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出处

  • 哀毁骨立【āi huǐ gǔ lì】

    成语解释:哀:悲哀;毁:损坏身体;骨立:形容极瘦,只剩下骨架。旧时形容在父母丧中因过度悲伤而瘦得只剩一把骨头。

    成语出处:《后汉书·韦彪传》:“孝行纯至,父母卒,哀毁三年,不出庐寝。服竟,羸瘠骨立异形,医疗数年乃起。”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王戎虽不备礼,而哀毁骨立。”

  • 悲痛欲绝【bēi tòng yù jué】

    成语解释:绝:穷尽。悲哀伤心到了极点。

    成语出处: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一卷第七章:“她那人间的爱人悲痛欲绝,日日在她变成的土山下面,跪着呜咽哭啼,直到死在这山脚下。”

  • 凄入肝脾【qī rù gān pí】

    成语解释:形容非常悲伤。

    成语出处:三国魏·繁休伯《与魏文帝笺》:“咏北狄之遐征,奏胡马之长思,凄入肝脾,哀感顽艳。”

  • 痛哭流涕【tòng kū liú tì】

    成语解释:涕:眼泪。形容伤心到极点。

    成语出处:《汉书·贾谊传》:“臣窃惟事势,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长太息者六。”《宋史·胡铨传》:“而此膝一屈不可复伸,国势陵夷不可复振,可为痛哭流涕长太息矣。”

  • 痛心疾首【tòng xīn jí shǒu】

    成语解释:疾首:头痛。形容痛恨到了极点。

    成语出处:《左传·成公十三年》:“诸侯备闻此言,斯是用痛心疾首,匿就寡人。”

  • 痛不欲生【tòng bù yù shēng】

    成语解释:悲痛得不想活下去。形容悲痛到极点。

    成语出处:宋·吕大钧《吊说》:“其恻怛之心、痛疾之意不欲生。”

  • 吞声忍泪【tūn shēng rěn lèi】

    成语解释:形容强忍悲伤。

    成语出处:《敦煌曲子词·破阵子》:“迢递可知闺阁,吞声忍泪孤眠。”

  • 心如刀割【xīn rú dāo gē】

    成语解释:内心痛苦得象刀割一样。

    成语出处:元·秦简夫《赵礼让肥》第一折:“待着些粗粝,眼睁睁俺子母各天涯,想起来我心如刀割。”

  • 肝肠寸断【gān cháng cùn duàn】

    成语解释:比喻伤心到极点。

    成语出处:《战国策·燕策三》:“吾要且死,子肠亦且寸绝。”

  • 欲哭无泪【yù kū wú lèi】

    成语解释:想哭可是没有泪水、哭不出来。它代表了 一种焦急、忧虑而又无法溢于言表的复杂感受。

    成语出处:

  • 撕心裂肺【sī xīn liè fèi】

    成语解释:撕碎心,使肺裂。形容某事令人极度悲伤。有时也可做疼痛到了极点。撕:动词。裂:使动用法,使……裂。

    成语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