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出处

  • 爱日惜力【ài rì xī lì】

    成语解释:珍惜时间,不虚掷精力。

    成语出处:《三国志·吴志·孙和传》“且志土爱日惜力 ,君子慕其大道,高山景行,耻非其次。”《周书·萧圆萧传》:“朗读百边,乙夜难寐,爱日惜力,寸阴无弃。”

  • 昂首挺胸【áng shǒu tǐng xiōng】

    成语解释:抬起头,挺起胸膛。形容斗志高,士气旺。

    成语出处:《上饶集中营 浩气长存》:“个个视死如归,坚贞不屈,昂首挺胸站在那里。”

  • 白驹过隙【bái jū guò xì】

    成语解释:白驹:白色骏马,比喻太阳;隙:缝隙。象小白马在细小的缝隙前跑过一样。形容时间过得极快。

    成语出处:《庄子·知北游》“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卻,忽然而已。”

  • 聪明睿智【cōng míng ruì zhì】

    成语解释:指聪颖明智。

    成语出处:《孔子家语·三恕》:“聪明睿智,守之以愚。”

  • 登堂入室【dēng táng rù shì】

    成语解释:堂、室:古代宫室,前面是堂,后面是室。登上厅堂,进入内室。比喻学问或技能从浅到深,达到很高的水平。

    成语出处:《论语·先进》:“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 电光石火【diàn guāng shí huǒ】

    成语解释:闪电的光,燧石的火。原为佛家语,比喻事物瞬息即逝。现多形容事物象闪电和石火一样一瞬间就消逝。

    成语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此事如击石火,似闪电光。”

  • 读书三余【dú shū sān yú】

    成语解释:余: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晴之余。指读好书要抓紧一切闲余时间。

    成语出处:《三国志·魏志·董遇传》云:“人有从学者,……从学者云,苦渴无日。遇言:‘当以三余。’或问:‘三余’之意。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晴之余。”

  • 废寝忘食【fèi qǐn wàng shí】

    成语解释:废:停止。顾不得睡觉,忘记了吃饭。形容专心努力。

    成语出处:南朝·齐·王融《曲水诗》序:“犹且具明废寝,昃晷忘餐。”

  • 分秒必争【fēn miǎo bì zhēng】

    成语解释:一分一秒也一定要争取。形容抓紧时间。

    成语出处:《晋书·陶侃传》:“常语人曰:‘大禹圣者,乃惜寸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

  • 奋起直追【fèn qǐ zhí zhuī】

    成语解释:振作起来,紧紧赶上去。

    成语出处: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129回:“义无反顾,惟有群策群力,奋起直追,迅电华会代表,坚持原案。”

  • 归根到底【guī gēn dào dǐ】

    成语解释:归结到根本上。

    成语出处:清·张南庄《何典》第二回:“归根结柢,把一场着水人命一盘摙归去,还亏有钱使得鬼推磨。”

  • 光阴荏苒【guāng yīn rěn rǎn】

    成语解释:荏苒:时间一点一点的流逝。指时间渐渐地过去了。

    成语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玄德回新野之后,光阴荏苒,双是新春。”

  • 光阴似箭【guāng yīn sì jiàn】

    成语解释:光阴:时间。时间如箭,迅速流逝。形容时间过得极快。

    成语出处:唐·韦庄《关河道中》诗:“但见时光流似箭,岂知天道曲如弓。”

  • 贵阴贱璧【guì yīn jiàn bì】

    成语解释:贵重光阴甚于玉璧。比喻时间的宝贵。

    成语出处:《淮南子·原道训》:“故圣人不贵尺之璧,而重寸之阴,时难得而易失也。”

  • 见缝插针【jiàn fèng chā zhēn】

    成语解释:比喻尽可能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空间或时间。

    成语出处:魏巍《东方》第三部第七章:“‘小钢炮后来打死了敌人不少’,陈三又见缝插针地鼓励他。”

  • 君子之交【jūn zǐ zhī jiāo】

    成语解释:贤者之间的交情,平淡如水,不尚虚华。

    成语出处:《庄子·山木》:“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

  • 机不可失【jī bù kě shī】

    成语解释:机:机会;时:时机。好的时机不可放过,失掉了不会再来。

    成语出处:五代·安重荣《上石敬瑭表》:“须知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 牛角挂书【niú jiǎo guà shū】

    成语解释:比喻读书勤奋。

    成语出处:《新唐书·李密传》:“闻包恺在缑山,往从之。以蒲鞯乘牛,挂《汉书》一帙角上,行且读。”

  • 囊萤映雪【náng yíng yìng xuě】

    成语解释:原是车胤用口袋装萤火虫来照书本,孙康利用雪的反光勤奋苦学的故事。后形容刻苦攻读。

    成语出处:元·贾仲名《萧淑兰》第一折:“虽无汗马眠霜苦,曾受囊萤映雪劳。”

  • 千钧一发【qiān jūn yī fà】

    成语解释:比喻情况万分危急。

    成语出处:《汉书·枚乘传》:“夫以一缕之任,系千钧之重,上悬无极之高,下垂不测之渊,虽甚愚之人,犹知哀其将绝也。”唐·韩愈《与孟尚书书》:“其危如一发引千钧。”

  • 千载难逢【qiān zǎi nán féng】

    成语解释:一千年里也难碰到一次。形容机会极其难得。

    成语出处:《南齐书·瘐杲之传》:“臣以凡庸,谬徼(侥)昌运,奖擢之厚,千载难逢。”唐·韩愈《潮州刺史谢上表》:“当此之际,所谓千载一时不可逢之嘉会。”

  • 日积月累【rì jī yuè lěi】

    成语解释:一天一天地、一月一月地不断积累。指长时间不断地积累。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三:“日积月累,有了一大包银子。”

  • 日暮途穷【rì mù tú qióng】

    成语解释:暮:傍晚;途:路。天已晚了,路已走到了尽头。比喻处境十分困难,到了末日。也形容穷困到极点。

    成语出处:《史记·伍子胥列传》:“吾日暮途远,吾故倒行而逆施之。”唐·杜甫《投赠哥舒开府翰二十韵》:“几年春草歇,今日暮途穷。”

  • 日月如梭【rì yuè rú suō】

    成语解释:梭:织布时牵引纬线的工具。太阳和月亮象穿梭一样地来去。形容时间过得很快。

    成语出处:宋·高登《东溪集·朱黄双砚》:“日月如梭,文籍如海,探讨不及,朱黄敢怠。”

  • 日以继夜【rì yǐ jì yè】

    成语解释:晚上连着白天。形容加紧工作或学习。

    成语出处:《孟子·离娄下》:“仰而思之,夜以继日。”

  • 日日夜夜【rì rì yè yè】

    成语解释:每天每夜。形容延续的时间长。

    成语出处:洪深《青龙潭》第二幕:“这里,刘秀三日日夜夜的车水,车的晕倒在水车上。”

  • 稍纵即逝【shāo zòng jí shì】

    成语解释:纵:放;逝:消失。稍微一放松就消失了。形容时间或机会等很容易过去。

    成语出处:宋·苏轼《文与可画画云当谷偃竹记》:“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

  • 十载寒窗【shí zǎi hán chuāng】

    成语解释:载:年。指长期苦读。

    成语出处:元·石子章《竹坞听琴》第三折:“十载寒窗积雪余,读得人间万卷书。”

  • 时不我待【shí bù wǒ dài】

    成语解释:我待:“待我”的倒装,等待我。时间不会等待我们。指要抓紧时间。

    成语出处:《论语·阳货》:“日月逝矣,岁不我与。”

  • 时不我与【shí bù wǒ yǔ】

    成语解释:我与:“与我”的倒装;与:等待。时间不会等待我们的。嗟叹时机错过,追悔不及。

    成语出处:《论语·阳货》:“日月逝矣,岁不我与。”

  • 时不可失【shí bù kě shī】

    成语解释:时:时机,机会;失:错过。抓住时机,不可错过。

    成语出处:《战国策·秦策四》:“臣闻敌不可易,时不可失。”

  • 韦编三绝【wéi biān sān jué】

    成语解释:韦编:用熟牛皮绳把竹简编联起来;三:概数,表示多次;绝:断。编连竹简的皮绳断了三次。比喻读书勤奋。

    成语出处:《史记·孔子世家》:“读《易》,韦编三绝。”

  • 闻鸡起舞【wén jī qǐ wǔ】

    成语解释:听到鸡叫就起来舞剑。后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及时奋起。

    成语出处:《晋书·祖逖传》:“中夜闻荒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 宵衣旰食【xiāo yī gàn shí】

    成语解释:宵:夜间;衣:穿衣;旰:天已晚。天不亮就穿起衣来,时间晚了才吃饭。形容为处理国事而辛勤地工作。

    成语出处:南朝陈·徐陵《陈文帝哀册文》:“勤民听政,旰衣宵食。”

  • 悬梁刺骨【xuán liáng cì gǔ】

    成语解释:形容刻苦学习。

    成语出处:《战国策·秦策一》:“(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太平御览》卷三百六十三引《汉书》:“孙敬字文宝,好学,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寝,以绳系头,悬屋梁。后为当世大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