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出处

  • 登峰造极【dēng fēng zào jí】

    成语解释:登:上;峰:山顶;造:到达;极:最高点。比喻学问、技能等达到最高的境界或成就。

    成语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不知便可登峰造极不?然陶练之功,尚不可诬。”

  • 高不可攀【gāo bù kě pān】

    成语解释:攀:抓住高处的东西向上爬。高得手也攀不到。形容难以达到。也形容人高高在上,使人难接近。

    成语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九回:“小弟撺空离地不过五六丈,此树高不可攀,何能摘他?这是‘癞虾蟆想吃天鹅肉’了。”

  • 湖光山色【hú guāng shān sè】

    成语解释:湖的风光,山的景色。指有水有山,风景秀丽。

    成语出处:宋·吴自牧《梦梁录·五代人物》:“杭城湖光山色之秀,锺为人物,所以清奇特,为天下寇。”

  • 惊涛骇浪【jīng tāo hài làng】

    成语解释:汹涌吓人的浪涛。比喻险恶的环境或尖锐激烈的斗争。

    成语出处:唐·田颖《玉山堂文集·海云楼记》:“人当既静之时,每思及前经所履之惊涛骇浪,未尝不惕然。”

  • 漫天盖地【màn tiān gài dì】

    成语解释:指遍布天地之间。

    成语出处:清·蒲松龄《东郭外传》:“齐人漫天盖地说大话,把他那婆子喜的似风魔。”

  • 山清水秀【shān qīng shuǐ xiù】

    成语解释:形容风景优美。

    成语出处:宋·黄庭坚《蓦山溪·赠衡阳陈湘》:“眉黛敛秋波,尽湖南,山明水秀。”

  • 神妙莫测【shén miào mò cè】

    成语解释:莫测:不能揣测、估量。形容奇妙到极点。

    成语出处:刘白羽《长江三日》:“峡中,强烈的阳光与乳白色云雾交织一处,数步之隔,这边是阳光,那边是云雾,真是神妙莫测。”

  • 望而生畏【wàng ér shēng wèi】

    成语解释:畏:恐惧,害怕。看见了就害怕。

    成语出处:《论语·尧曰》:“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

  • 一柱擎天【yī zhù qíng tiān】

    成语解释:擎:托起。一根柱托住天。比喻人能担当天下重任。

    成语出处:唐·张固《独秀山》诗:“会得乾坤融结意,擎天一柱在南州。”《唐·大诏令集·赐陈敬瑄铁券文》:“卿五山镇地,一柱擎天;气压乾坤,量含宇宙。”

  • 至高无上【zhì gāo wú shàng】

    成语解释:至:最。高到顶点,再也没有更高的了。

    成语出处:《淮南子·缪称训》:“道至高无上,至深无下,平乎准,直乎绳,圆乎规,方乎矩。”汉·许慎《说文解字·一部》:“天,颠也。至高无上,从一大。”

  • 冰天雪地【bīng tiān xuě dì】

    成语解释:形容冰雪漫天盖地。

    成语出处:清·蒋士铨《鸡毛房》:“冰天雪地风如虎,裸而泣者无栖所。”

  • 崇山峻岭【chóng shān jùn lǐng】

    成语解释:崇:高;峻:山高而陡。高大险峻的山岭。

    成语出处:晋·王羲之《兰亭集序》:“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 高耸入云【gāo sǒng rù yún】

    成语解释:耸:直立,高起。高高地直立,直入云端。形容建筑物、山峰等高峻挺拔。

    成语出处:刘伯承《回忆长征》:“翻越了高耸入云的雪山,跋涉了渺无人烟的草原。”

  • 渺无人烟【miǎo wú rén yān】

    成语解释:一片渺茫,没有人家。

    成语出处:《花月痕》第四七回:“不上一月,将淮北千里,扫荡个渺无人烟。”

  • 依山傍水【yī shān bàng shuǐ】

    成语解释:指地理位置靠近山岭和水流。

    成语出处:宋·叶適《安集两淮申省状》:“奔迸渡江求活者几二十万家,而依山傍水相保聚以自固者亦几二十万家。”

  • 白雪皑皑【bái xuě ái ái】

    成语解释:皑皑:洁白的样子,多用来形容霜雪。洁白的积雪银光耀眼。

    成语出处:冰心《再寄小读者》:“白雪皑皑,山顶上悬着一钩淡黄色的新月。”

  • 气势磅礴【qì shì páng bó】

    成语解释:磅礴:广大无边的样子。形容气势雄伟壮大。

    成语出处:宋·文天祥《文山集·指南后录·正气歌》第14卷:“是气所磅礴,凛冽万古存。”

  • 高高在上【gāo gāo zài shàng】

    成语解释:原指地位高,现在形容领导者脱离实际,脱离群众。

    成语出处:《诗经·周颂·敬之》:“无曰高高在上,陟降厥士,日监在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