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出处

  • 大公无私【dà gōng wú sī】

    成语解释:指办事公正,没有私心。现多指从集体利益出发,毫无个人打算。

    成语出处:汉·马融《忠经·天地神明》:“忠者中也,至公无私。”

  • 大义灭亲【dà yì miè qīn】

    成语解释:大义:正义,正道;亲:亲属。为了维护正义,对犯罪的亲属不循私情,使受到应得的惩罚。

    成语出处:《左传·隐公四年》:“大义灭亲,其是之谓乎。”

  • 德高望重【dé gāo wàng zhòng】

    成语解释:德:品德;望:声望。道德高尚,名望很大。

    成语出处:《晋书·简文三子传》:“元显因讽礼官下仪,称已德隆望重,既录百揆,内外群僚皆应尽敬。”

  • 废寝忘食【fèi qǐn wàng shí】

    成语解释:废:停止。顾不得睡觉,忘记了吃饭。形容专心努力。

    成语出处:南朝·齐·王融《曲水诗》序:“犹且具明废寝,昃晷忘餐。”

  • 奋不顾身【fèn bù gù shēn】

    成语解释:奋勇向前,不考虑个人安危。

    成语出处: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常思奋不顾身以殉国家之急。”

  • 奉公守法【fèng gōng shǒu fǎ】

    成语解释:奉:奉行;公:公务。奉公行事,遵守法令。形容办事守规矩。

    成语出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以君之贵,奉公如法则上下平,上下平则国强。”

  • 高风亮节【gāo fēng liàng jié】

    成语解释:高风:高尚的品格;亮节:坚贞的节操。形容道德和行为都很高尚。

    成语出处:宋·胡仔《苕溪渔隐从话后集》卷一:“余谓渊明高风峻节,固已无愧于四皓,然犹仰慕之,尤见其好贤尚友之情也。”

  • 光明磊落【guāng míng lěi luò】

    成语解释:磊落:心地光明坦白。胸怀坦白,正大光明。

    成语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聂小倩》:“公子光明磊落,为天人所钦瞩。”

  • 刚正不阿【gāng zhèng bù ē】

    成语解释:阿:迎合,偏袒。刚强正直,不逢迎,无偏私。

    成语出处:明·余继登《典故纪闻》卷十四:“有正大不阿,不行私谒者,便以为不贤。”

  • 国而忘家【guó ér wàng jiā】

    成语解释:指为国事而忘其家。

    成语出处:《儒林外史》第六回:“但自古道:‘公而忘私,国而忘家。’我们科场是朝廷大典,你我为朝廷办事,就是不顾私亲,也还觉得于心无愧。”

  • 怀瑾握瑜【huái jǐn wò yú】

    成语解释:怀:怀藏;握:手握;瑾、瑜:美玉,比喻美德。比喻人具有纯洁高尚的品德。

    成语出处:战国·楚·屈原《九章·怀沙》:“怀瑾握瑜兮,穷不知所示。”

  • 蕙心纨质【huì xīn wán zhì】

    成语解释:心灵如蕙草芬芳,品质似纨素洁白。比喻品行高洁。

    成语出处:南朝·宋·鲍照《芜城赋》:“东都妙姬,南国丽人,蕙心纨质,玉貌绛唇。”

  • 豁达大度【huò dá dà dù】

    成语解释:豁达:胸襟开阔;大度:试题大。形容人宽宏开通,能容人。

    成语出处:晋·潘岳《西征赋》:“观夫汉高之兴也,非徒聪明神武,豁达大度而已也。”

  • 假公济私【jiǎ gōng jì sī】

    成语解释:假借公家的名义,谋取私人的利益。

    成语出处:《汉书·杜业传》:“方进终不举白,专作威福,阿党所厚,排挤英俊,托公报私,横厉无所畏忌。”元·无名氏《陈州粜米》第一折:“他假公济私,我怎肯和他干罢了也呵!”

  • 坚强不屈【jiān qiáng bù qū】

    成语解释:屈:屈服。坚韧、刚毅,毫不屈服。

    成语出处:荀况《荀子·法行》:“坚刚而不屈,义也。”

  • 见利忘义【jiàn lì wàng yì】

    成语解释:见到有利可图就不顾道义。

    成语出处:《汉书·樊郦滕灌傅靳周传》:“夫卖友者,谓见利而忘义也。”

  • 精神抖擞【jīng shén dǒu sǒu】

    成语解释:抖擞:振动,引伸为振作。形容精神振奋。

    成语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杭州光庆寺遇安禅师》:“(僧)问:‘光吞万象从师道,心月孤圆意若何?’师曰:‘抖擞精神着。’”

  • 精神焕发【jīng shén huàn fā】

    成语解释:形容精神振作,情绪饱满。

    成语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莲香》:“生觉丹田火热,精神焕发。”

  • 兢兢业业【jīng jīng yè yè】

    成语解释:形容做事谨慎、勤恳。

    成语出处:《诗经·大雅·云汉》:“兢兢业业,如霆如雷。”

  • 聚精会神【jù jīng huì shén】

    成语解释:会:集中。原指君臣协力,集思广益。后形容精神高度集中。

    成语出处:汉·王褒《圣主得贤臣颂》:“聚精会神,相得益(章)彰。”

  • 涓滴归公【juān dī guī gōng】

    成语解释:涓滴:小水点,比喻细微的东西。形容属于公家的财物全部缴公,不占为私有。

    成语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三回:“真正是涓滴归公,一丝一毫不敢乱用。”

  • 鞠躬尽瘁【jū gōng jìn cuì】

    成语解释:指恭敬谨慎,竭尽心力。

    成语出处:明·宋濂《先府君蓉峰处士阡表》:“祖妣夫人与显考鞠躬尽瘁,誓勿蹶其门。”

  • 克己奉公【kè jǐ fèng gōng】

    成语解释:克己:约束自己;奉公:以公事为重。克制自己的私心,一心为公。

    成语出处:《后汉书·祭遵传》:“遵为人廉约小心,克己奉公。”

  • 利欲熏心【lì yù xūn xīn】

    成语解释:贪财图利的欲望迷住了心窍。

    成语出处:宋·黄庭坚《赠别李次翁》诗:“利欲熏心,随人翕张。”

  • 廉洁奉公【lián jié fèng gōng】

    成语解释:廉直不贪,忠诚履行公职。

    成语出处:孙力《都市风流》第12章:“你廉洁奉公,不就是个大公务员吗?”

  • 两袖清风【liǎng xiù qīng fēng】

    成语解释:衣袖中除清风外,别无所有。比喻做官廉洁。也比喻穷得一无所有。

    成语出处:元·陈基《次韵吴江道中》诗:“两袖清风身欲飘,杖藜随月步长桥。”

  • 贫贱不移【pín jiàn bù yí】

    成语解释:移:改变。不因生活贫困、社会地位低下而改变自己的志向。形容意志坚定。

    成语出处:《孟子·滕文公下》:“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 谦虚谨慎【qiān xū jǐn shèn】

    成语解释:谦虚:虚心;谨慎:慎重小心。虙待人,小心办事。

    成语出处:《晋书 张宾载记》:“封濮阳侯,任遇优显,宠冠当时,而谦虚敬慎,开襟下士。”

  • 前赴后继【qián fù hòu jì】

    成语解释:前面的冲上去了,后面的紧跟上来。形容不断投入战斗,奋勇冲杀向前。

    成语出处:唐·孙樵《祭梓潼神君文》:“跛马愠仆,前仆后踣。”

  • 忍辱负重【rěn rǔ fù zhòng】

    成语解释:为了完成艰巨的任务,忍受暂时的屈辱。

    成语出处:《三国志·吴书·陆逊传》:“国家所以屈诸君使相承望者,以仆有尺寸可称,能忍辱负重故也。”

  • 任劳任怨【rèn láo rèn yuàn】

    成语解释:任:担当,经受。不怕吃苦,也不怕招怨。

    成语出处:汉·桓宽《盐铁论·刺权》:“夫食万人之力者,蒙其忧,任其怨劳。”《汉书·石显传》:“诚不能以一躯称快万众,任天下之怨。”

  • 容光焕发【róng guāng huàn fā】

    成语解释:容光:脸上的光彩;焕发:光彩四射的样子。形容身体好,精神饱满。

    成语出处: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阿绣》:“母亦喜,为女盥濯,竟妆,容光焕发。”

  • 舍生忘死【shě shēng wàng sǐ】

    成语解释:不把个人的生死放在心上。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锁魔镜》第二折:“你须索舍死忘生,建立功勋。”

  • 舍己为公【shě jǐ wèi gōng】

    成语解释:为公共的利益而舍弃个人的利益。

    成语出处:方志敏《清贫》:“而矜持不苟,舍己为公,却是每个共产党员具备的美德。”

  • 舍己为人【shě jǐ wèi rén】

    成语解释:舍弃自己的利益去帮助别人。

    成语出处:《论语·先进》:“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朱熹注:“初无舍己为人之意,而其胸次悠然,直与天地万物上下同流,各得其所之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