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出处

  • 废寝忘食【fèi qǐn wàng shí】

    成语解释:废:停止。顾不得睡觉,忘记了吃饭。形容专心努力。

    成语出处:南朝·齐·王融《曲水诗》序:“犹且具明废寝,昃晷忘餐。”

  • 聚精会神【jù jīng huì shén】

    成语解释:会:集中。原指君臣协力,集思广益。后形容精神高度集中。

    成语出处:汉·王褒《圣主得贤臣颂》:“聚精会神,相得益(章)彰。”

  • 目不斜视【mù bù xié shì】

    成语解释:眼睛不偷看旁边。比喻为人行止端方。也形容只朝一个方向看。

    成语出处: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教子》:“古者圣王有胎教之法,怀子三月,出居别宫,目不邪视,耳不妄听,音声滋味,以礼节之。”

  • 手不释卷【shǒu bù shì juàn】

    成语解释:释:放下;卷:指书籍。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

    成语出处:《三国志·吴书·吕蒙传》注引《江表传》:“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

  • 四书五经【sì shū wǔ jīng】

    成语解释:四书:亦称四子书,即《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指儒家经典。

    成语出处:汉·班固《白虎通·五经》:“五经何谓?谓《易》、《尚书》、《诗》、《礼》、《春秋》也。”宋·朱熹著有《四书集注》。

  • 石火光阴【shí huǒ guāng yīn】

    成语解释:表示光阴之迅速,一眨眼就要过去。

    成语出处:

  • 洒扫应对【sǎ sào yìng duì】

    成语解释:洒水扫地,酬答宾客。封建时代儒家教育、学习的基本内容之一。

    成语出处:宋·朱熹《〈大学章句〉序》:“人生八岁,则自王公以下,至于庶人之子弟,皆入小学,而教之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礼乐射御书数之文。”

  • 数不胜数【shǔ bù shèng shǔ】

    成语解释:数:计算。数都数不过来。形容数量极多,很难计算。

    成语出处:《方岩记静》:“类似这样的奇迹灵异,还数不胜数,所以一年四季,方岩香火不绝,而尤以春秋为盛。”

  • 头重脚轻【tóu zhòng jiǎo qīng】

    成语解释:头脑发胀,脚下无力。形容身体不适。也比喻基础不牢固。

    成语出处:明·天然痴叟《石点头·侯官县烈女歼仇》:“他的酒量原不济,三瓯落肚,渐觉头重脚轻。”

  • 投机取巧【tóu jī qǔ qiǎo】

    成语解释:指用不正当的手段谋取私利。也指靠小聪明占便宜。

    成语出处:陈毅《反对美帝国主义侵略中东》诗:“投机取巧最可耻。”

  • 脱颖而出【tuō yǐng ér chū】

    成语解释:颖:尖子。锥尖透过布囊显露出来。比喻本领全部显露出来。

    成语出处:《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使遂早得处囊中,乃脱颖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

  • 万世师表【wàn shì shī biǎo】

    成语解释:万世:很多世代,非常久远;师表:表率。值得永远学习的榜样。

    成语出处:《三国志·魏志·文帝纪》:“昔仲尼大圣之才,怀帝王之器,……可谓命世之大圣,亿载之师表者也。”

  • 温故知新【wēn gù zhī xīn】

    成语解释:温:温习;故:旧的。温习旧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也指回忆过去,能更好地认识现在。

    成语出处:《论语·为政》:“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汉·班固《东都赋》:“温故知新已难,而知德者鲜矣。”

  • 闻鸡起舞【wén jī qǐ wǔ】

    成语解释:听到鸡叫就起来舞剑。后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及时奋起。

    成语出处:《晋书·祖逖传》:“中夜闻荒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 无的放矢【wú dì fàng shǐ】

    成语解释:的:靶心;矢:箭。没有目标乱射箭。比喻说话做事没有明确目的,或不切合实际。

    成语出处:清 梁启超《中日交涉汇评》:“如是,则吾本篇所论纯为无的放矢,直拉杂摧烧之可耳。”

  • 晚生后学【wǎn shēng hòu xué】

    成语解释:泛指学习同一技艺或同一学问的后生晚辈。

    成语出处:《宣和书谱·庾翼》:“庾翼为当日书家名流所推先如此,其自许亦自高,要是,其所得非晚生后学浅浅所能追逐也。”

  • 为人师表【wéi rén shī biǎo】

    成语解释:师表:榜样,表率。在人品学问方面作别人学习的榜样。

    成语出处:《北齐书·王昕书》:“杨愔重其德业,以为人之师表。”

  • 相辅相成【xiāng fǔ xiāng chéng】

    成语解释:辅:辅助。指两件事物互相配合,互相辅助,缺一不可。

    成语出处:明·张岱《历书眼序》:“诹日者与推命者必相辅而行;而后二者之说始得无蔽。”

  • 行远自迩【xíng yuǎn zì ěr】

    成语解释:自:从;迩:近。走远路必须要从最近的一步走起。比喻做事情都得由浅入深,一步步前进。

    成语出处:《礼记·中庸》:“君子之道,辟(譬)如行远必自迩,辟(譬)如登高必自卑。”

  • 行之有效【xíng zhī yǒu xiào】

    成语解释:之:代词,它,指办法、措施等;效:成效,效果。实行起来有成效。指某种方法或措施已经实行过,证明很有效用。

    成语出处:西晋 张华《博物志 方士》:“皇甫隆遇青牛道士,姓封名君达,其论养性法则可施用,大略云……武帝行之有效。”

  • 悬梁刺骨【xuán liáng cì gǔ】

    成语解释:形容刻苦学习。

    成语出处:《战国策·秦策一》:“(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太平御览》卷三百六十三引《汉书》:“孙敬字文宝,好学,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寝,以绳系头,悬屋梁。后为当世大儒。”

  • 学步邯郸【xué bù hán dān】

    成语解释:学步:学习走路。比喻机械地模仿,不但学不互别人的长处,反而会把自己原有的本事也丢掉。

    成语出处:《庄子·秋水》:“且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

  • 学而不厌【xué ér bù yàn】

    成语解释:厌:满足。学习总感到不满足。形容好学。

    成语出处:《论语·述而》:“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 学而优则仕【xué ér yōu zé shì】

    成语解释:优:有余力,学习了还有余力,就去做官。后指学习成绩优秀然后提拔当官。

    成语出处:《论语·子张》:“子夏日:‘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 学以致用【xué yǐ zhì yòng】

    成语解释:为了实际应用而学习。

    成语出处:李新《为有源头活水来》:“要结合实际工作和革命斗争的需要来学,学以致用,并且勤学苦学。”

  • 循序渐进【xún xù jiàn jìn】

    成语解释:指学习工作等按照一定的步骤逐渐深入或提高。

    成语出处:《论语·宪问》:“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朱熹注:“此但自言其反己自修,循序渐进耳。”

  • 循循善诱【xún xún shàn yòu】

    成语解释:循循:有次序的样子;善:善于;诱:引导。指善于引导别人进行学习。

    成语出处:《论语·子罕》:“夫子循循然善诱人。”

  • 寻根究底【xún gēn jiū dǐ】

    成语解释:追求根底。一般指追问一件事的原由。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二十回:“似你这样寻根究底,便是刻舟求剑,胶柱鼓瑟了。”

  • 悬梁刺股【xuán liáng cì gǔ】

    成语解释:形容刻苦学习。

    成语出处: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一》:“(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东汉·班固《汉书》:“孙敬字文宝,好学,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寝,以绳系头,悬屋梁。”

  • 学如穿井【xué rú chuān jǐng】

    成语解释:穿:凿通。求学如同凿井。比喻在学习当中,学到的知识越深也就越难,因此为了获得更深的学问,必须要有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

    成语出处: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学道当如穿井,井愈深,土愈难出。”

  • 学无常师【xué wú cháng shī】

    成语解释:求学没有固定的老师。指凡有点学问、长处的人都是老师。

    成语出处:《论语·子张》:“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

  • 夜以继日【yè yǐ jì rì】

    成语解释:晚上连着白天。形容加紧工作或学习。

    成语出处:《庄子·至乐》:“夫贵者,夜以继日,思虑善否。”《孟子·离娄下》:“仰而思之,夜以继日。”

  • 一代楷模【yī dài kǎi mó】

    成语解释:一个时代的模范人物。

    成语出处:《旧唐书·李靖传》:“朕今非直成公雅志,欲以公为一代楷模。”

  • 一得之见【yī dé zhī jiàn】

    成语解释:见:见解。谦虚的说法,指自己对某个问题的见解。

    成语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臣闻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 一箭双雕【yī jiàn shuāng diāo】

    成语解释:原指射箭技术高超,一箭射中两只雕。后比喻做一件事达到两个目的。

    成语出处:《北史·长孙晟传》:“尝有二雕飞而争肉,因以箭两只与晟,请射取之。晟驰往,遇雕相攫,遂一发双贯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