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出处

  • 安危与共【ān wēi yǔ gòng】

    成语解释:共同享受安乐,共同承担危难。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连。

    成语出处:三国魏·曹植《求自试表》:“而臣敢陈闻于陛下者,诚与国分形同气,忧患共之者也。”

  • 表里相依【biǎo lǐ xiāng yī】

    成语解释:指关系密切,互相依存。

    成语出处:《资治通鉴·秦始皇二十六年》:“三晋者,齐楚之藩蔽,齐楚者,三晋之根柢;形势相资,表里相依。”

  • 风雨同舟【fēng yǔ tóng zhōu】

    成语解释:在狂风暴雨中同乘一条船,一起与风雨搏斗。比喻共同经历患难。

    成语出处:《孙子·九地》:“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共济,遇风,其相救也如左右手。”

  • 肝胆相照【gān dǎn xiāng zhào】

    成语解释:肝胆:比喻真心诚意。比喻以真心相见。

    成语出处:宋·赵令畸《侯鲭录》:“同心相亲,照心照胆寿千春。”

  • 河梁之谊【hé liáng zhì yí】

    成语解释:河梁:桥,指送别之地。指送别时依依不舍的情谊。

    成语出处:汉·李陵《与苏武》:“携手上河梁,游子暮何之?徘徊蹊路侧,悢悢不得辞。……行人难久留,各言长相思。”

  • 河同水密【hé tóng shuǐ mì】

    成语解释:比喻彼此关系密切。

    成语出处:《警世通言·况太守断死孩儿》:“邵氏故意欲责秀姑,却教秀姑引得贵以塞其口。彼此河同水密,各不相瞒。”

  • 李郭同舟【lǐ guō tóng zhōu】

    成语解释:以之比喻知已相处。

    成语出处:《后汉书·郭太传》:“郭太字林宗,太原界休人也。家世贫贱……乃游于洛阳。始见河南尹李膺,膺大奇之,遂相友善,于是名震京师。后归乡里,衣冠诸儒送至河上,车数千两。林宗唯与李膺同舟而济,众宾望之,以为神仙焉。”

  • 门生故旧【mén shēng gù jiù】

    成语解释:指学生和旧友。

    成语出处:《西湖二集·愚郡守玉殿生春》:“妒忌之人因见他门生故旧布满朝班,说他恃宠专权。”

  • 深情厚谊【shēn qíng hòu yì】

    成语解释:深厚的感情和友谊。

    成语出处:郭小川《茫茫大海中的一个小岛》诗:“这个岛呵,为什么如此高大不凡?只因为:亿万亲人的深情厚谊,在这里流连忘返。”

  • 生死相依【shēng sǐ xiāng yī】

    成语解释:在生死问题上互相依靠。形容同命运,共存亡。

    成语出处:毛泽东《中国人民志愿军要爱护朝鲜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中朝两国同志要亲如兄弟般地团结在一起,休戚与共,生死相依,为战胜共同敌人而奋斗到底。”

  • 声气相投【shēng qì xiāng tóu】

    成语解释:指朋友间思想一致,性情投合。

    成语出处:清 褚人获《隋唐演义》第89回:“自然是声气相投,定行见用于世,各着功名,可胜欣赏。”

  • 笙磬同音【shēng qìng tóng yīn】

    成语解释:比喻人事协调,关系和睦。

    成语出处:《诗经·小雅·鼓钟》:“鼓瑟鼓琴,笙磬同音。”

  • 舐犊之爱【shì dú zhī ài】

    成语解释:舐:舔。犊:小牛。母牛舔小牛表现对它爱护。比喻对子女的疼爱。亦作“舐犊之念”、“舐犊之私”、“舐犊情深”。

    成语出处:犹怀老牛舐犊之爱。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杨彪传》

  • 绨袍之义【tì páo zhī yì】

    成语解释:比喻不忘旧日的交情。

    成语出处:唐·高适《咏史》诗:“尚有绨袍赠,应念范叔寒。”

  • 天伦之乐【tiān lún zhī lè】

    成语解释:天伦:旧指父子、兄弟等亲属关系。泛指家庭的乐趣。

    成语出处:唐·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会桃花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

  • 同心协力【tóng xīn xié lì】

    成语解释:心:思想;协:合。团结一致,共同努力。

    成语出处:汉·贾谊《过秦论》:“且天下尝同心并力攻秦矣,然困于险阻而不能进者,岂勇力智慧不足哉?”《周书·崔谦传》:“然后与宇文行台,同心协力,电讨不庭,则桓文之勋,复兴于兹日矣。”

  • 同声相应【tóng shēng xiāng yìng】

    成语解释:同类的事物相互感应。指志趣、意见相同的人互相响应,自然地结合在一起。

    成语出处:《周易·乾》:“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

  • 同音共律【tóng yīn gòng lǜ】

    成语解释:音律相同。比喻关系密切。

    成语出处:汉·赵晔《吴越春秋·夫差内传》:“且吴与越,同音共律,上合星宿,下共一理。”

  • 渭阳之情【wèi yáng zhī qíng】

    成语解释:渭阳:渭水的北边。传说秦康公送其舅重耳返晋,直到渭水之北。指甥舅间的情谊。

    成语出处:《诗经·秦风·渭阳》:“我送舅氏,曰至渭阳。”《后汉书·马援传》:“其令许侯思愆田庐,有司勿复请,以慰朕渭阳之情。”

  • 心心相印【xīn xīn xiāng yìn】

    成语解释:心:心意,思想感情;印:符合。彼此的心意不用说出,就可以互相了解。形容彼此思想感情完全一致。

    成语出处:《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吾传佛心印,安敢违于佛经。”《黄蘖传心法要》:“迦叶以来,以心印心,心心不异。”

  • 形影不离【xíng yǐng bù lí】

    成语解释:象形体和它的影子那样分不开。形容彼此关系亲密,经常在一起。

    成语出处: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二:“青县农家少妇,性轻佻,随其夫操作,形影不离。”

  • 依依不舍【yī yī bù shě】

    成语解释:依依:依恋的样子;舍:放弃。形容舍不得离开。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卢太学诗酒傲王候》:“那卢楠直送五百余里,两下依依不舍。”

  • 意气相投【yì qì xiāng tóu】

    成语解释:意气:志趣性格;投:合得来。指志趣和性格相同的人,彼此投合。

    成语出处:元·官大用《范张鸡黍》:“咱意气相投,你知我心忧。”

  • 义气相投【yì qì xiāng tóu】

    成语解释:彼此志趣、性格相投合。

    成语出处:明·崔时佩《西厢记·金兰判袂》:“同袍兄弟胜同袍,义气相投漆和胶。”

  • 朝夕相处【zhāo xī xiāng chǔ】

    成语解释:从早到晚都在一起。形容常生活在一起,关系密切。

    成语出处:孙犁《秀露集·序》:“她之所以能‘青年作家’云云,不过是因为与我朝夕相处,耳闻目染的结果。”

  • 志同道合【zhì tóng dào hé】

    成语解释:道:途径。志趣相同,意见一致。

    成语出处:《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昔伊尹之为媵臣,至贱也,吕尚之处屠钓,至陋也,乃其见举于汤武、周文,诚道合志同,玄漠神通,岂复假近习之荐,因左右之介哉。”

  • 针芥之合【zhēn jiè zhī hé】

    成语解释:磁石引针,琥珀拾芥。指相互投契。

    成语出处:清·方文《赠孟六玕明序》诗:“近前一语忽大笑,针芥之合良非轻。”

  • 情投意合【qíng tóu yì hé】

    成语解释:投:相合。形容双方思想感情融洽,合得来。

    成语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二十七回:“那镇元子与行者结为兄弟,两人情投意合。”

  • 通家之好【tōng jiā zhī hǎo】

    成语解释:指两家交情深厚,象一家人一样。

    成语出处:元·秦简夫《东堂老》第四折:“有西邻赵国器,是这扬州奴父亲,与老夫三十载通家之好。”

  • 同仇敌忾【tóng chóu dí kài】

    成语解释:同仇:共同对敌;敌:对抗,抵拒;忾:愤怒。指全体一致痛恨敌人。

    成语出处:《诗经·秦风·无衣》:“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左传·文公四年》:“诸侯敌王所忾,而献其功。”

  • 一见如故【yī jiàn rú gù】

    成语解释:故:老朋友。初次见面就象老朋友一样合得来。

    成语出处:先秦·左丘明《左传·襄公二十九年》: “聘于郑,见子产,如旧相识。”

  • 针锋相对【zhēn fēng xiāng duì】

    成语解释:针锋:针尖。针尖对针尖。比喻双方在策略、论点及行动方式等方面尖锐对立。

    成语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二:“夫一切回答,如针锋相投,无纤毫参差。”

  • 入幕之宾【rù mù zhī bīn】

    成语解释:幕:帐幕;宾:客人。比喻关系亲近的人或参与机密的人。

    成语出处:《晋书·郗超传》:“谢安与王坦之尝诣温论事,温令超帐中卧听之。风动帐开,安笑曰:‘郗生可谓入幕之宾矣。’”

  • 手足情深【shǒu zú qíng shēn】

    成语解释:形容兄弟姐妹或朋友之间的感情好,感情深。 就好像是手足一样亲近,离不开,不可缺少。

    成语出处:

  • 荣辱与共【róng rǔ yǔ gòng】

    成语解释:两者共同分享荣耀和耻辱。指关系十分密切

    成语出处:余秋雨《霜冷长河·关于友情》:“很多被告和原告都是朋友,而且一度还称得上是生死莫逆、荣辱与共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