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出处

  • 爱屋及乌【ài wū jí wū】

    成语解释:因为爱一个人而连带爱他屋上的乌鸦。比喻爱一个人而连带地关心到与他有关的人或物。

    成语出处:《尚书大传·大战》:“爱人者,兼其屋上之乌。”

  • 班门弄斧【bān mén nòng fǔ】

    成语解释:在鲁班门前舞弄斧子。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不自量力。

    成语出处:唐·柳宗元《王氏伯仲唱和诗序》:“操斧于班、郢之门,斯强颜耳。”宋·欧阳修《与梅圣俞书》:“昨在真定,有诗七八首,今录去,班门弄斧,可笑可笑。”

  • 本末倒置【běn mò dào zhì】

    成语解释:本:树根;末:树梢;置:放。比喻把主次、轻重的位置弄颠倒了。

    成语出处:金·无名氏《绥德州新学记》:“然非知治之审,则未尝不本末倒置。”

  • 不得其所【bù dé qí suǒ】

    成语解释:原指未得善终,后指没有得到适当的安顿。也指不能达到目的。

    成语出处:《谷梁传·成公八年》:“媵,浅事也,不志。此其志何也?以伯姬之不得其所,故尽其事也。”

  • 不可救药【bù kě jiù yào】

    成语解释:药:治疗。病已重到无法用药医治的程度。比喻已经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

    成语出处:《诗经·大雅·板》:“匪我言耄,尔用忧谑。多将熇熇,不可救药。”

  • 不伦不类【bù lún bù lèi】

    成语解释:不伦:不同类。既非这一类,又非那一类,形容成样子或没有道理。

    成语出处:明·吴炳《疗炉羹·絮影》:“眼中人不伦不类,阱中人不伶不俐。”

  • 吹毛求疵【chuī máo qiú cī】

    成语解释:求:找寻;疵:毛病。吹开皮上的毛寻疤痕。比喻故意挑剔别人的缺点,寻找差错。

    成语出处:《韩非子·大体》:“不吹毛而求小疵,不洗垢而察之难。”

  • 垂头丧气【chuí tóu sàng qì】

    成语解释:形容因失败或不顺利而情绪低落、萎蘼不振的样子。

    成语出处:唐·韩愈《送穷文》:“主人于是垂头丧气,上手称谢。”

  • 吃喝玩乐【chī hē wán lè】

    成语解释:指过恣意享乐的生活。

    成语出处:魏巍《路标》:“却有人认为糊糊涂涂地吃喝玩乐,那才算没有虚掷自己的年华。”

  • 胆小如鼠【dǎn xiǎo rú shǔ】

    成语解释:胆子小得象老鼠。形容非常胆小。

    成语出处:《魏书·汝阴王天赐传》:“言同百舌,胆若鼷鼠。”

  • 得意扬扬【dé yì yáng yáng】

    成语解释:形容非常得意的样子。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管晏列传》:“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 非驴非马【fēi lǘ fēi mǎ】

    成语解释:不是驴也不是马。比喻不伦不类,什么也不象。

    成语出处:《汉书·西域传下》:“驴非驴,马非马,若龟兹王,所谓骡也。”

  • 飞禽走兽【fēi qín zǒu shòu】

    成语解释:禽:鸟;兽:野兽。飞翔的禽鸟,奔跑的野兽。泛指鸟类和兽类。

    成语出处: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飞禽走兽,因木生姿。”

  • 根深蒂固【gēn shēn dì gù】

    成语解释:比喻基础深厚,不容易动摇。

    成语出处:《老子》:“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韩非子·解老》:“柢固则生长,根深则视久。”

  • 狗急跳墙【gǒu jí tiào qiáng】

    成语解释:比喻坏人在走投无路时豁出去,不顾一切地捣乱。

    成语出处:《敦煌变文集·燕子赋》:“人急烧香,狗急蓦墙。”

  • 狗屁不通【gǒu pì bù tōng】

    成语解释:指责别人说话或文章极不通顺。

    成语出处: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35回:“柳老赖婚狼心推测,冯生联句狗屁不通。”

  • 狗党狐朋【gǒu dǎng hú péng】

    成语解释:泛指一些吃喝玩乐、不务正业的朋友。同“狐朋狗党”。

    成语出处:元·乔吉《金钱记》第一折:“我是个诗坛酒社文章士,不比那狗党狐朋恶少年。”

  • 害群之马【hài qún zhī mǎ】

    成语解释:危害马群的劣马。比喻危害集体的人。

    成语出处:《庄子·徐无鬼》:“夫为天下者,亦奚以异乎牧马者哉?亦去其害马者而已矣。”

  • 胡思乱想【hú sī luàn xiǎng】

    成语解释:指没有根据,不切实际的瞎想。

    成语出处:《朱子全书·学》:“宜于日用之间,稍立课程,不要如此胡思乱量,过却子也。”

  • 狐假虎威【hú jiǎ hǔ wēi】

    成语解释:假:借。狐狸假借老虎的威势。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

    成语出处:《战国策·楚策一》:“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 狐朋狗友【hú péng gǒu yǒu】

    成语解释:泛指一些吃喝玩乐、不务正业的朋友。

    成语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十回:“恼的是那狐朋狗友,搬弄是非,调三窝四。”

  • 虎口拔牙【hǔ kǒu bá yá】

    成语解释:比喻做十分危险的事情。

    成语出处:金·马钰《玩丹砂·赠阎先生》:“猛虎口中敲玉齿,骊龙颔下夺神珠。”

  • 虎视眈眈【hǔ shì dān dān】

    成语解释:眈眈:注视的样子。象老虎那样凶狠地盯着。形容心怀不善,伺机攫取。

    成语出处:《周易·颐》:“虎视耽耽,其欲逐逐。”

  • 虎头蛇尾【hǔ tóu shé wěi】

    成语解释:头大如虎,尾细如蛇。比喻开始时声势很大,到后来劲头很小,有始无终。

    成语出处:元·康进之《李逵负棘》第二折:“则为你两头白面搬兴废,转背言词说是非,这厮敢狗行狼心,虎头蛇尾。”

  • 狐朋狗党【hú péng gǒu dǎng】

    成语解释:泛指一些吃喝玩乐、不务正业的朋友。

    成语出处:元·关汉卿《单刀会》第三折:“他那里暗暗的藏,我须索紧紧的防,都是些狐朋狗党。”

  • 鸡毛蒜皮【jī máo suàn pí】

    成语解释:比喻无关紧要的琐碎事情。

    成语出处: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18章:“目前大敌当前,同心协力还怕迟误,谁还记着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儿。”

  • 鸡犬不宁【jī quǎn bù níng】

    成语解释:形容骚扰得厉害,连鸡狗都不得安宁。

    成语出处:唐·柳宗元《捕蛇者说》:“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 江河日下【jiāng hé rì xià】

    成语解释:江河的水一天天地向下流。比喻情况一天天地坏下去。

    成语出处:清·郑燮《焦山别峰庵雨中无事书寄舍弟墨》:“岂得为日月经天,江河行地哉!”清·宗山《词学集成序》:“词之为道,自李唐沿及两宋,滥觞厥制,渐至纷纭歧出,有江河日下之慨。”

  • 竭泽而渔【jié zé ér yú】

    成语解释:掏干了水塘捉鱼。比喻取之不留余地,只图眼前利益,不作长远打算。也形容反动派对人民的残酷剥削。

    成语出处:《吕氏春秋·义赏》:“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

  • 金蝉脱壳【jīn chán tuō qiào】

    成语解释:蝉变为成虫时要脱去一层壳。比喻用计脱身,使人不能及时发觉。

    成语出处:元·关汉卿《谢天香》第二折:”便使尽些伎俩,千愁断我肚肠,觅不的个金蝉脱壳这一个谎。”

  • 鸡鸣犬吠【jī míng quǎn fèi】

    成语解释:比喻聚居在一处的人口稠密。同“鸡鸣狗吠”。

    成语出处:战国·邹·孟轲《孟子·公孙丑上》:“鸡鸣狗吠相闻,而达乎四境,而齐有其民矣。”

  • 口蜜腹剑【kǒu mì fù jiàn】

    成语解释:形容两面派的狡猾阴险。

    成语出处:《资治通鉴·唐纪·玄宗天宝元年》:“世谓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剑’。”

  • 老马识途【lǎo mǎ shí tú】

    成语解释:老马认识路。比喻有经验的人对事情比较熟悉。

    成语出处:《韩非子·说林上》:“管仲、隰朋从于桓公伐孤竹,春往冬返,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 猫哭老鼠【māo kū lǎo shǔ】

    成语解释:比喻假慈悲。

    成语出处:清·翟灏《通俗编·俚语对句》:“鸭见砻糠空欢喜,猫哭老鼠假慈悲。”

  • 倾盆大雨【qīng pén dà yǔ】

    成语解释:雨大得象盆里的水直往下倒。形容雨大势急。

    成语出处:唐·杜甫《白帝》诗:“白帝城中云出门,白帝城下雨翻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