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出处

  • 傲睨得志【ào nì dé zhì】

    成语解释:傲睨:傲慢地斜眼看。得志:愿望实现。形容因实现愿望而看不起一切的神情。

    成语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回:“原来曹操自破马超回,傲睨得志,每日饮宴,无事少出,国政皆在相府商议。”

  • 百计千心【bǎi jì qiān xīn】

    成语解释:指想尽或用尽一切办法。

    成语出处:明·陆采《明珠记·授计》:“你爹怜母惜,你爹怜母惜,当时许下偕老鸳衾;到如今,用尽了百计千心,只落得泪珠儿罗衫湿浸。”

  • 毕力同心【bì lì tóng xīn】

    成语解释:犹言齐心协力。

    成语出处:唐·陆贽《兴元论赐浑瑊诏书为取散失内人等议状》:“毕力同心,共平多难,止土崩于绝岸,收板荡于横流。”

  • 冰心一片【bīng xīn yī piàn】

    成语解释:冰心:清洁的心。形容性情淡泊,不求名利。

    成语出处: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诗:“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 残民以逞【cán mín yǐ chěng】

    成语解释:残:残害;逞:称愿,满足某种心愿。残害人民,来实现某种愿望,使自己称心如意。

    成语出处:《左传·宣公二年》:“《诗》所谓‘人之无良’者,其羊斟之谓乎!残民以逞。”

  • 称心满意【chèn xīn mǎn yì】

    成语解释:称心如意。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古今小说·木绵庵郑虎臣报冤》:“我果有功名之分,若得一日称心满意,就死何恨。”

  • 称心快意【chèn xīn kuài yì】

    成语解释:遇事如意,心情舒畅。称心:恰合心愿。快意:心情爽快舒适。

    成语出处:《与妻书》:“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够?”

  • 戴盆望天【dài pén wàng tiān】

    成语解释:头上顶着盆子看天。比喻行为和目的相反,愿望不可能达到。

    成语出处: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仆以为戴盆何以望天,故绝宾客之知,亡家室之业,日夜思竭其不肖之才力,务一心营职,以求亲媚于主上。”

  • 负心违愿【fù xīn wéi yuàn】

    成语解释:负:辜负。辜负和违背自己的心愿。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二十九卷:“浩不能忘旧情,乃遣惠寂密告莺曰:‘浩非负心,实被季父所逼,复与孙氏结亲,负心违愿,痛彻心髓。”

  • 甘心情愿【gān xīn qíng yuàn】

    成语解释:心里完全愿意,没有一点勉强。多指自愿作出某种牺牲。

    成语出处:元·关汉卿《蝴蝶梦》第三折:“他便死也我甘心情愿。”

  • 花好月圆【huā hǎo yuè yuán】

    成语解释:花儿正盛开,月亮正圆满。比喻美好圆满。多用于祝贺人新婚。

    成语出处:宋·晁端礼《行香子》词:“莫思身外,且斗樽前,原花长好,人长健,月长圆。”

  • 金石为开【jīn shí wèi kāi】

    成语解释:金石:金属和石头,比喻最坚硬的东西。连金石都被打开了。形容一个人心诚志坚,力量无穷。

    成语出处:汉·刘向《新序·杂事四》:“熊渠子见其诚心,而金石为之开,况人心乎?”

  • 救经引足【jiù jīng yǐn zú】

    成语解释:引:拉;经:缢死。救上吊的人却去拉他的脚。比喻行动与目的相反,越做越离目的越远。

    成语出处:《荀子·仲尼》:“志不免乎奸心,行不免乎奸道,而求有君子、圣人之名,辟之是犹伏而咶天,救经而引其足也。”

  • 据为己有【jù wéi jǐ yǒu】

    成语解释:将别人的东西拿来作为自己的。

    成语出处:明·李开先《宝剑记》第二十四出:“先从片进,累建大功,童贯占为己有欺瞒皇上。”

  • 径行直遂【jìng xíng zhí suí】

    成语解释:随心愿行事而顺利达到目的。

    成语出处:语出《礼记·檀弓下》:“有直情而径行者,戎狄之道也。”

  • 临渊羡鱼【lín yuān xiàn yú】

    成语解释:意思是站在水边想得到鱼,不如回家去结网。比喻只有愿望而没有措施,对事情毫无好处。

    成语出处:《淮南子·说林训》:“临河而羡鱼,不如归家结网。”《汉书·董仲书传》:“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 齐心协力【qí xīn xié lì】

    成语解释:形容认识一致,共同努力。

    成语出处:《墨子·尚贤》:“《汤誓》曰:‘聿求元圣,与之戮力同心,以治天下。’”

  • 切切在心【qiè qiè zài xīn】

    成语解释:切切:形容情意恳切真挚。牢牢地记在心里。形容殷切的思念。

    成语出处:明·方汝浩《禅真逸史》第十一回:“不期被住持爷知觉,施恻隐之心,释放我等,又赐诸弟兄财物,至今感佩不忘。小人切切在心,报恩无地。”

  • 求知若渴【qiú zhī ruò kě】

    成语解释:知:知识。探求知识像口渴想喝水一样迫切。形容求知愿望十分迫切。

    成语出处:

  • 如原以偿【rú yuán yǐ cháng】

    成语解释:指愿望得到实现。

    成语出处:

  • 树欲静而风不止【shù yù jìng ér fēng bù zhǐ】

    成语解释:树想要静下来,风却不停地刮着。原比喻事情不能如人的心愿。现也比喻阶级斗争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

    成语出处: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九:“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

  • 上下同欲【shàng xià tóng yù】

    成语解释:上下有共同的愿望,谓众心齐一。

    成语出处:春秋·齐·孙武《孙子·谋攻》:“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

  • 始愿不及此【shǐ yuàn bù jí cǐ】

    成语解释:始愿:当初的愿望。指事势的变化发展,并非起初所料想到的。

    成语出处:《左传·成公十八年》:“孤始愿不及此。虽及此,岂非天乎!”

  • 树欲静而风不宁【shù yù jìng ér fēng bù níng】

    成语解释:原比喻事情不能如人的心愿。现也比喻阶级斗争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同“树欲静而风不止”。

    成语出处: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21卷:“王爵笑道:‘只怕树欲静而风不宁,便动动也不妨。’尼姑道:‘相公休得取笑!’”

  • 树欲静而风不停【shù yù jìng ér fēng bù tíng】

    成语解释:原比喻事情不能如人的心愿。现也比喻阶级斗争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同“树欲静而风不止”。

    成语出处:《孔子家语·致思》:“树欲静而风不停,子欲养而亲不待。往而不来者,年也;不可再见者,亲也。”

  • 遂心快意【suí xīn kuài yì】

    成语解释:形容心满意足,事情的发展完全符合心意。同“遂心如意”。

    成语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7回:“无如他此时是满怀的遂心快意,满脸的吐气扬眉,话挤话,不由得冲口而出。”

  • 遂心满意【suì xīn mǎn yì】

    成语解释:形容心满意足,事情的发展完全符合心意。同“遂心如意”。

    成语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97回:“我们索性去截住他,夺了盘缠,抢了白马凑分,却不是遂心满意之事?”

  • 遂心应手【suì xīn yīng shǒu】

    成语解释:犹得心应手。形容运用自如。

    成语出处:碧野《没有花的春天》第八章:“兴哥,阿鹊在向你报喜呢,你到了窑上一定遂心应手的。”

  • 天从人愿【tiān cóng rén yuàn】

    成语解释:上天顺从人的意愿。指事物的发展正合自己的心愿。

    成语出处:元·张国宾《合汗衫》第二折:“谁知天从人愿,到得我家,不上三日,添了一个满抱儿小厮。”

  • 望梅止渴【wàng méi zhǐ kě】

    成语解释:原意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会流涎,因而止渴。后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

    成语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假谲》:“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 恶湿居下【wù shī jū xià】

    成语解释:厌恶潮湿却住在低洼的的地方。比喻行动跟愿望相违背。

    成语出处:《孟子·公孙丑上》:“今恶辱而居不仁,是犹恶湿而居下住。”

  • 向平之愿【xiàng píng zhī yuàn】

    成语解释:向平:即东汉时向长,字子平。向平的心愿。指子女婚嫁之事。

    成语出处:《后汉书·向长传》:“建武中,男女嫁既毕,敕断家事勿相关,当如我死也。于是遂肆意与同好北海禽庆俱游五岳名山,竟不知所终。”

  • 心满意足【xīn mǎn yì zú】

    成语解释:形容心中非常满意。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三十一回:“两个小的,亦被武松搠死……武松道:‘我方才心满意足,走了罢休!’”

  • 心有余而力不足【xīn yǒu yú ér lì bù zú】

    成语解释:心里非常想做,但是力量不够。

    成语出处:《论语·里仁》:“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 心心相印【xīn xīn xiāng yìn】

    成语解释:心:心意,思想感情;印:符合。彼此的心意不用说出,就可以互相了解。形容彼此思想感情完全一致。

    成语出处:《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吾传佛心印,安敢违于佛经。”《黄蘖传心法要》:“迦叶以来,以心印心,心心不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