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出处

  • 刚直不阿【gāng zhí bù ē】

    成语解释:刚强正直,不逢迎,无偏私。

    成语出处:明·周楫《西湖二集·救金鲤海龙王报德》:“并一生宦迹,刚直不阿之志,具表奏闻。”

  • 义正辞严【yì zhèng cí yán】

    成语解释:义:道理;辞:言辞。理由正当充足,措词严正有力。

    成语出处:宋·张孝祥《明守赵敷文》:“欧公书岂惟翰墨之妙,而辞严义正,千载之下,见者兴起,某何足以辱公此赐也哉。”

  • 义正词严【yì zhèng cí yán】

    成语解释:义:道理。词:言辞。道理正当公允,严肃的措词。亦作“义正辞严”、“辞严义正”、“辞严意正”、“词严理正”、“正义严辞”。

    成语出处: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丹铅新录四》:“子玄之论,义正词严,圣人复起,弗能易矣。”

  • 整襟危坐【zhěng jīn wēi zuò】

    成语解释:整衣端坐。形容严肃拘谨。

    成语出处:元·脱脱 《宋史·儒林传六·李道传》:“道传少庄重,稍长读河南程氏书,玩索义理,至忘寝食,虽处暗室,整襟危坐,肃如也。”

  • 正色危言【zhèng sè wēi yán】

    成语解释:态度严肃,语言正直,能使人望而生畏。同“正色直言”。

    成语出处:《宋史·杜衍等传论》:“迪、曾正色危言,能使宦官近习,不敢窥觎。”

  • 直言正色【zhí yán zhèng sè】

    成语解释:谓言语正直,仪容严肃。

    成语出处:《三国志·魏志·国渊传》:“每于公朝论议,常直言正色,退无私焉。”

  • 辞严义正【cí yán yì zhèng】

    成语解释:辞:言词,语言。义:道理。言辞严厉,义理正大。

    成语出处:宋·张孝祥《明守赵敷文》:“欧公书岂惟翰墨之妙,而辞严义正,千载之下,见者兴起,某何足以辱公此赐也哉。”

  • 辞严意正【cí yán yì zhèng】

    成语解释:言辞严厉,义理正大。同“辞严义正”。

    成语出处:宋·欧阳修《读张李二生文赠石先生》诗:“辞严意正质非俚,古味虽淡醇不薄。”

  • 言笑不苟【yán xiào bù gǒu】

    成语解释:不随便谈笑。形容态度严肃庄重。同“不苟言笑”。

    成语出处:《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妙观变以师道自尊,妆模做样,尽自矜持,言笑不苟。”

  • 正色直言【zhèng sè zhí yán】

    成语解释:态度严肃,语言正直,能使人望而生畏。

    成语出处:《晋书·王恭传》:“恭每正色直言,道子深惮而忿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