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出处

  • 常年累月【cháng nián lèi yuè】

    成语解释:长年累月。形容经过的时间很长。

    成语出处:高云览《小城春秋》第一章:“福建内地常年累月闹着兵祸、官灾、绑票、械头。”

  • 错落高下【cuò luò gāo xià】

    成语解释:犹言长短高低。

    成语出处:宋·叶適《文林郎前秘书省正字周君南仲墓志铭》:“已而耳改目化,气竦神涌,古今事物,错落高下,不以涯量。”

  • 里谈巷议【lǐ tán xiàng yì】

    成语解释:里:乡里、邻居。邻里街巷间人们的议论谈说。指民间的议论。

    成语出处:宋·曾敏行《独醒杂说·附录》:“上自朝廷典章,下至稗里杂家,里谈巷议,无不记览。”

  • 利己损人【lì jǐ sǔn rén】

    成语解释:为了使自己得到好处而损害别人利益。参见“损人利己”。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一卷:“君当传与世人,广行方便,切不可凌弱暴寡,利己损人。”

  • 龙跧虎卧【lóng quán hǔ wò】

    成语解释:犹言龙蟠虎踞。比喻山势逶迤起伏。

    成语出处:宋·范成大《山峨眉》诗:“龙跧虎卧起且伏,旁睨沫水沱江潮。”

  • 千仞无枝【qiān rèn wú zhī】

    成语解释:比喻人品正直。

    成语出处:《水经注·汶水》:“松枞高千仞而无枝,非忧王室之无柱也。”

  • 人情之常【rén qíng zhī cháng】

    成语解释:通常情况下人们共有的情理或态度。

    成语出处:宋·司马光《应诏论体要》:“凡用一人,必或以为贤,或以为不肖,此固人情之常,自古而然,不足怪也。”

  • 霜露之思【shuāng lù zhī sī】

    成语解释:指对父母或祖先的怀念。

    成语出处:《礼记·祭义》:“霜露既降,君子履之,必有凄怆之心,非其寒之谓也。”

  • 思绪万千【sī xù wàn qiān】

    成语解释:思绪:思想的头绪。万千:极多。指思想的头绪相当多,思虑复杂多端。

    成语出处:

  • 卧雪眠霜【wò xuě mián shuāng】

    成语解释:睡卧在霜雪之上,比喻艰苦的流浪生活。

    成语出处:元·马致远《汉宫秋》第三折:“假若俺高皇差你个梅香,背井离乡,卧雪眠霜,若是他不恋春风画堂,我便官封你一字王。”

  • 下不为例【xià bù wéi lì】

    成语解释:下次不可以再这样做。表示只通融这一次。

    成语出处:明 余继登《曲故纪闻》:“疏闻,英宗谓吏部臣曰:‘此人子之至情,予以移封,后不为例。”

  • 月明千里【yuè míng qiān lǐ】

    成语解释:月光普照大地。后多用作友人或恋人相隔遥远,月夜倍增思念的典故。

    成语出处:南朝宋·谢庄《月赋》:“美人迈兮音尘阙,隔千里兮共明月。”

  • 议论纷错【yì lùn fēn cuò】

    成语解释:形容意见不一,议论很多。

    成语出处:《后汉书·袁绍传》:“是以远近狐疑,议论纷错者也。”

  • 从中渔利【cóng zhōng yú lì】

    成语解释:渔:劳取。渔利:乘机谋取不正当的权益。人当中捞取好处。

    成语出处:清·许奉恩《里乘》第四卷:“说其改醮,已则从中渔利,藉以餬口。”

  • 膝行蒲伏【xī xíng pú fú】

    成语解释:伏地爬行。

    成语出处:宋·司马光《资治通鉴·秦始皇帝二十五年》:“夫其膝行蒲伏,非恭也;复言重诺,非信也;糜金散玉,非惠也;刎首决腹,非勇也。”

  • 目眦尽裂【mù zì jìn liè】

    成语解释:目眦:眼眶。眼眶都瞪裂了。形容愤怒到了极点。

    成语出处:

  • 枝附影从【zhī fù yǐng cóng】

    成语解释:枝条附着树干,影子随从形体。比喻追随模访。

    成语出处: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杂文》:“自桓麟《七说》以下,左思《七讽》以上,枝附影从,十有余家。”

  • 伏虎降龙【fú hǔ xiáng lóng】

    成语解释:伏:屈服;降:用用威力使屈服。用威力使猛虎和恶龙屈服。形容力量强大,能战胜一切敌人和困难。

    成语出处:元·马致远《任风子》第二折:“学师父伏虎降龙,跨鸾乘凤。”

  • 裂裳裹膝【liè cháng guǒ xī】

    成语解释:裂:裁,扯;裳:下衣。撕裂衣服包裹受伤的膝盖。形容行路的急切与艰辛

    成语出处:汉·赵晔《吴赵春秋·阖闾内传》:“申包胥知不可,乃之于秦,求救楚,昼驰夜趋,足踵墌劈,裂裳裹膝,鹤倚哭于秦庭,七天七夜不绝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