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出处

  • 本来面目【běn lái miàn mù】

    成语解释:原为佛家语,指人的本性。后多比喻事物原来的模样。

    成语出处:《六祖坛经·行由品》:“不思善,不思恶,正与么时,那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宋·苏轼《老人行》诗:“一任秋霜换鬓毛,本来面目长如故。”

  • 不辨真伪【bù biàn zhēn wěi】

    成语解释:辨:分辨。伪:虚假。无法辨别真的和假的。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三十九回:“晋文公先年过曹,曹人多有识得的,其夜仓卒不辨真伪。”

  • 不识庐山真面目【bù shí lú shān zhēn miàn mù】

    成语解释:比喻认不清事物的真相和本质。

    成语出处:宋·苏轼《题西林壁》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 初生之犊【chū shēng zhī dú】

    成语解释:刚出生的小牛,比喻单纯或勇猛的青年人。

    成语出处:先秦·庄周《庄子·知北游》:“德将为汝美,道将为汝居,汝瞳焉如新生之犊而无求其故!”

  • 反璞归真【fǎn pǔ guī zhēn】

    成语解释:璞:蕴藏有玉的石头,也指未雕琢的玉;归:返回;真:天然,自然。去掉外饰,还其本质。比喻回复原来的自然状态。

    成语出处:《战国策·齐策四》:“归真反璞,则终身不辱。”

  • 反朴归真【fǎn pǔ guī zhēn】

    成语解释:反:通“返”,回;朴:质朴;归:返回;真:天然,自然。去掉外饰,还其本质。比喻回复原来的自然状态。

    成语出处:鲁迅《花边文学·玩笑只当它玩笑(下)》:“连刘先生似的想白话‘返朴归真’的意思也全没有。”

  • 返璞归真【fǎn pú guī zhēn】

    成语解释:去掉外饰,还其本质。比喻回复原来的自然状态。同“返朴归真”。

    成语出处:太平天国·洪仁玕《英杰归真》:“上帝基督化人,超凡入圣,返璞归真。”

  • 归全反真【guī quán fǎn zhēn】

    成语解释:回归到完善的、原本的境界。

    成语出处:唐·白居易《故侥州刺史吴府君神道碑铭序》:“无室家累,无子孙忧,屈伸宠辱,委顺而已,未尝一日戚戚其心颜,以至于归全反真,故予所谓达人之徒欤?信矣!”

  • 归真反璞【guī zhēn fǎn pú】

    成语解释:归:返回;真:天然,自然;璞:蕴藏有玉的石头,也指未雕琢的玉。去掉外饰,还其本质。比喻回复原来的自然状态。

    成语出处:《战国策·齐策四》:“归真反璞,则终身不辱。”

  • 归真反朴【guī zhēn fǎn pǔ】

    成语解释:比喻回复原来的自然状态。同“归真反璞”。

    成语出处:朱自清《鲁迅先生的中国语文观》:“他(鲁迅)赞成语言的欧化而反对刘半农先生‘归真反朴’的主张。”

  • 憨状可掬【hān zhuàng kě jū】

    成语解释:可掬:可以用手捧取。形容顽皮娇痴、单纯幼稚的样子充溢在外。招人喜爱。

    成语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种梨》:“乡人馈馈,憨状可掬,其见笑于市人,有以哉。”

  • 货真价实【huò zhēn jià shí】

    成语解释:货物不是冒牌的,价钱也是实在的。形容实实在在,一点不假。

    成语出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回:“但不知可有‘货真价实,童叟无欺’的字样没有?”

  • 葫芦依样【hú lu yī yàng】

    成语解释:依样画葫芦。比喻只是模仿,缺乏创造。

    成语出处:清·周亮工《书影》第三卷:“工者不免优孟抵掌之诮,拙者至有葫芦依样之讥。”

  • 借书留真【jiè shū liú zhēn】

    成语解释:指借别人的书,抄写后留下正本,把抄本还给别人。

    成语出处:《汉书·河间献王传》:“从民得善书,必为好写与之,留其真。”

  • 烈火见真金【liè huǒ jiàn zhēn jīn】

    成语解释:真金是不怕烈火烧的,所以只有在烈火中才能鉴别出是不是真金。比喻在关键时刻最能考验人。

    成语出处:

  • 烂熳天真【làn màn tiān zhēn】

    成语解释:形容心地纯真,不虚伪做作。

    成语出处:元·李伯瞻《殿前欢·省悟》曲:“闲愁心上消磨尽,烂熳天真,贤愚有几人?”

  • 烂漫天真【làn màn tiān zhēn】

    成语解释:形容心地纯真,不虚伪。

    成语出处:清·陈康祺《郎潜纪闻》第九卷:“李太白着宫锦袍醉眠长安市上,纯是烂漫天真,千古岂容第二人装点此蕃举动。”

  • 弄假成真【nòng jiǎ chéng zhēn】

    成语解释:本来是假装的,结果却弄成了真的。

    成语出处:宋·邵雍《弄笔吟》:“弄假像真终是假,将勤补拙总轮勤。”

  • 情真意切【qíng zhēn yì qiè】

    成语解释:指情意十分真切。

    成语出处:清·吴乔《答万季埜诗问》:“六朝体宽无粘,韵得叶用,粘缀但情真意切,得句即佳。故‘城上草’一篇,止十三字,而意味无穷。”

  • 任其自然【rèn qí zì rán】

    成语解释:任:听任;其:代词,他,它。听任人或事物自然发展。

    成语出处:宋·周密《齐东野语》卷七:“大要在固脏气之外,任其自然耳。”

  • 天真烂熳【tiān zhēn làn màn】

    成语解释:形容儿童思想单纯、活泼可爱,没有做作和虚伪。同“天真烂漫”。

    成语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李八缸》:“月生又天真烂熳,不较锱铢。”

  • 为人师表【wéi rén shī biǎo】

    成语解释:师表:榜样,表率。在人品学问方面作别人学习的榜样。

    成语出处:《北齐书·王昕书》:“杨愔重其德业,以为人之师表。”

  • 信以为真【xìn yǐ wéi zhēn】

    成语解释:相信他是真的。指把假的当作真的。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李汧公穷邸遇侠客》:“只因他平日冒称是宰相房玄龄之后,在人前夸炫家世,同僚中不知他的来历,信以为真,把他十分敬重。”

  • 依样画葫芦【yī yàng huà hú lú】

    成语解释:照别人画的葫芦的样子画葫芦。比喻单纯模仿,没有创新。

    成语出处:宋·魏泰《东轩笔录》卷一:“颇闻翰林草制,皆捡前人旧本,改换词语,此乃俗所谓诊样画葫芦耳,何宣力之有?”

  • 一目了然【yī mù liǎo rán】

    成语解释:目:看;了然:清楚,明白。一眼就看得很清楚。

    成语出处:明·张岱《皇华考序》:“可见按图索籍,三溪道路,一目了然。”

  • 以伪乱真【yǐ wěi luàn zhēn】

    成语解释:把假的混在真的里面,使真假不分。

    成语出处: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汉书·王莽赞》云:‘紫色蛙声,馀分闰位。’谓以伪乱真耳!”

  • 真知灼见【zhēn zhī zhuó jiàn】

    成语解释:灼:明白,透彻。正确而透彻的见解。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三:“真知灼见者,尚且有误,何况其他!”

  • 真赃实犯【zhēn zāng shí fàn】

    成语解释:赃物是真的,罪犯是确实的。泛指犯罪的证据确凿。

    成语出处:明 徐渭《女状元》第三出:“临邛卓家失了盗,那伙做公的没处拿真赃实犯。”

  • 真才实学【zhēn cái shí xué】

    成语解释:真正的才能和学识。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二十九回:“这一扑,有名唤做‘玉环步,鸳鸯脚’。——这是武松平生的真才实学。”

  • 真金不镀【zhēn jīn bù dù】

    成语解释:比喻有真才实学的人用不到装饰。

    成语出处:唐·李绅《答章孝标》:“假金方用真金镀,若是真金不镀金,十载长安得一第,何须空腹用高心。”

  • 真金不怕火炼【zhēn jīn bù pà huǒ liàn】

    成语解释:比喻品质好、意志坚强的人经得起任何考验。

    成语出处:浩然《艳阳天》第115章:“乌云遮不住太阳,真金不怕火炼,东山坞永远会是太阳当空。”

  • 真凭实据【zhēn píng shí jù】

    成语解释:确凿的凭据。

    成语出处:清·彭养鸥《黑籍冤魂》第五回:“我本是个安分良民,人家说我私贬鸦片,都是雠扳,没有什么真凭实据。”

  • 真伪莫辨【zhēn wěi mò biàn】

    成语解释:莫:不。真假分辨不清。

    成语出处:《隋书·经籍志》:“战国纵横,真伪莫辨,诸子之言,纷然淆乱。”

  • 真相大白【zhēn xiàng dà bái】

    成语解释:大白:彻底弄清楚。真实情况完全弄明白了。

    成语出处:《花城》1981年第1期:“要是能把他的疯病治好了,就可以真相大白了。”

  • 真心诚意【zhēn xīn chéng yì】

    成语解释:心意真实诚恳,没有虚假。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百花亭》第三折:“常言道海深须见底,各办着个真心实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