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出处

  • 情深潭水【qíng shēn tán shuǐ】

    成语解释:比喻友情深厚。

    成语出处:唐·李白《赠汪伦》诗:“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 情同骨肉【qíng tóng gǔ ròu】

    成语解释:形容关系密切如一家人。

    成语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七回:“我与公覆(黄盖),情同骨肉,径来为献密书。”

  • 情同手足【qíng tóng shǒu zú】

    成语解释:手足:比喻兄弟。交情很深,如同兄弟一样。

    成语出处:唐·李华《吊古战场文》:“谁无兄弟,如足如手。”

  • 情投意合【qíng tóu yì hé】

    成语解释:投:相合。形容双方思想感情融洽,合得来。

    成语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二十七回:“那镇元子与行者结为兄弟,两人情投意合。”

  • 犬马之劳【quǎn mǎ zhī láo】

    成语解释:愿象犬马那样为君主奔走效力。表示心甘情愿受人驱使,为人效劳。

    成语出处:《汉书·孔光传》:“臣光智谋浅短,犬马齿臷诚恐一旦颠仆,无以报称。”

  • 昙花一现【tán huā yī xiàn】

    成语解释:昙花:即优昙钵花,开放时间很短。比喻美好的事物或景象出现了一下,很快就消失。

    成语出处:《妙法莲华经·方便品》:“佛告舍利佛,如是妙法,诸佛如来,时乃说之,如优昙钵花,时一现耳。”

  • 叨在知己【tāo zài zhī jǐ】

    成语解释:叨:谦词,表示辱没他人,自觉惭愧;知己:友谊深厚的朋友。有愧于作为您的知己朋友。

    成语出处:清·霁园主人《夜潭随录·崔秀才》:“谓叨在知己,亟当如命。”

  • 桃花潭水【táo huā tán shuǐ】

    成语解释:比喻友情深厚。

    成语出处:唐·李白《赠汪伦》诗:“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 通家之好【tōng jiā zhī hǎo】

    成语解释:指两家交情深厚,象一家人一样。

    成语出处:元·秦简夫《东堂老》第四折:“有西邻赵国器,是这扬州奴父亲,与老夫三十载通家之好。”

  • 同病相怜【tóng bìng xiāng lián】

    成语解释:怜:怜悯,同情。比喻因有同样的遭遇或痛苦而互相同情。

    成语出处:汉·赵晔《吴越春秋·阖闾内传》:“子不闻河上之歌乎?同病相怜,同忧相救。”

  • 同甘共苦【tóng gān gòng kǔ】

    成语解释:甘:甜。共同享受幸福,共同担当艰苦。

    成语出处:《战国策·燕策一》:“燕王吊死问生,与百姓同其甘苦。”

  • 依依惜别【yī yī xī bié】

    成语解释:依依:留恋的样子;惜别:舍不得分别。形容十分留恋,舍不得分开。

    成语出处:宋·陆游《舟中对月》:“百壶载酒游凌云,醉中挥袖别故人,依依向我不忍别,谁似峨嵋半轮月。”

  • 疑鬼疑神【yí guǐ yí shén】

    成语解释:怀疑这个,又怀疑那个。形容神经过敏,无中生有,胡乱猜疑。

    成语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五回:“如今安公子正在个疑鬼疑神的时候,遇见了这等一个神出鬼没的脚色。”

  • 对床夜雨【duì chuáng yè yǔ】

    成语解释:指亲友或兄弟久别重逢,在一起亲切交谈。

    成语出处:唐·白居易《雨中招张司业宿》诗:“能来同宿否,听雨对床眠。”

  • 肝脑涂地【gān nǎo tú dì】

    成语解释:涂地:涂抹在地上。形容惨死。也形容竭尽忠诚,任何牺牲都在所不惜。

    成语出处:《史记·刘敬书孙通列传》:“使天下之民肝脑涂地。”

  • 海誓山盟【hǎi shì shān méng】

    成语解释:指男女相爱时立下的誓言,爱情要象山和海一样永恒不变。

    成语出处:宋·辛弃疾《南乡子·赠妓》:“别泪没些些,海誓山盟总是赊。”

  • 含情脉脉【hán qíng mò mò】

    成语解释:饱含温情,默默地用眼神表达自己的感情。常用以形容少女面对意中人稍带娇羞但又无限关切的表情。

    成语出处:唐·李德裕《二芳丛赋》:“一则含情脉脉,如有思而不得,类西施之容冶,眼红罗之盛饰。”

  • 回心转意【huí xīn zhuǎn yì】

    成语解释:心、意:心思;回、转:掉转。重新考虑,改变原来的想法和态度。

    成语出处:宋·朱熹《朱子语类·训门人·五》:“且人一日间,此心是起多少私意,起多少计较,都不会略略回心转意去看。”

  • 离群索居【lí qún suǒ jū】

    成语解释:离开集体或群众,过孤独的生活。

    成语出处:《礼记·檀弓上》:“吾离群而索居,亦已久矣。”

  • 恋恋不舍【liàn liàn bù shě】

    成语解释:原形容极其爱慕,不能丢开。现多形容非常留恋,舍不得离开。

    成语出处:《史记·范睢传》第七十九卷:“然公之所以得无死者,以绨袍恋恋,有故人之间,故释公。”宋·王明清《挥尘后录》卷六:“(蔡)元度送之郊外,促膝剧谈,恋恋不能舍。”

  • 落落寡合【luò luò guǎ hé】

    成语解释:形容跟别人合不来。

    成语出处:《汉书·耿?传》:“常以为落落难合。”

  • 莫逆于心【mò nì yú xīn】

    成语解释:心中没有抵触。指情感一致,心意相投。

    成语出处:先秦·庄周《庄子·大宗师》:“三人相视而笑,莫逆于心,遂相与为友。”

  • 深情厚意【shēn qíng hòu yì】

    成语解释:深厚的感情和友谊。

    成语出处:明·名教中人《好逑传》:“铁公子本不欲留,因见过公子深情厚意,恳恳款留,只得坐下。”

  • 推心置腹【tuī xīn zhì fù】

    成语解释:把赤诚的心交给人家。比喻真心待人。

    成语出处:《后汉书·光武帝本纪》:“萧王推赤心置人腹中,安得不投死!”

  • 万古千秋【wàn gǔ qiān qiū】

    成语解释:形容延续的时间极久。

    成语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十六:“僧问:‘如何是五老峰前句?’师曰:‘万古千秋。’”

  • 刎颈之交【wěn jǐng zhī jiāo】

    成语解释:刎颈:割脖子;交:交情,友谊。比喻可以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

    成语出处:《史记·廉蔺相如列传》:“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 无微不至【wú wēi bù zhì】

    成语解释:微:微细;至:到。没有一处细微的地方不照顾到。形容关怀、照顾得非常细心周到。

    成语出处:宋·魏了翁《辞免督视军马乞以参赞军事从丞相行奏札》:“臣窃念主忧臣辱,义不得辞,跼蹐受命,退而差辟官吏、条列事目、调遣将士,凡所以为速发之计者,靡微不周。”

  • 一唱一和【yī chàng yī hè】

    成语解释:一个先唱,一个随声应和。原形容两人感情相通。现也比喻二人互相配合,互相呼应。

    成语出处:《诗经·郑风·萚兮》:“叔兮伯兮,倡予和女。”

  • 一见如故【yī jiàn rú gù】

    成语解释:故:老朋友。初次见面就象老朋友一样合得来。

    成语出处:先秦·左丘明《左传·襄公二十九年》: “聘于郑,见子产,如旧相识。”

  • 一体同心【yī tǐ tóng xīn】

    成语解释:一体:一个整体;同心:齐心。比喻关系密切,共同一心。

    成语出处:《仪礼·丧服》:“父子一体也,夫妻一体也,昆弟一体也。”《周易·系辞上》:“二人凡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 义无反顾【yì wú fǎn gù】

    成语解释:义:道义;反顾:向后看。从道义上只有勇往直前,不能犹豫回顾。

    成语出处:汉·司马相如《喻巴蜀檄》:“触白刃,冒流矢,义不反顾,计不旋踵。”

  • 有福同享【yǒu fú tóng xiǎng】

    成语解释:幸福来共同分离。

    成语出处:清·黄小配《廿载繁华梦》第二十回:“彼此兄弟,自应有福同享。”

  • 一门同气【yī mén tóng qì】

    成语解释:指同门兄弟。

    成语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六十三回:“他是我一门同气,我怎么不与他出力辨明冤枉。”

  • 一面之缘【yī miàn zhī yuán】

    成语解释:见一面的缘分。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回:“若问此物,倒有一面之缘。”

  • 至死靡它【zhì sǐ mǐ tā】

    成语解释:至:到;靡:没有;它:别的。到死也不变心。形容爱情专一,致死不变。现也形容立场坚定。

    成语出处:《诗经·鄘风·柏舟》:“之死矢靡它,母也天只,不谅人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