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出处

  • 博闻强记【bó wén qiáng jì】

    成语解释:闻:见闻。形容知识丰富,记忆力强。

    成语出处:《荀子·解蔽》:“博闻强志,不合王制,君子贱之。”《礼记·曲礼上》:“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谓之君子。”《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 博学多才【bó xué duō cái】

    成语解释:学识广博,有多方面的才能。

    成语出处:《晋书·郤诜传》:“诜博学多才,环伟倜傥,不拘细行,州郡礼命并不应。”

  • 博闻强识【bó wén qiáng zhì】

    成语解释:闻:见闻。形容知识丰富,记忆力强。

    成语出处:《荀子·解蔽》:“博闻强志,不合王制,君子贱之。”《礼记·曲礼上》:“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谓之君子。”《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 博物洽闻【bó wù qià wén】

    成语解释:广知事物,学识丰富。

    成语出处:《汉书·司马迁传》:“以迁之博物洽闻,而不能以知自全,既陷极刑,幽而发愤,书亦信矣。”

  • 博学多闻【bó xué duō wén】

    成语解释:博学:广博。学识广博,见闻丰富。

    成语出处:《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荀子·修身》:“多闻曰博。”

  • 博闻强志【bó wén qiáng zhì】

    成语解释:形容知识丰富,记忆力强。

    成语出处:《荀子·解蔽》:“博闻强志,不合王制。”

  • 沈博绝丽【chén bó jué lì】

    成语解释:指文章的含意深远,内容渊博,文辞美妙。

    成语出处:汉·扬雄《答刘歆书》:“少不得学,而心好沈博绝丽之文。”

  • 沉博绝丽【chén bó jué lì】

    成语解释:沉:深长;博:渊博。指文章的含义深远,内容渊博,文辞美妙。

    成语出处:汉·扬雄《答刘歆书》:“少不得学,而心好沉博绝丽之文。”

  • 地大物博【dì dà wù bó】

    成语解释:博:丰富。指国家疆土辽阔,资源丰富。

    成语出处: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又因江南地大物博,差使很多,大非别省可比。”

  • 多闻强记【duō wén qiáng jì】

    成语解释:闻:见闻。形容知识丰富,记忆力强。

    成语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天台韶国师法嗣》:“杭州九曲观音院庆祥禅师,余杭人也,辩才冠众,多闻强记,时天台人推为杰出。”

  • 峨冠博带【é guān bó dài】

    成语解释:峨:高;博:阔。高帽子和阔衣带。古代士大夫的装束。

    成语出处:元·关汉卿《谢天香》第一折:“必定是峨冠博带一个名士大夫。”

  • 繁征博引【fán zhēng bó yǐn】

    成语解释:引用多方面的资料作为证明。

    成语出处:

  • 兼览博照【jiān lǎn bó zhào】

    成语解释:犹言明察四方。

    成语出处:《后汉书·胡广传》:“君以兼览博照为德,臣以献可替否为忠。”

  • 兼收博采【jiān shōu bó cǎi】

    成语解释:犹兼收并采。广泛收罗采用。

    成语出处:宋·陆游《论选用西北士大夫札子》:“仁宗皇帝照知其弊,公听并观,兼收博采,无南北之异。”

  • 米盐博辩【mǐ yán bó biàn】

    成语解释:比喻议论广博细杂。

    成语出处:《韩非子·说难》:“米盐博辩 ,则以为多而交之。”

  • 旁征博引【páng zhēng bó yǐn】

    成语解释:旁:广泛;征:寻求;博:广博;引:引证。指说话、写文章引用材料作为依据或例证。

    成语出处:生数典已穷,而女博引旁征,滔滔不竭,计女多于生凡十四侧。 清·王韬《淞隐漫录·红芸别墅》

  • 旁求博考【páng qiú bó kǎo】

    成语解释:多方搜求,广泛考证。

    成语出处:鲁迅《“皇汉医学”》:“引用书目多至一百余种,旁求博考,洵大观也。”

  • 旁收博采【páng shōu bó cǎi】

    成语解释:广泛收集采纳。

    成语出处: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史书怗毕》:“裴松之之注《三国》也,刘孝标之注《世说》也,偏记杂谈,旁收博采。”

  • 强记博闻【qiáng jì bó wén】

    成语解释:指记忆力强,见闻广博。

    成语出处:宋·陆游《贺皇太子受册笺》:“英姿达识,事洞照于几先;强记博闻,言必稽于古训。”

  • 强识博闻【qiǎng shí bó wén】

    成语解释:指记忆力强,见闻广博。同“强记博闻”。

    成语出处:清·梁章钜《归田琐记·寿序》:“生平无他嗜好,以著述为性命,强识博闻,达于国家掌故。”

  • 仁言利博【rén yán lì bó】

    成语解释:博:多,广。指有仁德的人说一句话,别人就能得到很大的好处。

    成语出处:《左传·昭公三年》:“仁人之言,其利博哉。晏子一言而齐侯省刑。”

  • 瘦羊博士【shòu yáng bó shì】

    成语解释:指能克己让人的人。

    成语出处:《后汉书甄宇传》:“建武中,[甄宇]为州从事,征拜博士。”李贤注引《东观汉记》:“建武中每腊,诏书赐博士一羊。羊有大小肥瘦。时博士祭酒议,欲杀羊分肉,……宇因先自取其最瘦者,由是不复有争讼。”

  • 汪洋浩博【wāng yáng hào bó】

    成语解释:形容人的气度宽广、文辞豪放、学识渊博像水势浩大无边。

    成语出处:宋·陆游《答刘主簿书》:“德者前辈之学,积小以成大,以所有易所无,以所能问于不能。故其久也,汪洋浩博,该极百家,而不可涯矣。”

  • 学富五车【xué fù wǔ chē】

    成语解释:五车:指五车书。形容读书多,学识丰富。

    成语出处:《庄子·天下》:“惠施多方,其书五车。”

  • 学识渊博【xué shí yuān bó】

    成语解释:指学识深而且广。

    成语出处:孙犁《小说杂谈》:“我们可以说作者的学识渊博,但不会说他是在卖弄。”

  • 由博返约【yóu bó fǎn yuē】

    成语解释:指做学问人广博出发,继而务精深,最终达到简约。

    成语出处:《孟子·离娄下》:“博学而详说之,将以反说约也。”

  • 远溯博索【yuǎn sù bó suǒ】

    成语解释:指广泛地推寻考索。

    成语出处:明·宋濂《题〈寿昌胡氏谱〉后》:“司马迁作《史记》,远溯博索,于孔子所不敢述者,皆采而实之。”

  • 博学洽闻【bó xué qià wén】

    成语解释:博学:广博。学问广博,见识丰富。

    成语出处:《晋书·荀顗传》:“性至孝,总角知名,博学洽闻,理思周密。”?

  • 高冠博带【gāo guān bó dài】

    成语解释:冠:帽子;博:大;带:衣带。戴着高大的帽子,系着宽阔的衣带。形容儒生的装束。也比喻穿着礼服。

    成语出处:《墨子·公孟》:“昔者齐桓公,高冠博带,金剑木盾,以治其国。”

  • 满腹经纶【mǎn fù jīng lún】

    成语解释:比喻政治见识和主张。形容人极有才干和智谋。

    成语出处:《易·屯》:“云雷屯,君子以经纶。”

  • 洽博多闻【qià bó duō wén】

    成语解释:指知识和见闻广博。

    成语出处:明俞弁《逸老堂诗话》卷下:“玄敬当时最以洽博多闻称,不知何所据而云然。”

  • 通今博古【tōng jīn bó gǔ】

    成语解释:通:通晓;博:广博,知道得多。现代和古代的事情知道得很多。形容知识渊博。

    成语出处:《孔子家语·观周》:“吾闻老聃博古知今。”

  • 通古博今【tōng gǔ bó jīn】

    成语解释:形容知识渊博。同“通今博古”。

    成语出处:《钟山》1981年第4期:“你是一个老大学生了,通古博今,知书达理,何必与姚金根那种人一般见识,他小人得志。”

  • 博文约礼【bó wén yuè lǐ】

    成语解释:博:金我,广;约:约束。广求学问,恪守礼法。

    成语出处:《论语·雍也》:“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 旁搜博采【páng sōu bó cǎi】

    成语解释:广泛搜集采取。

    成语出处:明·李贽《续焚书·序汇·史阁叙述》:“君知其难,则自能旁搜博采,若我太祖高皇帝然,唯务得人而后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