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出处

  • 迫在眉睫【pò zài méi jié】

    成语解释:形容事情已到眼前,情势十分紧迫。

    成语出处:《庄子·庚桑楚》:“曰:向吾见若眉睫之间。”《列子·仲尼》:“远在八荒之外,近在眉睫之内。”

  • 皮笑肉不笑【pí xiào ròu bù xiào】

    成语解释:极其不自然地装出一副笑脸。形容虚伪或心怀恶意的样子。

    成语出处:巴金《秋》十九:“王氏看见陈姨太的粉脸上皮笑肉不笑的神情,知道陈姨太在挖苦她。”

  • 破愁为笑【pò chóu wéi xiào】

    成语解释:犹言转忧为喜。由忧愁转为欢喜。

    成语出处:南朝·陈·徐陵《答族人梁东海太守长孺书》:“又承书札,银钩甚丽,玉疏依然,开封伸纸,破愁为笑。”

  • 破涕成笑【pò tì chéng xiào】

    成语解释:形容转悲为喜。同“破涕为笑”。

    成语出处:清·和邦额《夜谭随录·阮龙光》:“纵李兄言太刻毒,适足破涕成笑,何须芥蒂。”

  • 千金市骨【qiān jīn shì gǔ】

    成语解释:花费千金,买千里马的骨头。比喻罗致人才的迫切。

    成语出处:《战国策·燕策一》

  • 强颜欢笑【qiǎng yán huān xiào】

    成语解释:心里不畅快,但脸上勉强装出喜笑的样子。

    成语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邵女》:“‘汝狡兔三窟,何归为?’柴俯不对。女肘之,柴始强颜为笑。”

  • 求知若渴【qiú zhī ruò kě】

    成语解释:知:知识。探求知识像口渴想喝水一样迫切。形容求知愿望十分迫切。

    成语出处:

  • 求贤如渴【qiú xián rú kě】

    成语解释:慕求贤人,如渴思饮。形容求贤心情十分迫切。

    成语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周举传》:“昔在前世,求贤如渴。”

  • 燃眉之急【rán méi zhī jí】

    成语解释:燃:烧。火烧眉毛那样紧急。形容事情非常急迫。

    成语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十六:“问:‘如何是急切一句?’师曰:‘火烧眉毛。’”《文献通考·市籴二》:“元祐初,温公入相,诸贤并进用,革新法之病民者,如救眉燃,青苗、助役其尤也。”

  • 忍俊不住【rěn jùn bù zhù】

    成语解释:忍不住笑。

    成语出处:邹韬奋《萍踪寄语》二:“张君幽默健谈,追述去年和他的夫人往甘肃时途中遇盗情形,令人忍俊不住。”

  • 如饥如渴【rú jī rú kě】

    成语解释:形容迫切的心情或要求。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六十二回:“宋江陪笑道:‘怎敢相戏。实慕员外威德,如饥如渴。万望不弃鄙处,为山寨之主,早晚共听严命。’”

  • 如渴如饥【rú kě rú jī】

    成语解释:形容迫切的心情或要求。同“如饥如渴”。

    成语出处:三国·魏·嵇康《兄秀才公穆入军赠诗》:“思我良朋,如渴如饥,愿言不获,怆矣其悲。”

  • 丧明之痛【sàng míng zhī tòng】

    成语解释:丧明:眼睛失明。古代子夏死了儿子,哭瞎眼睛。后指丧子的悲伤。

    成语出处:《礼记·檀弓上》:“子夏丧其子而丧其明。”

  • 拭目而待【shì mù ér dài】

    成语解释:拭:擦;待:等待。擦亮眼睛等着瞧。形容期望很迫切。也表示确信某件事情一定会出现。

    成语出处:汉·杨修《答临淄侯笺》:“观者骇视而拭目,听者倾首而竦耳。”

  • 拭目以待【shì mù yǐ dài】

    成语解释:拭:擦;待:等待。擦亮眼睛等着瞧。形容期望很迫切。也表示确信某件事情一定会出现。

    成语出处:汉·杨修《答临淄侯笺》:“观者骇视而拭目,听者倾首而竦耳。”

  • 思贤如渴【sī xián rú kě】

    成语解释:如渴:如口渴思饮那般,形容迫切。比喻迫切的想延致有才德的人。

    成语出处:《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

  • 讪牙闲嗑【shàn yá xián kē】

    成语解释:指闲得无聊,磨牙斗嘴以为笑乐。

    成语出处:元·薛昂夫《端正好·高隐》套曲:“挺王留讪牙闲嗑,李大公信口开河。”

  • 烧眉之急【shāo méi zhī jí】

    成语解释:比喻非常迫切。

    成语出处:《水浒传》第三五回:“既是天教我知了,正是度日如年,烧眉之急。我马也不要,从人也不带一个,连夜自赶回家。”

  • 神号鬼泣【shén hào guǐ qì】

    成语解释:形容大声哭叫,声音凄厉。同“神号鬼哭”。

    成语出处:陈毅《满江红·黄金海岸》词:“尽是黄金,这海岸,摩天壁立。任掠夺,大洋风雨,神号鬼泣。”

  • 拭目以俟【shì mù yǐ sì】

    成语解释:形容期望很迫切。也表示确信某件事情一定会出现。同“拭目以待”。

    成语出处:宋·杨万里《答普州李知府》:“伏惟财幸笔櫜之除,方且拭目以俟。”

  • 似笑非笑【sì xiào fēi xiào】

    成语解释:像笑又不笑。

    成语出处:鲁迅《彷徨·祝福》:“后来大家又都知道了她的脾气,只要有孩子在眼前,便似笑非笑的先问她。”

  • 啼啼哭哭【tí tí kū kū】

    成语解释:哭泣不止。

    成语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一回:“只见许多男女,啼啼哭哭,在街上过。”

  • 啼天哭地【tí tiān kū dì】

    成语解释:呼天叫地的哭号,形容非常悲痛。

    成语出处:元·陶宗仪《南村辍耕录·阑路驾上书》:“奉使来时,惊天动地,奉使去时,乌天黑地,官吏都欢天喜地,百姓却啼天哭地。”

  • 涕泗流涟【tì sì liú lián】

    成语解释:鼻涕眼泪直往下流。形容痛哭流涕。

    成语出处:《世说新语·德行》:“孔时为太常,形素羸瘦,着重服,竟日涕泗流涟,见者以为真孝子。”

  • 同浴讥裸【tóng yù jī luǒ】

    成语解释:在一起洗澡却讥笑别人赤身露体。比喻自己跟别人有同样的问题,却以此而讥嘲别人。

    成语出处:

  • 挖耳当招【wā ěr dāng zhāo】

    成语解释:人家用手挖耳朵,却以为是在招唤自己。比喻希望达到目的的心情非常迫切。

    成语出处: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吴衙内邻舟赴约》:“那吴衙内记挂着贺小姐,一夜卧不安稳。早上贺司户相邀,正是挖耳当招。”

  • 握手言欢【wò shǒu yán huān】

    成语解释:握手谈笑。多形容发生不和,以后又和好。

    成语出处:《后汉书·李通传》:“及相见,共语移日,握手极欢。”

  • 五内如焚【wǔ nèi rú fén】

    成语解释:五内:五脏;俱:都;焚:烧。五脏都象着了火一样。形容象火烧得一样。比喻非常焦急。

    成语出处:清·黄小配《廿载繁华梦》第三十三回:“据弟打听,非备款百万,不能了事。似此从何筹画?前数天不见兄长覆示,五内如焚。”

  • 五十步笑百步【wǔ shí bù xiào bǎi bù】

    成语解释:作战时后退了五十步的人讥笑后退了百步的人。比喻自己跟别人有同样的缺点错误,只是程度上轻一些,却毫无自知之明地去讥笑别人。

    成语出处:《孟子·梁惠王上》:“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 向隅而泣【xiàng yú ér qì】

    成语解释:向:对着;隅:墙角;泣:小声地哭。一个人面对墙脚哭泣。形容没有人理睬,非常孤立,只能绝望地哭泣。

    成语出处:汉·刘向《说苑·贵德》:“今有满堂饭酒者,有一人独索然向隅而泣,则一堂之人皆不乐矣。”

  • 笑比河清【xiào bǐ hé qīng】

    成语解释:形容态度严肃,难见笑容。

    成语出处:《宋史·包拯传》:“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

  • 笑面夜叉【xiào miàn yè chā】

    成语解释:比喻面带笑容而居心狠毒的人。

    成语出处:宋·陈次升《弹蔡京第三状》:“时人目之为笑面夜叉,天下之所共知也。”

  • 心潮澎湃【xīn cháo péng pài】

    成语解释:澎湃:波涛冲击的声音。心里象浪潮翻腾。形容心情十分激动,不能平静。

    成语出处:臧克家《得识郭老五十年》:“字里行间,有一种高亢的声音在呼喊,有一种强大的力量在撼人,有一种呼风唤雨的革命精神和雄壮气魄使得你心潮澎湃,激动不已。”

  • 心弛神往【xīn chí shén wǎng】

    成语解释:弛:心神向往。心神奔向所向往的事物。形容一心向往。

    成语出处:《隋书·史祥传》:“身在边隅,情弛魏阙。”

  • 心急火燎【xīn jí huǒ liǎo】

    成语解释:心里急得象着了火一样。形容非常着急。

    成语出处:清 吴璿《飞龙全传》:“那管院的太监,心燎意急,一筹莫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