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出处

  • 傲睨自若【ào nì zì ruò】

    成语解释:睨:斜视。自若:指满不在乎。形容自高自大、藐视一切的样子。

    成语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五回:“简雍在城下唤门。(刘)璋令开门接入。雍坐在车中,傲睨自若。”

  • 傲世轻物【ào shì qīng wù】

    成语解释:物:他人或环境。鄙弃世俗,看不起别人。也指高傲自大。

    成语出处:《淮南子·齐俗训》:“敖(傲)世轻物,不污不俗。”

  • 傲慢不逊【ào màn bù xùn】

    成语解释:逊:谦逊。态度高傲自大,对人不讲谦让。

    成语出处:《汉书·萧望之传》:“有司奏乐君责使者礼,遇丞相无礼,廉声不闻,敖(傲)不逊。”

  • 白眼相看【bái yǎn xiāng kàn】

    成语解释:看别人时眼睛朝上或旁边,现出白眼珠,表示轻蔑,不屑一顾,对人不礼貌。

    成语出处:宋·杨万里《诚斋集·都下和同舍李元老承信赠诗之韵》第四卷:“尽今俗客不妨来,白眼相看勿分剖。”

  • 不可一世【bù kě yī shì】

    成语解释:一世:一时。认为当代的人都不行。形容目空一切、狂妄自大到了极点。

    成语出处:宋·罗大经《鹤林玉露补遗》卷一五:“荆公少年,不可一世。”

  • 鼻孔朝天【bí kǒng cháo tiān】

    成语解释:仰起头来鼻孔朝天。形容高傲自大。

    成语出处:见“鼻孔撩天”。

  • 鼻孔撩天【bí kǒng liáo tiān】

    成语解释:仰起头来鼻孔朝天。形容高傲自大。

    成语出处:宋陆游《入蜀记》卷五:“荆州绝无禅林,惟二圣而已。然蜀僧出关,必走江浙,回者又已自谓有得,不复参叩。故语云:‘下江者疾走如烟,上江者鼻孔撩天。徒劳他二佛打供,了不见一僧坐禅。’”

  • 大模大样【dà mó dà yàng】

    成语解释:形容态度傲慢,目中无人的样子。

    成语出处:明·王世桢《鸣凤记》第二十三出:“又见他烈烈轰轰,呼呼喝喝,大模大样,前遮后拥,把那街上闲人尽打开。”

  • 得意忘形【dé yì wàng xíng】

    成语解释:形:形态。形容高兴得失去了常态。

    成语出处:《晋书·阮籍传》:“嗜酒能啸,善弹琴。当其得意,忽忘形骸。”

  • 飞扬跋扈【fēi yáng bá hù】

    成语解释:飞扬:放纵;跋扈:蛮横。原指意态狂豪,不爱约束。现多形容骄横放肆,目中无人。

    成语出处:《北史·齐高祖纪》:“景专制河南十四年矣,常有飞扬跋扈志。”

  • 高傲自大【gāo ào zì dà】

    成语解释:自以为了不起,极其骄傲,看不起别人。

    成语出处:毛泽东《学习和时局》:“各种业务专长,都可以成为高傲自大轻视旁人的资本。”

  • 故步自封【gù bù zì fēng】

    成语解释:故:旧;故步:旧时行步之法,引伸为旧法;封: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比喻守着老一套,不求进步。

    成语出处:《汉书·叙传上》:“昔有学步于邯郸者,曾未得其仿佛,又复失其故步,遂匍匐而归耳。”

  • 济济一堂【jǐ jǐ yī táng】

    成语解释:形容很多有才能的人聚集在一起。

    成语出处:《书·大禹谟》:“济济有众。”

  • 骄傲自满【jiāo ào zì mǎn】

    成语解释:看不起别人,满足于自己已有的成绩。

    成语出处:宋·王明清《挥麈后录》卷八:“既登宥密,颇骄傲自满。”

  • 矜功自伐【jīn gōng zì fá】

    成语解释:自以为有功劳而夸耀。

    成语出处:《三国志·魏书·邓艾传》:“艾深自矜伐。谓蜀士大夫曰:‘……如遇吴汉之徒,已殄灭矣。’”

  • 居功自傲【jū gōng zì ào】

    成语解释:自以为有功劳,觉得了不起。

    成语出处:李六如《六十年的变迁》第十章:“然而毛润之不但毫无居功自傲的表情,而且异常谦逊地说:‘这算什么功。”

  • 决一死战【jué yī sǐ zhàn】

    成语解释:对敌人拼死决战。

    成语出处:《清史稿 文宗本纪》:“周天爵素称勇敢,所保臧纡青练勇可当一面,独不能与贼决一死战耶。”

  • 口出不逊【kǒu chū bù xùn】

    成语解释:逊:谦逊。说话极不谦虚。形容狂妄自大。

    成语出处:清·贪梦道人《彭公案》第16回:“他说我讹他,还口出不逊,打了我一顿,求老爷公断。”

  • 狂妄自大【kuáng wàng zì dà】

    成语解释:狂妄:极端的自高自大。指极其放肆,自高自大,自中无人。

    成语出处:《旧唐书·皇甫榑传》:“执谊,叔文乘时多僻,而欲斡运六合,斟酌万几;……而狂妄之甚也。”

  • 目中无人【mù zhōng wú rén】

    成语解释:眼里没有别人。形容骄傲自大,看不起人。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九十六回:“赵奢子赵括,自少喜谈兵法,家传《六韬》、《三略》之书,一览而尽;尝与父奢论兵,指天画地,目中无人,虽奢亦不能难也。”

  • 昂昂不动【áng áng bù dòng】

    成语解释:昂昂:气概轩昂的样子。形容目中无人,十分傲慢的样子

    成语出处:楚剧《葛麻》第一场:“见了员外,昂昂不动,岂不是丢了一个揖?”

  • 旁若无人【páng ruò wú rén】

    成语解释:身旁好象没有人。形容态度傲慢,不把别人放在眼里。

    成语出处:《史记·刺客列传》:“荆轲嗜酒,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市,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柯和而歌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

  • 器小易盈【qì xiǎo yì yíng】

    成语解释:盈:满。器物小,容易满。原指酒量小。后比喻器量狭小,容易自满。

    成语出处:汉·吴质《在元城与魏太子笺》:“小器易盈,先取沈顿。”

  • 市井之徒【shì jǐng zhī tú】

    成语解释:徒:人(含贬义)。旧指做买卖的人或街道上没有受过教育的人。

    成语出处:《管子·小匡》:“处商必就市井。”《孟子·万章下》:“在国曰市井之臣,在野曰草莽之臣,皆谓庶人。”

  • 妄自尊大【wàng zì zūn dà】

    成语解释:过高地看待自己。形容狂妄自大,不把别人放眼里。

    成语出处:《后汉书·马援传》:“子阳井底蛙耳,而妄自尊大,不如专意东方。”

  • 再接再厉【zài jiē zài lì】

    成语解释:接:接战;厉:磨快,引伸为奋勉,努力。指公鸡相斗,每次交锋以前先磨一下嘴。比喻继续努力,再加一把劲。

    成语出处:唐·韩愈《斗鸡联句》:“一喷一醒然,再接再厉乃。”

  • 指天画地【zhǐ tiān huà dì】

    成语解释:形容说话没有顾忌,目中无人。

    成语出处:《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招聚天下豪杰壮士与论议,腹诽而心谤,不仰视天而俯画地,辟倪两宫间,幸天下有变,而欲有大功。”《后汉书·侯霸传》:“歆指天画地,言甚刚切,坐免,归田里。”

  • 自高自大【zì gāo zì dà】

    成语解释:自以为了不起。

    成语出处: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见人读数十卷书,便自高大,凌忽长者,轻慢同列。”

  • 不屑一顾【bù xiè yī gù】

    成语解释:不屑:不值得,不愿意;顾:看。认为不值得一看。形容极端轻视。

    成语出处:明·方孝儒《送龚彦佐序》:“夫禄之以天下而系马千驷,常人思以其身易之而不可得,而伊尹不屑一顾视焉。”

  • 跋扈飞扬【bá hù fēi yáng】

    成语解释:指骄横放肆。

    成语出处:宋·王安石《辞拜相表》:“百姓以安平无事之时,而未免流离饿莩;四夷以衰弱仅存之势,而犹能跋扈飞扬。”

  • 鄙夷不屑【bǐ yí bù xiè】

    成语解释:指轻视;看不起。

    成语出处:叶圣陶《倪焕之》九:“难得笑的平板的脸上却浮着鄙夷不屑的笑意。”

  • 六韬三略【liù tāo sān lüè】

    成语解释:《六韬》、《三略》:都是古代的兵书。后泛指兵书、兵法。

    成语出处:《后汉书·何进传》李贤注:“太公《六韬篇》第一《霸典文论》,第二《文师武论》,第三《龙韬主将》,第四《虎韬偏裨》,第五《豹韬校尉》,…”《隋书·经籍志》:“《三略》,下邳神人撰。”

  • 马耳东风【mǎ ěr dōng fēng】

    成语解释:比喻把别人的话当作耳边风。

    成语出处:唐·李白《答王十二寒夜独钓有怀》诗:“世人闻此皆掉头,有如东风射马耳。”

  • 满不在乎【mǎn bù zài hū】

    成语解释:丝毫不在意。

    成语出处:朱自清《执政府大屠杀记》:“区区一条生命,在他们眼里,正和一根草,一堆马粪一般,是满不在乎的!”

  • 目空一切【mù kōng yī qiè】

    成语解释:什么都不放在眼里。形容极端骄傲自大。

    成语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五十二回:“但他恃著自己学问,目空一切,每每把人不放在眼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