得一看。形容极端轻视。

    成语出处:明·方孝儒《送龚彦佐序》:“夫禄之以天下而系马千驷,常人思以其身易之而不可得,而伊尹不屑一顾视焉。”

  • 门不停宾【mén bù tíng bīn】

    成语解释:宾:宾客。门外不停留客人。形容勤于待客。

    成语出处:《晋书·王浑传》:“座无虚席,门不停宾。”

  • 屈高就下【qū gāo jiù xià】

    成语解释:地位高的人降低身分,迁就地位低的人。

    成语出处:元·关汉卿《单刀会》第四折:“猥劳君侯屈高就下,降尊临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