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出处

  • 鳌掷鲸呿【áo zhì jīng qù】

    成语解释:比喻文辞气势磅礴,跌宕起伏。同“鳌掷鲸吞”。

    成语出处:清·宋荦《漫堂说诗》三:“至于杜之海涵地负,韩之鳌掷鲸呿,尚有所未逮。”

  • 八面威风【bā miàn wēi fēng】

    成语解释:各个方面都很威风。形容神气足,声势盛。

    成语出处:元·尚仲贤《单鞭夺槊》第四折:“圣天子百灵相助,大将军八面威风。”

  • 拔地倚天【bá dì yǐ tiān】

    成语解释:拔:突出,耸出。倚:倚傍,贴近。从地面突兀而起,贴近天际。比喻高大突出,气势雄伟。

    成语出处:唐·孙樵《与王霖秀才书》:“譬玉川子《月蚀诗》、杨司城《华山赋》、韩吏部《进学解》……莫不拔地倚天,句句欲活。”

  • 八音迭奏【bā yīn dié zòu】

    成语解释:八音:古代对乐器的统称;迭:交互,轮流。八类乐器轮番演奏。表示器乐齐全,演奏场面盛大。

    成语出处:《晋书·乐志下》:“八音迭奏,雅乐并作。”

  • 百万雄师【bǎi wàn xióng shī】

    成语解释:为数众多、威武雄壮的军队。

    成语出处:宋·张载《庆州大顺城记》:“百万雄师,莫可以前。”

  • 波光粼粼【bō guāng lín lín】

    成语解释:波光:阳光或月光照在水波上反射过来的光。粼粼:形容水石明净。波光明净。

    成语出处:阿来《尘埃落定》第七章:“月亮升起来,照着波光粼粼的小河。”

  • 波澜老成【bō lán lǎo chéng】

    成语解释:波澜:波涛,形容文章多起伏;老成:指文章很老练。形容文章气势雄壮,语句老练。

    成语出处:唐·杜甫《敬赠郑谏议十韵》诗:“毫发无遗憾,波澜独老成。”

  • 波涛汹涌【bō tāo xiōng yǒng】

    成语解释:汹涌:水势腾涌的样子。形容波浪又大又急。

    成语出处:《三国志·吴书·孙策传》:“是岁地连震”注引《吴录》:“是冬魏文帝至广陵,临江观兵……帝见波涛汹涌,叹曰:‘嗟乎!固天所以隔南北也。’”

  • 拔山举鼎【bá shān jǔ dǐng】

    成语解释:形容力量超人或气势雄伟。

    成语出处:《秦并六国平话》卷下:“籍是时年方二十四,力敌万夫,有拔山举鼎之威。”

  • 比肩接踵【bǐ jiān jiē zhǒng】

    成语解释:犹比肩继踵。形容人很多或接连不断。

    成语出处:清·戴名世《序》:“其间名臣巨儒、魁奇俊伟豪杰不群之士,比肩接踵而出。”又《序》:“天下之谬悠庸烂者,比肩接踵,不可胜数。”

  • 车马盈门【chē mǎ yíng mén】

    成语解释:车子充满门庭,比喻宾客很多。

    成语出处:明·谢谠《四喜记·乡荐荣欢》:“看连翩车马盈门,总不比旧是庭院。”

  • 车水马龙【chē shuǐ mǎ lóng】

    成语解释:车象流水,马象游龙。形容来往车马很多,连续不断的热闹情景。

    成语出处:《后汉书·明德马皇后纪》:“前过濯龙门上,见外家问起居者,车如流水,马如游龙。”

  • 成千上万【chéng qiān shàng wàn】

    成语解释:形容数量很多。

    成语出处: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0回:“他看着那乌克斋、邓和公这班人,一帮动辄就是成千累万,未免就把世路人情看得容易了。”

  • 川流不息【chuān liú bù xī】

    成语解释:川:河流。形容行人、车马等象水流一样连续不断。

    成语出处:南朝梁·周兴嗣《千字文》:“川流不息,渊澄取映。”

  • 徜徉恣肆【cháng yáng zì sì】

    成语解释:形容文章挥洒自如,气势豪放。

    成语出处:宋·曾巩《祭王平甫文》:“至若操纸为文,落笔千字,徜徉恣肆,如不楞穷。”

  • 潮鸣电挚【cháo míng diàn chè】

    成语解释:极言气势大、速度快。

    成语出处:鲁迅《集外集·斯巴达之魂》:“惟见如火如荼之敌军先锋队,挟三倍之势,潮鸣电掣以阵于斯巴达军后。”

  • 潮鸣电掣【cháo míng diàn chè】

    成语解释:极言气势大、速度炔。

    成语出处:鲁迅《集外集·斯巴达之魂》:“惟见如火如荼之敌军先锋队,挟三倍之势,潮鸣电掣以阵于斯巴达军后。”

  • 摧朽拉枯【cuī xiǔ lā kū】

    成语解释:摧折枯朽的草木。形容轻而易举。也比喻摧毁腐朽势力的强大气势。

    成语出处:清·昭槤《啸亭杂录·江阴口谈之诬》:“国初豫通王下江南时,所至摧朽拉枯,无不立下。”

  • 大打出手【dà dǎ chū shǒu】

    成语解释:打出手:戏曲中的一种武打技术,一出剧中的主要人物与多个对手相打,形成种种武打场面。比喻逞凶打人或殴斗。

    成语出处:许涤新《周总理战斗在重庆》:“国民党反动派发现了这一情况,气急败坏地大打出手,警察、宪兵、便衣、特务,纷纷出动。”

  • 大事铺张【dà shì pū zhāng】

    成语解释:指对场面特别安排,过于讲究,以显示自己的阔绰。多用于婚丧大事。

    成语出处:

  • 大气磅礴【dà qì páng bó】

    成语解释:形容气势浩大。

    成语出处:荀况《荀子 性恶》:“杂能旁魄而无用。”

  • 呆若木鸡【dāi ruò mù jī】

    成语解释:呆:傻,发愣的样子。呆得象木头鸡一样。形容因恐惧或惊异而发愣的样子。

    成语出处:《庄子·达生》:“几矣。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

  • 胆粗气壮【dǎn cū qì zhuàng】

    成语解释:形容胆大气盛,无所畏惧。

    成语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1回:“我只从昨天受了那和尚的一番折磨,又经了十三妹姐姐的一番教化,不觉得胆粗气壮起来。”

  • 胆战心惊【dǎn zhàn xīn jīng】

    成语解释:战:通“颤”,发抖。形容十分害怕。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碧桃花》第三折:“不由我不心惊胆战,索陪着笑脸儿褪后趋前。”

  • 当机立断【dāng jī lì duàn】

    成语解释:当机:抓住时机。在紧要时刻立即做出决断。

    成语出处:汉·陈琳《答东阿王笺》:“秉青萍干将之器,拂钟无声,应机立断。”

  • 地动山摇【dì dòng shēn yáo】

    成语解释:地震发生时大地颤动,山河摇摆。亦形容声势浩大或斗争激烈。

    成语出处:宋·欧阳修《欧阳文忠公集·奏议集·一二·论修河第一状》:“臣恐地动山摇,从此灾祸自此而始。”

  • 东施效颦【dōng shī xiào pín】

    成语解释:效:仿效;颦:皱眉头。比喻胡乱模仿,效果极坏。

    成语出处:《庄子·天运》:“故西施病心而矉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矉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絜妻子而去之走。”

  • 咄咄逼人【duō duō bī rén】

    成语解释:咄咄:使人惊奇的声音。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使人难堪。也指形势发展迅速,给人压力。

    成语出处:晋·卫铄《与释某书》:“卫有一弟子王逸少,甚能学卫真书,咄咄逼人。”

  • 倒峡泻河【dǎo xiá xiè hé】

    成语解释:比喻文笔酣暢,气势磅礴。

    成语出处:《平山冷燕》第九回:“只那一枝笔,拈在手中,便如龙飞凤舞,落在纸上,便如倒峡泻河,真有扫千军万马之势。”

  • 废寝忘食【fèi qǐn wàng shí】

    成语解释:废:停止。顾不得睡觉,忘记了吃饭。形容专心努力。

    成语出处:南朝·齐·王融《曲水诗》序:“犹且具明废寝,昃晷忘餐。”

  • 锋不可当【fēng bù kě dāng】

    成语解释:锋:锋芒,指刀剑的刃和尖;当:阻挡、承受。锋芒纯利,没有东西可以承受。形容气势极盛,不可阻挡。

    成语出处:《三国志·魏志·武帝纪》:“当有真人,起于梁沛之间,锋不可当。”

  • 风和日丽【fēng hé rì lì】

    成语解释:和风习习,阳光灿烂。形容晴朗暖和的天气。

    成语出处:清·吴趼人《痛史》:“是日风和日丽,众多官员,都来祭奠。”

  • 风平浪静【fēng píng làng jìng】

    成语解释:指没有风浪。比喻平静无事。

    成语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七:“僧问:‘风恬浪静时如何?’师曰:‘吹倒南墙。’”

  • 风樯阵马【fēng qiáng zhèn mǎ】

    成语解释:樯:船上用的桅杆。风中的樯帆,阵上的战马。比喻气势雄壮,行动迅速。

    成语出处:唐·杜牧《李贺诗序》:“风樯阵马,不足为其勇也。”

  • 粉妆玉砌【fěn zhuāng yù qì】

    成语解释:用白粉装饰,用白玉砌成。形容雪景及人皮肤白嫩。

    成语出处:《第一场雪》:“山川、河流、树木、房屋,全都罩上了一层厚厚的雪,万里江山,变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