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出处

  • 爱国如家【ài guó rú jiā】

    成语解释:指帝王像爱抚自己的家室一样爱国爱民。

    成语出处:汉·荀悦《汉纪·惠帝纪》:“封建诸侯各世其位,欲使亲民如子、爱国如家。”《晋书·刘聪传》:“臣闻古之圣王爱国如家,故皇天亦祐之如子。”

  • 安邦治国【ān bāng zhì guó】

    成语解释:使国家安定太平。

    成语出处:明·无名氏《伐晋兴齐》:“荐贤举善是吾心,安邦治国访知音。”

  • 安国宁家【ān guó níng jiā】

    成语解释:指治理国家。

    成语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大丈夫将终,不问安国宁家之术,乃作儿女子相问。”

  • 安居乐业【ān jū lè yè】

    成语解释:安:安定;乐:喜爱,愉快;业:职业。指安定愉快地生活和劳动。

    成语出处:《老子》:“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乐其业,至老死不相往来。”《汉书·货殖列传》“各安其居而乐其业,甘其食而美其服。”

  • 安国富民【ān guó fù mín】

    成语解释:使国家安定,使人民富裕。

    成语出处:《汉书·汲黯传》:“公为正卿上不能褒先帝之功业,下不能化天下之邪心,安国富民,使囹圄空虚。”

  • 保家卫国【bǎo jiā wèi guó】

    成语解释:保卫家乡和祖国。

    成语出处:冰心《跟小朋友谈访埃观感》:“在保家卫国的强烈感情里,我们两国人民是血肉相连的!”

  • 黼国黻家【fǔ guó fú jiā】

    成语解释:指国家文教之治,美如锦绣。

    成语出处:

  • 富国强民【fù guó qiáng mín】

    成语解释:指使国家富足,民力强盛。

    成语出处:先秦·商鞅《商君书·壹言》:“故治国者,其抟力也,以富国强兵也。”

  • 国家栋梁【guó jiā dòng liáng】

    成语解释:栋梁:支撑房架的大梁。这里比喻责任或作用大。肩负国家重任的人。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冻苏秦》第三折:“真乃国家栋梁。”

  • 国破家亡【guó pò jiā wáng】

    成语解释:国家覆灭、家庭毁灭。

    成语出处:金·元好问《送仲希兼简大方》诗:“家亡国破此身留,留滞聊城又过秋。”

  • 国仇家恨【guó chóu jiā hèn】

    成语解释:国家被侵略之仇,家园被破坏之恨。

    成语出处:陈荫荣《兴唐传·闹花灯》第九回:“孩子,想当初你姑爹……也是为了报国仇家恨呀!”

  • 国尔忘家【guó ěr wàng jiā】

    成语解释:一心为国,不顾家庭。

    成语出处:《汉书·贾谊传》:“则为人臣者主耳忘身,国耳忘家,公耳忘私,利不苟就,害不苟去,唯义所在。”

  • 国泰民安【guó tài mín ān】

    成语解释:泰:平安,安定。国家太平,人民安乐。

    成语出处:宋·吴自牧《梦梁录·山川神》:“每岁海潮太溢,冲激州城,春秋醮祭,诏命学士院,撰青词以祈国泰民安。”

  • 河清海晏【hé qīng hǎi yàn】

    成语解释:河:黄河;晏:平静。黄河水清了,大海没有浪了。比喻天下太平。

    成语出处:唐·郑锡《日中有王子赋》:“河清海晏,时和岁丰。”

  • 开国承家【kāi guó chéng jiā】

    成语解释:指建立邦国,继承封邑。

    成语出处:《周易·师》:“大君有命,开国承家,小人勿用。”

  • 民安国泰【mín ān guó tài】

    成语解释:泰:平安,安定。国家太平,人民安乐。

    成语出处:宋·吴自牧《梦梁录·山川神》:“每岁海潮太溢,冲激州城,春秋醮祭,诏命学士院,撰青词以祈国泰民安。”

  • 爱国一家【ài guó yī jiā】

    成语解释:热爱祖国,像一家人

    成语出处:《人民日报》1958.10.11:“都本着‘爱国一家’的原则,采取既往不咎的态度。”

  • 破家亡国【pò jiā wáng guó】

    成语解释:国家覆灭、家庭毁灭。

    成语出处:唐·杜牧《隋苑(红霞一抹广陵春)》诗:“却笑丘墟隋炀帝,破家亡国誊谁人?”

  • 破家为国【pò jiā wéi guó】

    成语解释:为了国家大业,不惜毁坏自己的家庭。比喻无私奉献。

    成语出处:汉·侯霸《李通辞位议》:“扶助神灵,辅成圣德,破家为国,忘身奉主。”

  • 齐家治国【qí jiā zhì guó】

    成语解释:整治家庭和治理国家。

    成语出处:《礼记·大学》:“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

  • 忧国忧民【yōu guó yōu mín】

    成语解释:为国家的前途和人民的命运而担忧。

    成语出处:《战国策·齐策》:“寡人忧国爱民,固愿得士以治之。”

  • 忧国忘家【yōu guó wàng jiā】

    成语解释:因忧虑国事而不考虑自己的家事。

    成语出处:《后汉书·来歙传》:“中郎将来歙,攻战连年,平定羌、陇,忧国忘家,忠孝彰著。”

  • 于家为国【yú jiā wéi guó】

    成语解释:为国家为人民。

    成语出处:元·孔文卿《东窗事犯》第二折:“知你结勾他邦,可甚于家为国。”

  • 保国安民【bǎo guó ān mín】

    成语解释:保卫国家,使人民安居乐业。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五十四回:“依此而行,可救宋江,保国安民,替天行道。”

  • 歌舞升平【gē wǔ shēng píng】

    成语解释:升平:太平。边歌边舞,庆祝太平。有粉饰太平的意思。

    成语出处:《左传·襄公三十一年》:“文王之初,天下诵而歌舞之。”汉·张衡《东京赋》:“躬自菲薄,治致升平之德。”

  • 民富国强【mín fù guó qiáng】

    成语解释:人民富裕,国家强盛。

    成语出处:汉·赵晔《吴越春秋·勾践归国外传》:“越王内实府库,垦其田畴,民富国强,众安道泰。”

  • 安邦定国【ān bāng dìng guó】

    成语解释:邦:泛指国家。使国家安定巩固。

    成语出处:元·关汉卿《哭存孝》第二折:“我本是安邦定国李存孝,今日个太平不用旧将军。”

  • 日新月异【rì xīn yuè yì】

    成语解释:新:更新;异:不同。每天都在更新,每月都有变化。指发展或进步迅速,不断出现新事物、新气象。

    成语出处:《礼记·大学》:“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 天下太平【tiān xià tài píng】

    成语解释:处处平安无事。指大治之世。

    成语出处:《吕氏春秋·大乐》:“天下太平,万物安宁。”

  • 国家多难【guó jiā duō nàn】

    成语解释:难:灾难。国家多次遭到灾难。形容国家政局不稳

    成语出处:西汉·戴圣《礼记·檀弓上》:“虽然,吾君老矣,子少,国家多难。”

  • 国家多故【guó jiā duō gù】

    成语解释:故:事故,变故。国家连续出现重大事故。形容国家局势不安定

    成语出处:晋·陈寿《三国志·魏志·钟会传》:“方国家多故,未遑修九伐之征也。”

  • 国家大计【guó jiā dà jì】

    成语解释:与国家利益有关的重大事情

    成语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75回:“于禁等被水所淹,非战之故;于国家大计,本无所损。”

  • 殃国祸家【yāng guó huò jiā】

    成语解释:殃:造祸为害。使国家家庭受到祸害

    成语出处:南朝·梁·萧衍《净业赋》:“前轮折轴,后车覆轨,殃国祸家,亡身绝祀。”

  • 破家危国【pò jiā wēi guó】

    成语解释:损毁家庭危害国家

    成语出处:三国·魏·钟会《母夫人张氏传》:“嫡庶相害,破家危国,古今以为鉴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