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出处

  • 拔丁抽楔【bá dīng chōu xiē】

    成语解释:拔出钉子,抽掉楔子。比喻解除困难。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度柳翠》第四折:“大众恐有不能了达,心生疑惑者,请垂下问,我与他拔丁抽楔。”

  • 备尝艰苦【bèi cháng jiān kǔ】

    成语解释:备:全、尽;尝:经历。受尽了艰难困苦。

    成语出处:《左传·僖公二十八年》:“险阻艰难,备尝之矣。”唐·韩愈《顺宗实录》卷一:上常亲执弓矢,率军后先导卫,备尝辛苦。”

  • 备尝辛苦【bèi cháng xīn kǔ】

    成语解释:备:尽、全。尝:经历。受尽了艰难困苦。

    成语出处:《左传·僖公二十八年》:“险阻艰难,备尝之矣。”唐·韩愈《顺宗实录》卷一:上常亲执弓矢,率军后先导卫,备尝辛苦。”

  • 本性难移【běn xìng nán yí】

    成语解释:移:改变。本质难于改变。

    成语出处:元·尚仲贤《柳毅传书》楔子:“想他每无恩义,本性难移,着我向野田衰草残红里。”

  • 不知肉味【bù zhī ròu wèi】

    成语解释:原指被美妙的音乐所陶醉,因而辨不出肉味。后形容专心学习,吃东西辨不出味道。也形容生活困难,无肉可吃。

    成语出处:《论语·述而》:“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 步履维艰【bù lǚ wéi jiān】

    成语解释:指行走困难行动不方便。

    成语出处:明·邵景瞻《觅灯因话·桂迁梦感录》:“念见刘,颈荷欠徽,手交木叶,颜色枯槁,步履艰难。”

  • 避难趋易【bì nán qiù yì】

    成语解释:指避开困难的而拣容易的做。

    成语出处:见“避难就易”。

  • 惨淡经营【cǎn dàn jīng yíng】

    成语解释:惨淡:苦费心思;经营:筹划。费尽心思辛辛苦苦地经营筹划。后指在困难的的境况中艰苦地从事某种事业。

    成语出处:唐·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诏谓将军指绢素,意匠惨淡经营中。”

  • 趁人之危【chèn rén zhī wēi】

    成语解释:利用别人危险的境况图利。

    成语出处:金城扭头瞪他一眼:‘去你妈的!君子不趁人之危。’ 蒋子龙《开拓者,开拓者》

  • 乘风破浪【chéng fēng pò làng】

    成语解释:船只乘着风势破浪前进。比喻排除困难,奋勇前进。

    成语出处:《宋书·宗悫传》:“悫年少时,炳问其志,悫曰:‘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 楚囚对泣【chǔ qiú duì qì】

    成语解释:楚囚:原指被俘到晋国的楚国人,后泛指处于困境,无计可施的人。比喻在情况困难、无法可想时相对发愁。

    成语出处:《晋书·王导传》:“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泣邪。”

  • 处之泰然【chǔ zhī tài rán】

    成语解释:处:处理,对待;泰然:安然,不以为意的样子。若无其事的样子。形容自理事情沉着镇定。也指对待问题毫不在意。

    成语出处:晋·袁宏《三国名臣序赞》:“爰初发迹,遘此颠沛,神情玄定,处之弥泰。”

  • 冲云破雾【chōng yún pò wù】

    成语解释:冲破云层,突破迷雾。比喻突破重重障碍和困难。

    成语出处:

  • 冲州过府【chōng zhōu guò fǔ】

    成语解释:指跑码头,闯江湖。也形容经历丰富,见过世面。

    成语出处:《天花雨》第二回:“夫妻一世,冲州过府,在江湖上赶营生。”

  • 寸步难移【cùn bù nán yí】

    成语解释:连一步都难移动。形容走路困难。也比喻处境艰难。

    成语出处:元·郑廷玉《楚昭公》第四折:“想当年在小舟中,寸步难移。”

  • 大势已去【dà shì yǐ qù】

    成语解释:大势:事情发展的趋势。有利的形势已经丧失,前途已经没有希望。

    成语出处: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九十七回:“纣王看见,不觉大惊,知大势已去,非人力可挽。”

  • 弹尽援绝【dàn jìn yuán jué】

    成语解释:作战中弹药用完了,援兵断绝了。也比喻处境非常困难。

    成语出处:宋·杨万里《钤辖赵公墓志铭》:“公挺身与兵,屡捷。七年,粮尽援绝,势不能复支,遂率所部数千人南归。”

  • 刀山火海【dāo shān huǒ hǎi】

    成语解释:比喻极其危险和困难的地方。

    成语出处:汉 高安世译《佛说鬼问目连经》:“我一生已来,或登刀山剑树地狱,或堕火坑……”

  • 倒悬之急【dào xuán zhī jí】

    成语解释:倒悬:象人被倒挂着一样。比喻处境极端困难。

    成语出处:《孟子·公孙丑上》:“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如解倒悬也。”《后汉书·臧洪传》:“北鄙将若倒悬之急。”

  • 倒悬之危【dào xuán zhī wēi】

    成语解释:倒悬:象人被倒挂着一样。比喻处境极端困难。

    成语出处:《孟子·公孙丑上》:“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如解倒悬也。”

  • 等米下锅【děng mǐ xià guō】

    成语解释:比喻生活困难,缺少钱用。

    成语出处: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16回:“岂但不肯多出钱,照时值估价,还要少几两,分明知道我等米下锅,要杀我的巧。”

  • 地老天荒【dì lǎo tiān huāng】

    成语解释:指经历的时间极久。

    成语出处:唐·李贺《致酒行》:“吾闻马周昔作新丰客,天荒地老无人识。”

  • 冻解冰释【dòng jiě bīng shì】

    成语解释:如同冰冻融化一般。比喻困难或障碍消除。

    成语出处:《庄子·庚桑楚》:“是乃所谓冰释冻释者能乎?”

  • 多难兴邦【duō nàn xīng bāng】

    成语解释:邦:国家。国家多灾多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激励人民奋发图强,战胜困难,使国家强盛起来。

    成语出处:《左传·昭公四年》:“邻国之难,不可虞也。或多难以固其国,启其疆土;或无难以丧其国,失其守宇。”

  • 倒悬之苦【dào xuán zhī kǔ】

    成语解释:倒悬:象人被倒挂着一样。比喻处境极端困难。同“倒悬之急”。

    成语出处:《元史·外夷传》:“群生愁叹,四民废业,贫者弃子以偷生,富者鬻产而应役,倒悬之苦,日甚一日。”

  • 德輶如毛【dé yóu rú máo】

    成语解释:德轻得象羽毛一样。指施行仁德并不困难,而在于其志向有否。

    成语出处:《诗·大雅·丞民》:“人亦有言:德輶如毛,民鲜克举之。我仪图之,维仲山甫举之,爱莫助之。”

  • 德輶如羽【dé yóu rú yǔ】

    成语解释:指施行仁德并不困难,而在于其志向有否。同“德輶如毛”。

    成语出处:晋·张华《励志诗》之三:“仁道不遐,德輶如羽。求焉斯至,众鲜克举。”

  • 多灾多难【duō zāi duō nàn】

    成语解释:指灾难深重。

    成语出处:郭沫若《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他很知道民间的疾苦,看到人民生活的多灾多难,他经常叹息而至于流眼泪。”

  • 奋发图强【fèn fā tú qiáng】

    成语解释:图:谋求。振作精神,以求强盛。

    成语出处:我祝愿中年一代的科学工作者奋发图强,革命加拼命,勇攀世界科学高峰。 郭沫若《科学的春天》

  • 风雨同舟【fēng yǔ tóng zhōu】

    成语解释:在狂风暴雨中同乘一条船,一起与风雨搏斗。比喻共同经历患难。

    成语出处:《孙子·九地》:“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共济,遇风,其相救也如左右手。”

  • 扶倾济弱【fú qīng jì ruò】

    成语解释:倾:倒塌,这里指遇到困境的人。扶助困难的人,救济弱小的人。

    成语出处:元·王子一《误入桃源》第四折:“你若肯扶倾济弱,我可便回嗔作笑,一会价记着想念着。”

  • 风雨共舟【fēng yǔ gòng zhōu】

    成语解释:比喻共同经历患难。

    成语出处:

  • 扶危救困【fú wēi jiù kùn】

    成语解释:对处境危急、困难的人给以救济帮助。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魏徵改诏》第三折楔子:“今日个扶危救困休辞惮,疾便的牵战马上雕鞍。”

  • 苟且偷安【gǒu qiě tōu ān】

    成语解释:苟且:得过且过;偷安:只图眼前的安逸。只顾眼前的安逸,不顾将来。

    成语出处:清·张春帆《宦海》第二十回:“做大员的这样苟且偷安,做属吏的又是那般逢迎得意。”

  • 顾此失彼【gù cǐ shī bǐ】

    成语解释:顾了这个,丢了那个。形容忙乱或慌张的情景。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七十六回:“分军为三:一军攻麦城,一军攻纪南城,大五率大军直捣郢都,彼疾雷不及掩耳,顾此失彼,二城若破,郢不守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