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出处

  • 挨山塞海【āi shān sè hǎi】

    成语解释:形容人极多而拥挤不堪。

    成语出处: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七:“那日观看的人,何止挨山塞海。”

  • 安如泰山【ān rú tài shān】

    成语解释:形容象泰山一样稳固,不可动摇。

    成语出处:汉·枚乘《上书谏吴王》:“变所欲为,易于反掌,安于泰山。”

  • 拔地摇山【bá dì yáo shān】

    成语解释:翻动大地,摇撼山岳。形容声势极大。

    成语出处:《英烈传》第四十九回:“乌龙镇上驻不赤龙舟,搅得翻江震海;大全港中做不得周全事,空教拔地摇山。”

  • 巴山蜀水【bā shān shǔ shuǐ】

    成语解释:巴、蜀指四川一带。四川一带的山山水水。

    成语出处:

  • 巴山夜雨【bā shān yè yǔ】

    成语解释:指客居异地又逢夜雨缠绵的孤寂情景。

    成语出处:唐·李商隐《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说巴山夜雨时。”

  • 跋山涉水【bá shān shè shuǐ】

    成语解释:跋山:翻过山岭;涉水,用脚趟着水渡过大河。翻山越岭,趟水过河。形容走远路的艰苦。

    成语出处:《诗经·鄘风·载驰》:“大夫跋涉,我心则忧。”《左传·襄公二十八年》:“跋山涉水,蒙犯霜露。”

  • 拔山盖世【bá shān gài shì】

    成语解释:盖世:超越天下人,世上第一。力能拔掉大山,形容力大勇猛,当代无比。

    成语出处:《史记·项羽本纪》:“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 拔山扛鼎【bá shān gāng dǐng】

    成语解释:扛:双手举起。拔起大山,举起重鼎。形容力气很大。

    成语出处:《史记·项羽本纪》:“力能扛鼎,才气过人。”又:“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 白山黑水【bái shān hēi shuǐ】

    成语解释:长白山和黑龙江。泛指我国东北地区。

    成语出处:《金史·世纪》:“生女之地有混同江、长白山。混同江亦号黑龙江,所谓‘白山黑水’是也。”

  • 半壁江山【bàn bì jiāng shān】

    成语解释:半壁:半边;江山:比喻国家疆土。指在敌人入侵后残存或丧失的部分国土。

    成语出处:清·蒋士诠《冬青树·提纲》:“半壁江山,比五季朝廷尤小。”

  • 背山起楼【bèi shān qǐ lóu】

    成语解释:靠山建造楼房。比喻使人扫兴的事。

    成语出处:宋·胡仔《茹溪渔隐丛话前集·西崑体》:“其一曰杀风景,谓清泉濯足,花上晒裤,背山起楼,烧琴煮鹤,对花啜茶,松下喝道。”

  • 逼上梁山【bī shàng liáng shān】

    成语解释:比喻被迫起来反抗。现也比喻被迫采取某种行动。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十一回:“林冲雪夜上梁山。”

  • 残山剩水【cán shān shèng shuǐ】

    成语解释:指国家领土大都沦陷后残余的部分。也比喻未被消除而剩下来的事物。

    成语出处:唐·杜甫《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诗:“剩水沧江破,残山碣石开。”

  • 春山如笑【chūn shān rú xiào】

    成语解释:形容春天的山色明媚。

    成语出处:宋·郭熙《林泉高致·山水训》:“春山澹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

  • 藏之名山【cáng zhī míng shān】

    成语解释:把著作藏在名山传给志趣相投的人。形容著作极有价值。

    成语出处:三国·魏·鱼豢《魏略》:“虽未能藏之名山,将以传之同好。”

  • 大好河山【dà hǎo hé shān】

    成语解释:河山:国土。无限美好的祖国大地。

    成语出处:清 秋瑾《普告同胞檄稿》:“彼乃举其防家贼、媚异族之手段,送我大好河山。”

  • 带砺山河【dài lì shān hé】

    成语解释:带:衣带;砺:磨刀石;山:泰山;河:黄河。黄河细得象条衣带,泰山小得象块磨刀石。比喻时间久远,任何动荡也决不变心。

    成语出处:《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封爵之誓曰:‘使河如带,泰山若砺,国以永宁,爱及苗裔。’”

  • 刀山火海【dāo shān huǒ hǎi】

    成语解释:比喻极其危险和困难的地方。

    成语出处:汉 高安世译《佛说鬼问目连经》:“我一生已来,或登刀山剑树地狱,或堕火坑……”

  • 刀山剑树【dāo shān jiàn shù】

    成语解释:佛教所说的地狱之刑。形容极残酷的刑罚。

    成语出处:《太平广记》卷三八二《裴则子》引《冥报拾遗》:“至第三重门,入见镬汤及刀山剑树。”

  • 倒山倾海【dǎo shān qīng hǎi】

    成语解释:形容声势很大,力量无比。

    成语出处:《后汉书·董卓传》:“及残寇乘之,倒山倾海,昆冈之火,自兹而焚,《版荡》之篇,于焉而极。”

  • 道山学海【dào shān xué hǎi】

    成语解释:道、学:学问。学识比天高比海深。形容学识渊博。

    成语出处:明·无名氏《鸣凤记·邹林游学》:“道山学海功非浅,孔思周情文可传。”

  • 登山临水【dēng shān lín shuǐ】

    成语解释:形容旅途遥远。也指游山玩水。

    成语出处:战国·楚·宋玉《九辩》:“登山临水兮送将归。”

  • 登山小鲁【dēng shān xiǎo lǔ】

    成语解释:比喻学问既高便能融会贯通,眼光远大。

    成语出处:《孟子·尽心上》:“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 地崩山摧【dì bēng shān cuī】

    成语解释:土地崩裂,山岭倒塌。多形容巨大变故。

    成语出处:唐·李白《蜀道难》:“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 地动山摇【dì dòng shēn yáo】

    成语解释:地震发生时大地颤动,山河摇摆。亦形容声势浩大或斗争激烈。

    成语出处:宋·欧阳修《欧阳文忠公集·奏议集·一二·论修河第一状》:“臣恐地动山摇,从此灾祸自此而始。”

  • 调虎离山【diào hǔ lí shān】

    成语解释:设法使老虎离开原来的山冈。比喻用计使对方离开原来的地方,以便乘机行事。

    成语出处: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八十八回:“子牙公须是亲自用调虎离山计,一战成功。”

  • 东山高卧【dōng shān gāo wò】

    成语解释:比喻隐居不仕,生活安闲。

    成语出处:《晋书·谢安传》:“卿累违朝旨,高卧东山。”

  • 东山再起【dōng shān zài qǐ】

    成语解释:指再度出任要职。也比喻失势之后又重新得势。

    成语出处:《晋书·谢安传》

  • 堆积如山【duī jī rú shān】

    成语解释:聚集成堆,如同小山。形容极多。

    成语出处: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外诸司》:“每遇冬月,诸乡纳粟秆草,牛车阗塞道路,车尾相衔,数千万辆不绝,场内堆积如山。”

  • 堆山积海【duī shān jī hǎi】

    成语解释:堆积的如山似海。原形容占有的财富非常多。也比喻东西极多。

    成语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16回:“别讲银子成了粪土,凭是世上有的,没有不是堆山积海的。”

  • 恩德如山【ēn dé rú shān】

    成语解释:比喻恩德极为深生。

    成语出处:明·周楫《西湖二集·寿禅师两生符宿愿》:“老夫垂死之命恩人救援,恩德如山,无可图报。”

  • 恩山义海【ēn shān yì hǎi】

    成语解释:恩爱像高山一样重,情义像大海一样深。形容恩惠深,情义重。

    成语出处:宋·晁端海《卜算子》:“恩义重如山,情意深如海。假使黄金北斗高,这一分,何由买?”

  • 恩重如山【ēn zhòng rú shān】

    成语解释:恩情深厚,像山一样深重。

    成语出处:宋·陆游《删定官供职谢启》:“拔茅以征,冒处清流之末;及瓜雨往,曾无累月之淹。恩重如山,感深至骨。”

  • 恩重泰山【ēn zhòng tài shān】

    成语解释:恩情深厚,比泰山还重。

    成语出处:宋·刘攽《彭城集·次韵孙少述二首》:“君思重泰山,未有毫发酬。”

  • 翻山越岭【fān shān yuè lǐng】

    成语解释:翻越不少山头。形容走山路的艰苦。

    成语出处: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六章:“他的腿脚好,只要肚子里填饱了瓤子,翻山越岭,跟年轻人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