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出处

  • 熬心费力【áo xīn fèi lì】

    成语解释:耗费心神和气力。

    成语出处:马烽《太阳刚刚出山》:“我熬心费力办农业社,结果给组织上留下这么个印象。”

  • 白手起家【bái shǒu qǐ jiā】

    成语解释:白手:空手;起家:创建家业。形容在没有基础和条件很差的情况下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成语出处:《朱子语类》卷一0七:“今士大夫白屋起家,以致荣显。”

  • 笨鸟先飞【bèn niǎo xiān fēi】

    成语解释:比喻能力差的人怕落后,做事比别人先动手。

    成语出处:元·关汉卿《陈母教子》第一折:“我和你有个比喻:我似那灵禽在后,你这等坌(笨)鸟先飞。”

  • 跛鳖千里【bǒ biē qiān lǐ】

    成语解释:跛脚的鳖只要半步也不停留,也能走千里。比喻只要坚持不懈,即使条件很差,也能成功。

    成语出处:《淮南子·说林训》:“跬步不休,跛鳖千里。”

  • 不甘后人【bù gān hòu rén】

    成语解释:不甘心落在别人后面。

    成语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李将军列传》:“而广不甘后人,然无尺寸之功以得封邑者,何也?”

  • 成家立业【chéng jiā lì yiè】

    成语解释:指男的结了婚,有职业,能独立生活。

    成语出处:宋·吴自牧《梦梁录·恤贫济老》:“杭城富室多是外郡寓之人……四方百货,不趾而集,自此成家立业者众矣。”

  • 发愤忘食【fā fèn wàng shí】

    成语解释:努力学习或工作,连吃饭都忘了。形容十分勤奋。

    成语出处:《论语·述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 废寝忘食【fèi qǐn wàng shí】

    成语解释:废:停止。顾不得睡觉,忘记了吃饭。形容专心努力。

    成语出处:南朝·齐·王融《曲水诗》序:“犹且具明废寝,昃晷忘餐。”

  • 奋发图强【fèn fā tú qiáng】

    成语解释:图:谋求。振作精神,以求强盛。

    成语出处:我祝愿中年一代的科学工作者奋发图强,革命加拼命,勇攀世界科学高峰。 郭沫若《科学的春天》

  • 呱呱坠地【guā guā zhuì dì】

    成语解释:形容婴儿出生或事物问世。

    成语出处:苏曼殊《断鸿零雁记》第三章:“尔呱呱坠地,无几月,即生父见背。”

  • 坚持不懈【jiān chí bù xiè】

    成语解释:坚持到底,一点不忪懈。

    成语出处:《清史稿 刘体重传》:“遇大雨,贼决河自卫。煦激励兵团,坚持不懈,贼穷蹙乞降,遂复濮洲。”

  • 将勤补拙【jiāng qín bǔ zhuō】

    成语解释:以勤奋弥补笨拙。

    成语出处:唐·白居易《自到郡斋题二十四韵》:“救烦无若静,补拙莫如勤。”

  • 精益求精【jīng yì qiú jīng】

    成语解释:精:完美,好;益:更加。好了还求更好。

    成语出处:《论语·学而》:“《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宋·朱熹注:“言治骨角者,既切之而复磋之;治玉石者,既琢之而复磨之,治之已精,而益求其精也。”

  • 力争上游【lì zhēng shàng yóu】

    成语解释:努力奋斗,争取先进再先进。

    成语出处:清 赵翼《闲居读书作》诗:“所以才智人,不肯自弃暴,力欲争上游,性灵乃其要。”

  • 磨杵作针【mó chǔ zuò zhēn】

    成语解释:形容只要肯下功夫,再难的事也能成。

    成语出处:清·李渔《闲情偶寄·颐养·止忧》:“人非铁石,奚堪磨杵作针;寿岂泥沙,不禁委尘入土。”

  • 男欢女爱【nán huān nǚ ài】

    成语解释:男女亲昵欢爱之词。

    成语出处:晋·陆机《塘上行》:“男懽智倾愚,女爱衰避妍。”

  • 勤能补拙【qín néng bǔ zhuō】

    成语解释:勤奋能够弥补不足。

    成语出处:宋·邵雍《弄笔吟》:“弄假像真终是假,将勤补拙总轮勤。”

  • 人定胜天【rén dìng shèng tiān】

    成语解释:人定:指人谋。指人力能够战胜自然。

    成语出处:《逸周书·文传》:“人强胜天。”宋·刘过《襄阳歌》:“人定兮胜天,半壁久无胡日月。”

  • 绳锯木断【shéng jù mù duàn】

    成语解释:用绳当锯子,也能把木头锯断。比喻力量虽小,只要坚持下去,事情就能成功。

    成语出处: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十:“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 手不释卷【shǒu bù shì juàn】

    成语解释:释:放下;卷:指书籍。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

    成语出处:《三国志·吴书·吕蒙传》注引《江表传》:“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

  • 胸怀大志【xiōng huái dà zhì】

    成语解释:怀:怀藏。胸有远大志向。

    成语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十一回:“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

  • 血气方刚【xuè qì fāng gāng】

    成语解释:血气:精力;方:正;刚:强劲。形容年青人精力正旺盛。

    成语出处:《论语·季氏》:“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

  • 悬梁刺股【xuán liáng cì gǔ】

    成语解释:形容刻苦学习。

    成语出处: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一》:“(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东汉·班固《汉书》:“孙敬字文宝,好学,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寝,以绳系头,悬屋梁。”

  • 勇往直前【yǒng wǎng zhí qián】

    成语解释:勇敢地一直向前进。

    成语出处:宋·朱熹《朱子全书·道统一·周子书》:“不顾旁人是非,不计自己得失,勇往直前,说出人不敢说的道理。”

  • 有志竟成【yǒu zhì jìng chéng】

    成语解释:竟:终于。只要有决心,有毅力,事情终究会成功。

    成语出处:《后汉书·耿弇传》:“将军前在南阳,建此大策,常以为落落难合,有志者事竟成也。”

  • 愚公移山【yú gōng yí shān】

    成语解释:比喻坚持不懈地改造自然和坚定不移地进行斗争。

    成语出处:《列子·汤问》记载:愚公家门前有两大座山挡着路,他决心把山平掉,另一个老人智叟笑他太傻,认为不能能。愚公说:我死了有儿子,儿子死了还有孙子,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两座山终究会凿平。

  • 志在四方【zhì zài sì fāng】

    成语解释:四方:天下。有远大的抱负和理想。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二十五回:“妾闻‘男子志在四方’。君壮年不出图仕,乃区区守妻子坐困乎?”

  • 自力更生【zì lì gēng shēng】

    成语解释:更生:再次获得生命,比喻振兴起来。指不依赖外力,靠自己的力量重新振作起来,把事情办好。

    成语出处:中国不但会自力更生,而且也就能解除其他国家维护中国的独立与完整的麻烦。 孙中山《中国问题的真解决》

  • 持之以恒【chí zhī yǐ héng】

    成语解释:持:坚持;恒:恒心。长久坚持下去。

    成语出处:宋 楼钥《攻愧集 雷两应诏封事》:“凡应天下之事,一切行之以诚,持之以久。”

  • 艰苦创业【jiān kǔ chuàng yè】

    成语解释:艰难困苦地创办事业。

    成语出处:

  • 水滴石穿【shuǐ dī shí chuān】

    成语解释:水不停地滴,石头也能被滴穿。比喻只要有恒心,不断努力,事情就一定能成功。

    成语出处:《汉书·枚乘传》:“泰山之霤穿石,单极之绠断干。水非石之钻,索非木之锯,渐靡使之然也。”

  • 卧薪尝胆【wò xīn cháng dǎn】

    成语解释:薪:柴草。睡觉睡在柴草上,吃饭睡觉都尝一尝苦胆。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成语出处:《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越王勾路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 牙牙学语【yá yá xué yǔ】

    成语解释:形容婴儿咿咿呀呀地学大人说话的神情。

    成语出处:唐·司空图《障车文》:“二女则牙牙学语,五男则雁雁成行。”

  • 业精于勤【yè jīng yú qín】

    成语解释:业:学业;精:精通;于:在于;勤:勤奋。学业精深是由勤奋得来的。

    成语出处:唐·韩愈《进学解》:“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 孜孜不倦【zī zī bù juàn】

    成语解释:孜孜:勤勉,不懈怠。指工作或学习勤奋不知疲倦。

    成语出处:《尚书·君陈》:“惟日孜孜,无敢逸豫。”《后汉书·鲁丕传》:“性沉深好学,孳孳不倦。”《三国志·蜀书·向朗传》:“乃更潜心典籍,孜孜不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