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出处

  • 八难三灾【bā nàn sān zāi】

    成语解释:比喻小孩生来多病。也形容经常遭遇不幸。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小张屠》第三折:“但有些八难三灾,一心斋戒。”

  • 惨不忍睹【cǎn bù rěn dǔ】

    成语解释:睹:看。凄惨得叫人不忍心看。

    成语出处:唐·李华《吊古战场文》:“伤心惨目,有如是耶!”

  • 惨不忍闻【cǎn bù rěn wén】

    成语解释:闻:听。凄惨得叫人不忍心听。

    成语出处:清 陈天华《狮子吼》第二回:“或父呼子,或夫觅妻,呱呱之声,草畔溪间,比比皆是,惨不忍闻。”

  • 怅然若失【chàng rán ruò shī】

    成语解释:怅然:形容不如意、不痛快。 象失去什么似的烦恼不快。

    成语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殷怅然自失。”

  • 出师不利【chū shī bù lì】

    成语解释:师:军队。利:顺利。出战不顺利。形容事情刚开始,就遭受败绩。

    成语出处:浩然《艳阳天》第29章:“今天真是出师不利,一个好人都没有遇上。”

  • 垂头丧气【chuí tóu sàng qì】

    成语解释:形容因失败或不顺利而情绪低落、萎蘼不振的样子。

    成语出处:唐·韩愈《送穷文》:“主人于是垂头丧气,上手称谢。”

  • 惨不忍言【cǎn bù rěn yán】

    成语解释:不忍心把悲惨情形说出口。

    成语出处: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五章:“最近数年,百姓死亡流离,如水愈深,如火愈热,往往赤地千里,炊烟断绝,易子而食,惨不忍言。”

  • 多灾多难【duō zāi duō nàn】

    成语解释:指灾难深重。

    成语出处:郭沫若《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他很知道民间的疾苦,看到人民生活的多灾多难,他经常叹息而至于流眼泪。”

  • 飞来横祸【fēi lái hèng huò】

    成语解释:意外的灾祸。

    成语出处:《后汉书·周荣传》:“若卒遇飞祸,无得殡敛。”

  • 故作高深【gù zuò gāo shēn】

    成语解释:本来并不高深,故意装出高深的样子。多指文章故意用些艰深词语,掩饰内容的浅薄。

    成语出处:

  • 关门打狗【guān mén dǎ gǒu】

    成语解释:比喻将对方控制在自己势力范围内,然后进行有效打击。

    成语出处:王朔《千万别把我当人》:“‘就是这个意思。’赵航宇说,‘诱敌深入,关门打狗。’”

  • 狗彘不食【gǒu zhì bù shí】

    成语解释:连狗猪都不吃他的肉。形容其人的品行极端恶劣。

    成语出处:东汉·班固《汉书·元后传》:“受人孤寄,乘便利时,夺取其国,不复顾恩义。人如此者,狗猪不食其余。”

  • 横殃飞祸【hèng yāng fēi huò】

    成语解释:横:意外的。指意外的、平白无故的灾祸。

    成语出处:晋·葛洪《抱朴子·遐览》:“其经曰:家有三皇文,辟邪恶鬼、温疫气、横殃飞祸。”

  • 黄杨厄闰【huáng yáng è rùn】

    成语解释:黄杨:树木名;厄:困苦;闰:闰年。旧时传说,黄杨木难长,遇到闰年,非但不长,反而会缩短。比喻境遇困难。

    成语出处:宋·苏轼《监洞霄宫俞康直郎中所居四咏》:“园中草木春无数,只有黄杨厄闰年。”

  • 祸不单行【huò bù dān xíng】

    成语解释:指不幸的事接二连三地发生。

    成语出处:汉·刘向《说苑·权谋》:“此所谓福不重来,祸必重来者也。”

  • 祸在旦夕【huò zài dàn xī】

    成语解释:灾难在很短时间内就要降临。形容处境非常危险。

    成语出处:唐·段成式《诺皋记·长须国》:“吾国有难,祸在旦夕,非驸马不能救。”

  • 横灾飞祸【hèng zāi fēi huò】

    成语解释:指意外的、平白无故的灾祸。同“横祸飞灾”。

    成语出处:徐绍武《检察长人选》:“好同志啊!我永远忘不了你!希望你坚强地安然无恙地度过这横灾飞祸之年。”

  • 祸福由人【huò fú yóu rén】

    成语解释:是祸是福均取决于人自身的所作所为。同“祸福惟人”。

    成语出处:明·王錂《春芜记·反目》:“天网恢恢真可信,须知祸福由人。”

  • 裾马襟牛【jū mǎ jīn niú】

    成语解释:像马牛穿上人的衣服。比喻没有头脑和无知。亦作“襟裾马牛”。

    成语出处:唐韩愈《符读书城南》诗:“人不通古今,马牛而襟裾。”

  • 落魄不偶【luò pò bú ǒu】

    成语解释:古代一种迷信观念,认为偶数好,奇数不好。落魄:倒霉、潦倒;不偶:运气不好。

    成语出处:

  • 毛举细故【máo jǔ xì gù】

    成语解释:毛:琐碎;细故:小事。指烦琐地列举小事情,加以责难或攻击。

    成语出处:宋·张孝祥《论治体札子》:“治有大体,不当毛举细故;令在必行,不当徒为文具。”

  • 牛之一毛【niú zhī yī máo】

    成语解释:牛身上一根毛。比喻微不足道。亦作“九牛一毛”。

    成语出处:《魏略》:“臣知言出必死,而臣自比于牛之一毛,生既无益,死亦何损?”

  • 前襟后裾【qián jīn hòu jū】

    成语解释:形容年幼时兄弟间关系密切。

    成语出处:

  • 人亡政息【rén wáng zhèng xī】

    成语解释:亡:失去,死亡;息:废,灭。旧指一个掌握政权的人死了,他的政治措施也跟着停顿下来。

    成语出处:《礼记·中庸》:“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

  • 惹祸招灾【rě huò zhāo zāi】

    成语解释:给自己引来麻烦。

    成语出处:元·张养浩《普天乐》:“莫刚直,休豪迈,于身无益,惹祸招灾。”

  • 深谋远略【shēn móu yuǎn lüè】

    成语解释:指计划得很周密,考虑得很长远。

    成语出处:汉·贾谊《过秦论》:“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曩时之士也。”

  • 食方于前【shí fāng yú qián】

    成语解释:形容吃的阔气。同“食前方丈”。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智囊补·闺智·陈子仲妻》:“楚王聘陈子仲为相,仲谓妻曰:‘今日为相,明日结驷连骑,食方于前矣。’”

  • 天有不测风云【tiān yǒu bù cè fēng yún】

    成语解释:比喻灾祸是无法预料的。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合同文字》第四折:“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 无妄之灾【wú wàng zhī zāi】

    成语解释:无妄:意想不到的。指平白无故受到的灾祸或损害。

    成语出处:《周易·无妄》:“六三,无妄之灾。或系之牛,行人之得。邑人之灾。”

  • 无妄之祸【wú wàng zhī huò】

    成语解释:犹无妄之灾。指平白无故受到的灾祸或损害。

    成语出处:《战国策·楚策四》:“世有无妄之福,又有无妄之祸。今君处无妄之世,以事无妄之主,安不有无妄之人乎。”《晋书·戴若思传》:”自顷国遭无妄之祸,社稷有缀旒之危。“

  • 息息相关【xī xī xiāng guān】

    成语解释:息:呼吸时进出的气。呼吸也相互关联。形容彼此的关系非常密切。

    成语出处:清 严复《救亡决论》:“二者皆与扎营踞地息息相关者也。”

  • 自作自受【zì zuò zì shòu】

    成语解释:自己做了蠢事坏事,自己倒霉。

    成语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僧问金山颖:‘一百二十斤铁枷,教阿谁担?’颖曰:‘自作自受。’”

  • 招灾揽祸【zhāo zāi lǎn huò】

    成语解释:招揽灾祸。

    成语出处:元本高明《琵琶记·牛小姐谏父》:“你直待要打破了砂锅,是你招灾揽祸。”

  • 招灾惹祸【zhāo zāi rě huò】

    成语解释:招引灾祸。

    成语出处:清·李渔《巧团圆·议赘》:“难道我老夫妻两口自己照管不来,还带着个如花似玉的闺女去招灾惹祸不成!”

  • 变生不测【biàn shēng bù cè】

    成语解释:变:有重大影响的突然变化;不测:意外。变故发生于突然之间。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四十四回:“变生不测凤姐泼醋,喜出望外平儿理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