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出处

  • 病入膏肓【bìng rù gāo huāng】

    成语解释:膏肓:古人把心尖脂肪叫“膏”,心脏与膈膜之间叫“肓”。形容病情十分严重,无法医治。比喻事情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

    成语出处:《左传·成公十年》:“疾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不可为也。”

  • 疾不可为【jí bù kě wéi】

    成语解释:疾:病;为:治。病已不可医治。

    成语出处:《左传·成公十年》:“疾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不可为也。”

  • 小心翼翼【xiǎo xīn yì yì】

    成语解释:翼翼:严肃谨慎。本是严肃恭敬的意思。现形容谨慎小心,一点不敢疏忽。

    成语出处:《诗经·大雅·大明》:“维此文王,小心翼翼。”

  • 心服口服【xīn fú kǒu fú】

    成语解释:服:信服。心里嘴上都信服。指真心信服。

    成语出处:《庄子·寓言》:“利义陈乎前,而好恶是非直服人之口而已矣。使人乃以心服,而不敢蘁立,定天下之定。”

  • 心潮澎湃【xīn cháo péng pài】

    成语解释:澎湃:波涛冲击的声音。心里象浪潮翻腾。形容心情十分激动,不能平静。

    成语出处:臧克家《得识郭老五十年》:“字里行间,有一种高亢的声音在呼喊,有一种强大的力量在撼人,有一种呼风唤雨的革命精神和雄壮气魄使得你心潮澎湃,激动不已。”

  • 心狠手辣【xīn hěn shǒu là】

    成语解释:心肠凶狠,手段毒辣。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三十三卷:“那小娘子听了,欲待不信,又见十五贯钱堆在面前;欲待信来,他平白与我没半句言语,大娘子又过得好,怎么便下得这等狠心辣手。”

  • 心花怒放【xīn huā nù fàng】

    成语解释:怒放:盛开。心里高兴得象花儿盛开一样。形容极其高兴。

    成语出处: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六十回:“平中丞此时喜得心花怒放,连说:‘难为他了,难为他了。’”

  • 心急如焚【xīn jí rú fén】

    成语解释:心里急得象着了火一样。形容非常着急。

    成语出处: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四折:“要看个十分饱。”金圣叹批:“心急如火,更不能待。”

  • 心灵手巧【xīn líng shǒu qiǎo】

    成语解释:心思灵敏,手艺巧妙(多用在女子)。

    成语出处:清·孔尚任《桃花扇·栖真》:“香姐心灵手巧,一捻针线,就是不同的。”

  • 心如刀割【xīn rú dāo gē】

    成语解释:内心痛苦得象刀割一样。

    成语出处:元·秦简夫《赵礼让肥》第一折:“待着些粗粝,眼睁睁俺子母各天涯,想起来我心如刀割。”

  • 心有余而力不足【xīn yǒu yú ér lì bù zú】

    成语解释:心里非常想做,但是力量不够。

    成语出处:《论语·里仁》:“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 心有余悸【xīn yǒu yú jì】

    成语解释:悸:因害怕而心跳得厉害。危险的事情虽然过去了,回想起来心里还害怕。

    成语出处:柳洲《风雨桃花洲》:“谈到三年前倒圩的情景,赵老大心有余悸地说:‘那次桃花洲的人淹死了一半,庄稼全毁了。’”

  • 心照不宣【xīn zhào bù xuān】

    成语解释:照:知道;宣:公开说出。彼此心里明白,而不公开说出来。

    成语出处:晋·潘岳《夏侯常侍诔》:“心照神交,唯我与子。”后作“心照不宣”。

  • 心心相印【xīn xīn xiāng yìn】

    成语解释:心:心意,思想感情;印:符合。彼此的心意不用说出,就可以互相了解。形容彼此思想感情完全一致。

    成语出处:《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吾传佛心印,安敢违于佛经。”《黄蘖传心法要》:“迦叶以来,以心印心,心心不异。”

  • 心比天高【xīn bǐ tiān gāo】

    成语解释:形容心地高傲或所想超过现实。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回:“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

  • 心慈手软【xīn cí shǒu ruǎn】

    成语解释:心怀恻隐而不忍下手。

    成语出处:金近《他叫“东郭先生”》:“他下定决心,往后不再心慈手软了。”

  • 心力衰竭【xīn lì shuāi jié】

    成语解释:也称充血性心力衰竭或心功能不全。心脏因疾病、过劳、排血功能减弱,以至排血量不能满足器官及组织代谢的需要。主要症状是呼吸困难、喘息、水肿等。

    成语出处:霍达《穆斯林的葬礼》第八章:“‘啊?心力衰竭?’天星把妹妹抱上病床,他的胳膊在抖,嘴唇也在抖,妹妹的病把他吓傻了,“她还不满十八岁,怎么会……衰竭?”

  • 心口不一【xīn kǒu bù yī】

    成语解释:心里想的和嘴上说的不一样。形容人的虚伪、诡诈。

    成语出处:《醒世姻缘传》第八十二回:“我是这们个直性子,希罕就说希罕,不是这们心口不一的。”

  • 心神不宁【xīn shén bù níng】

    成语解释:定:安定。形容心情不平静。

    成语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33回:“(三藏)心神不宁道:‘徒弟啊,我怎么打寒噤呢?’”

  • 泉石膏肓【quán shí gāo huāng】

    成语解释:泉石:指山水;膏肓:古人把心尖脂肪叫“膏”,心脏和隔膜之间叫“肓”,据说这是药力达不到的地方。比喻嗜好山水成癖。

    成语出处:《新唐书·田游岩传》:“臣所谓泉石膏肓,烟霞固疾者。”

  • 铁石心肠【tiě shí xīn cháng】

    成语解释:心肠硬得象铁和石头一样。形容心肠很硬,不为感情所动。

    成语出处:唐·皮日休《宋璟集序》:“宋广平刚态毅状,疑其铁石心肠。”宋·苏轼《与李公择书》:“虽兄之受我厚,然仆本以铁石心肠待公。”

  • 小鹿触心头【xiǎo lù chù xīn tóu】

    成语解释:形容因为害怕而心脏急剧地跳动。

    成语出处:清·翟灏《通俗编·兽畜》:“为帝迫困于斯,见之汗湿衣襟,若小鹿之触吾心头。”

  • 心惊胆颤【xīn jīng dǎn chàn】

    成语解释:形容十分害怕。同“心惊胆战”。

    成语出处:《秦并六国平话》上卷:“城前发喊,惊得赵王心惊胆颤,文武诸将仓皇无计。”

  • 心想事成【xīn xiǎng shì chéng】

    成语解释:心里想到的,都能成功。多用于祝福语。

    成语出处:

  • 心有灵犀【xīn yǒu líng xī】

    成语解释:灵犀:灵兽犀牛。比喻恋爱着的男女双方心心相印。现多比喻比方对彼此的心思都能心领神会

    成语出处:唐·李商隐《无题》诗:“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 于心不忍【yú xīn bù rěn】

    成语解释:指对某人或处理某事物心存怜悯

    成语出处:清·刘鹗《老残游记续集遗稿》第八回:“再要刑法加重,于心不忍,然而人心因此江河日下。”

  • 膏肓泉石【gāo huāng quán shí】

    成语解释:膏肓:胸鬲之间,比喻难治的病症。形容热爱山林泉水已成为很难改变的癖好,指隐居不愿做官

    成语出处:明·洪应明《菜根谭》:“无膏肓泉石之癖,而常自醉酒耽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