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出处

  • 按捺不住【àn nà bù zhù】

    成语解释:按捺:压抑,忍耐。心里急燥,克制不住。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白娘子水镇雷峰塔》:“不想遇着许宣……按捺不住,一时冒范天条。”

  • 不动声色【bù dòng shēng sè】

    成语解释:声:言谈;色:脸色。在紧急情况下,说话、神态仍跟平时一样没有变化。形容非常镇静。

    成语出处:宋·欧阳修《相州昼锦堂记》:“垂绅正笏,不动声色,而措天下于泰山之安。”

  • 不留余地【bù liú yú dì】

    成语解释:不留一点空余的地方。多形容言语、行动没有留下可回旋的余地。

    成语出处: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十一:“此狐眼光如镜,然词锋太利,未免不留余地矣。”

  • 不露声色【bù lù shēng sè】

    成语解释:声:说话的声音;色:脸上的表情。心里的打算不在说话和脸色上显露出来。

    成语出处:《资治通鉴·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好以甘言啗人,而阴中伤之,不露辞色。”

  • 不知所措【bù zhī suǒ cuò】

    成语解释:措:安置,处理。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处境为难或心神慌乱。

    成语出处:《论语·子路》:“则民无所措手足。”《三国志·吴书·诸葛恪传》:“哀喜交并,不知所措。”

  • 操之过急【cāo zhī guò jí】

    成语解释:操:做,从事。处理事情,解决问题过于急躁。

    成语出处:《汉书·五行志中之下》:“遂要崤 ,以败秦师,匹马觭轮无反者,操之急也。”

  • 诚惶诚恐【chéng huáng chéng kǒng】

    成语解释:诚:实在,的确;惶:害怕;恐:畏惧。非常小心谨慎以至达到害怕不安的程度。

    成语出处:汉·杜诗《乞退郡疏》:“奉职无效,久窃禄位,令功臣怀愠,诚惶诚恐。”

  • 处之泰然【chǔ zhī tài rán】

    成语解释:处:处理,对待;泰然:安然,不以为意的样子。若无其事的样子。形容自理事情沉着镇定。也指对待问题毫不在意。

    成语出处:晋·袁宏《三国名臣序赞》:“爰初发迹,遘此颠沛,神情玄定,处之弥泰。”

  • 从容自若【cóng róng zì ruò】

    成语解释:从容:不慌不忙,很镇静;自若:自在,如常,保持原样。不慌不忙,沉着镇定。

    成语出处:《旧唐书·刘世龙传》“而思礼以为得计,从容自若,尝与相忤者,必引令枉诛。”

  • 大惊失色【dà jīng shī sè】

    成语解释:非常害怕,脸色都变了。

    成语出处:《汉书·霍光传》:“群臣皆惊愕失色,莫敢发言。”

  • 大惊小怪【dà jīng xiǎo guài】

    成语解释:形容对没有什么了不起的的事情过分惊讶。

    成语出处:宋·朱熹《答林择之》:“要肱把此事做一平常事看,朴实头做将去,久之自然见效,不必如此大惊小怪,起模画样也。”

  • 大义凛然【dà yì lǐn rán】

    成语解释:大义:正义;凛然:严肃、或敬畏的样子。由于胸怀正义而神态庄严,令人敬畏。

    成语出处:清·顾炎武《日知录》卷二十:“至于起王氏已废之魂,上配天皇;条高后擅政之年,下系中宗,大义凛然。”

  • 胆战心惊【dǎn zhàn xīn jīng】

    成语解释:战:通“颤”,发抖。形容十分害怕。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碧桃花》第三折:“不由我不心惊胆战,索陪着笑脸儿褪后趋前。”

  • 胆颤心惊【dǎn chàn xīn jīng】

    成语解释:颤:发抖。形容非常害怕。

    成语出处:元·施惠《幽闺记·士女随迁》:“生长升平,谁曾惯遭离乱,苦怎言。胆颤心惊,如何可免。”

  • 感人肺腑【gǎn rén fèi fǔ】

    成语解释:使人内心深深感动。

    成语出处:唐 刘禹锡《唐故相国李公集记》:“今考其文至论事疏,感人肺肝,毛发皆耸。”

  • 甘之若素【gān zhī ruò sù】

    成语解释:若素:就像往常一样。虽然遭受不平,但甘愿承受,就像平素一样。

    成语出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十九回:“少奶奶却从来没过半句怨言,甘之若素。”

  • 惶惶不可终日【huáng huáng bù kě zhōng rì】

    成语解释:惊慌地连一天都过不下去。形容惊恐不安到了极点。

    成语出处:郭沫若《我怎样写和》:“敌人还有西进的模样,一般人都有惶惶不可终日的情形。”

  • 惶恐不安【huáng kǒng bù ān】

    成语解释:内心害怕,十分不安。

    成语出处:《汉书·王莽传下》:“人民正营,无所措手足。”唐·颜师古注:“正营,惶恐不安之意也。”

  • 魂飞魄散【hún fēi pò sàn】

    成语解释:吓得连魂魄都离开人体飞散了。形容惊恐万分,极端害怕。

    成语出处:《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心之精爽,是谓魂魄;魂魄去之,何以能久?”

  • 见怪不怪【jiàn guài bù guài】

    成语解释:看到怪异的现象不要大惊小怪。指遇到不常见的事物或意外情况,要沉着镇静。

    成语出处:宋·洪迈《夷坚三志己》卷二:“畜生之言何足为信?我已数月来知之矣。见怪不怪,其怪自坏。”

  • 惊惶失措【jīng huáng shī cuò】

    成语解释:由于惊慌,一下子不知怎么办才好。

    成语出处:《北齐书·元晖业传》:“(元)孝友临刑,惊慌失措,晖业神色自若。”

  • 惊恐万状【jīng kǒng wàn zhuàng】

    成语解释:形容害怕到了极点。

    成语出处:宋·陈亮《谢杨解元启》:“忧患百罹而未艾,惊惶万壮而莫支。”

  • 举棋若定【jǔ qí ruò dìng】

    成语解释:下棋子好像有预断。比喻行事沉着果断。

    成语出处:朱德《十月战景》诗:“战事从来似弈棋,举棋若定自无悲。”

  • 临危不惧【lín wēi bù jù】

    成语解释:遇到危难的时候,一点也不怕。

    成语出处:《邓析子·无厚》:“死生自命,贫富贱者,不知时也,故临难不惧。”

  • 拍案惊奇【pāi àn jīng qí】

    成语解释:对奇异的事情拍着桌子惊叹。

    成语出处:明末·凌蒙初有拟话本《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

  • 若无其事【ruò wú qí shì】

    成语解释:象没有那回事一样。形容遇事沉着镇定或不把事情放在心上。

    成语出处:《晚清文学丛钞》:“雪岩若无其事,说不妨事,一面教人拿名片去县里把人放了,一面教把甥王爷请来商酌其事。”

  • 如无其事【rú wú qí shì】

    成语解释:象没有那回事一样。形容遇事沉着镇定或不把事情放在心上。

    成语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十八回:“统领听不见,庄大老爷也听不见,就作为如无其事,不去提他了。”

  • 如有所失【rú yǒu suǒ shī】

    成语解释:好像丢失了什么似的。形容心神不安的样子。也形容心里感到空虚。

    成语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则鄙吝之心已复生矣。”南朝宋·刘孝标注:“怅然若有所失。”

  • 视死如归【shì sǐ rú guī】

    成语解释:把死看得象回家一样平常。形容不怕牺牲生命。

    成语出处:《韩非子·外储说左下》:“三军既成阵,使士视死如归,臣不如公子成父。”《吕氏春秋·勿躬》:“三军之士,视死如归。”

  • 手足无措【shǒu zú wú cuò】

    成语解释:措:安放。手脚不知放到哪儿好。形容举动慌张,或无法应付。

    成语出处:《论语·子路》:“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 提心吊胆【tí xīn diào dǎn】

    成语解释: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

    成语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十七回:“众僧闻得此言,一个个提心吊胆,告天许愿。”

  • 铜墙铁壁【tóng qiáng tiě bì】

    成语解释:原比喻防御十分坚固,不可摧毁。也比喻团结一致。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谢金梧》楔子:“随他铜墙铁壁,也不怕不拆倒了他的。”

  • 恬淡寡欲【tián dàn guǎ yù】

    成语解释:恬淡:安静闲适,不求名利;寡:少;欲:欲望。心境清静淡泊,没有世俗的欲望。

    成语出处:三国·魏·曹丕《与吴质书》:“而伟长独怀文抱质,恬然寡欲,有箕山之志,可谓彬彬君子者矣。”

  • 闻风丧胆【wén fēng sàng dǎn】

    成语解释:丧胆:吓破了胆。听到风声,就吓得丧失的勇气。形容对某种力量非常恐惧。

    成语出处:唐 李德裕《授张仲武东面招抚回鹘使制》:“故能望影揣情,已探致虏之术;岂止闻风破胆,益坚慕义之心。”

  • 稳如泰山【wěn rú tài shān】

    成语解释:形容象泰山一样稳固,不可动摇。

    成语出处:东汉·班固《汉书·刘向传》:“来势不两立,王氏与刘氏亦且不并立,如下有泰山之安,则上有累卵之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