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出处

  • 百年树人【bǎi nián shù rén】

    成语解释:树:种植,栽培。比喻培养人才是长期而艰巨的事。

    成语出处:《管子·权修》:“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 不辞劳苦【bù cí láo kǔ】

    成语解释:辞:推托。劳苦:劳累辛苦。不逃避劳累辛苦。形容人不怕吃苦,毅力强。

    成语出处:唐·牛肃《纪闻·吴保安》:“今日之事,请不辞劳苦。”

  • 不耻下问【bù chǐ xià wèn】

    成语解释: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

    成语出处:《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 不愤不启【bù fèn bù qǐ】

    成语解释:愤:心里想弄明白而还不明白。启:启发。指不到学生们想弄明白而还没有弄明白时,不去启发他。这是孔子的教学方法。

    成语出处:《论语·述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 不悱不发【bù fěi bù fā】

    成语解释:悱:心里想说而说不出来。发:启发。指不到学生想说而说不出来时,不去启发他。这是孔子的教学方法。

    成语出处:《论语·述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 不教而诛【bù jiào ér zhū】

    成语解释:教:教育;诛:处罚,杀死。不警告就处死。指事先不教育人,一犯错误就加以惩罚。

    成语出处:《荀子·富国》:“故不教而诛,则刑繁而邪不胜;教而不诛,则奸民不惩。”

  • 不见经传【bù jiàn jīng zhuàn】

    成语解释:经传:指被古人尊崇为典范的著作。经传上没有记载。后常指人没有名声或论述没有根据。

    成语出处: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六:“三字虽不见经传,却亦甚雅。”

  • 不知不觉【bù zhī bù jué】

    成语解释:知:知道;觉:觉察。没有意识到,没有觉察到。现多指未加注意。

    成语出处:明·赵弼《两教辨》:“遂使昏愚之徒,听其妖诞,舍正从邪,醉生梦死,不知不觉。尧舜三代以前,未闻有此教。”

  • 百世之师【bǎi shì zhī shī】

    成语解释:世世代代的老师,指才德高尚而永远可为人师表的人。

    成语出处:先秦·孟轲《孟子·尽心下》:“圣人,百世之师也,伯夷、柳下惠是也。”

  • 草草了事【cǎo cǎo liǎo shì】

    成语解释:草草:形容草率、马虎;了:办完,结束。草率地把事情结束了。

    成语出处:明·朱国桢《涌幢小品·实录》:“陈文端请修正史,分各志二十八,务于详备,一志多至四五十万余言。未几,文端薨,各志草草了事。”

  • 春风化雨【chūn fēng huà yǔ】

    成语解释:化:化生和养育。指适宜于草木生长的风雨。比喻良好的薰陶和教育。

    成语出处:《孟子·尽心上》:“有如时春风雨化之者。”

  • 得意门生【dé yì mén shēng】

    成语解释:得意:称心如意;门生:亲授业的弟子或科举中试者对座师的自称。后泛指学生。最满意的弟子或学生。

    成语出处: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他虽和咱们满洲汉军隔旗,却是我第一个得意门生。”

  • 德才兼备【dé cái jiān bèi】

    成语解释:德:品德;才:才能;备:具备。既有好的思想品质,又有工作的才干和能力。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娶小乔》第一折:“江东有一故友,乃鲁子敬,此人才德兼备。”

  • 德高望重【dé gāo wàng zhòng】

    成语解释:德:品德;望:声望。道德高尚,名望很大。

    成语出处:《晋书·简文三子传》:“元显因讽礼官下仪,称已德隆望重,既录百揆,内外群僚皆应尽敬。”

  • 费尽心机【fèi jìn xīn jī】

    成语解释:心机:计谋。挖空心思,想尽办法。

    成语出处:明·王世贞《鸣凤记》第四出:“若不投其所好,怎得重用?因此费尽心机,访得今日是他生日,预差人浇成一对寿烛。”

  • 废寝忘食【fèi qǐn wàng shí】

    成语解释:废:停止。顾不得睡觉,忘记了吃饭。形容专心努力。

    成语出处:南朝·齐·王融《曲水诗》序:“犹且具明废寝,昃晷忘餐。”

  • 敷衍了事【fū yǎn liǎo shì】

    成语解释:敷衍:做事不认真;了:完。指办事马马虎虎,只求应付过去就算完事。

    成语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一回:“也有先作揖,后磕头的,也有磕起头来,再作一个揖的。礼生见他们参差不齐,也只好由他们敷衍了事。”

  • 公门桃李【gōng mén táo lǐ】

    成语解释:公:对人的尊称。尊称某人引进的后辈、栽培的学生。

    成语出处:《资治通鉴·唐纪则天顺圣皇后久视元年》:“或谓仁杰曰:‘天下桃李,悉在公门矣。’”

  • 好为人师【hào wéi rén shī】

    成语解释:喜欢当别人的教师。形容不谦虚,自以为是,爱摆老资格。

    成语出处:《孟子·离娄下》:”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 和蔼可亲【hé ǎi kě qīn】

    成语解释:和蔼:和善。态度温和,容易接近。

    成语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十九回:“原来这唐六轩唐观察为人极其和蔼可亲,见了人总是笑嘻嘻的。”

  • 后继有人【hòu jì yǒu rén】

    成语解释:有后人继承前人的事业。

    成语出处:艾芜《鞍钢呵,我回来了》:“这是后继有人,令人喜悦不止。”

  • 后来居上【hòu lái jū shàng】

    成语解释:后来的超过先前的。有以称赞后起之秀超过前辈。

    成语出处:《史记·汲郑列传》汲黯对汉武帝说:“陛下用群臣,如积薪耳,后来者居上。”

  • 诲人不倦【huì rén bù juàn】

    成语解释:诲:教导。教导人特别耐心,从不厌倦。

    成语出处:《论语·述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 和蔼近人【hé ǎi jìn rén】

    成语解释:和蔼:和善。态度温和,容易接近。

    成语出处:明·李开先《贺邑令贺洪滨奖异序》:“迄今才八阅月,绝从生之文法,除苛细之科条,虽若凛不可犯,而实蔼然可亲。”

  • 教无常师【jiào wú cháng shī】

    成语解释:受教不必有固定的老师。

    成语出处:《书·咸有一德》:“德无常师,主善为师。”

  • 竭尽全力【jié jìn quán lì】

    成语解释:用尽全部力量。

    成语出处:《三国志·魏志·贾逵传》裴松之注引《魏略》:“竭尽心力,奉宣科法。”

  • 尽心竭力【jìn xīn jié lì】

    成语解释:用尽心思,使出全力。形容做事十分努力。

    成语出处:后汉·马融《忠经·武备章》:“行此六者,谓之有利,故得师尽其心,竭其力,致其命。”

  • 兢兢业业【jīng jīng yè yè】

    成语解释:形容做事谨慎、勤恳。

    成语出处:《诗经·大雅·云汉》:“兢兢业业,如霆如雷。”

  • 减师半德【jiǎn shī bàn dé】

    成语解释:谓只学到老师的一半。

    成语出处:宋陈善《扪虱新话·右军书东坡字鲁直诗》:“若乃学退之而不至者为孙樵;学渊明而不至者为白乐天,则以所谓减师半德也耶。”

  • 鞠躬尽瘁【jū gōng jìn cuì】

    成语解释:指恭敬谨慎,竭尽心力。

    成语出处:明·宋濂《先府君蓉峰处士阡表》:“祖妣夫人与显考鞠躬尽瘁,誓勿蹶其门。”

  • 克己奉公【kè jǐ fèng gōng】

    成语解释:克己:约束自己;奉公:以公事为重。克制自己的私心,一心为公。

    成语出处:《后汉书·祭遵传》:“遵为人廉约小心,克己奉公。”

  • 苦口婆心【kǔ kǒu pó xīn】

    成语解释:比喻善意而又耐心地劝导。

    成语出处:《宋史·赵普传》:“忠言苦口,三复来奏。”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泉州道匡禅师》:“问:‘学人根思迟回,乞师曲运慈悲,开一线道。’师曰:‘这个是老婆心。’”

  • 苦心经营【kǔ xīn jīng yíng】

    成语解释:用尽心思去筹划安排。

    成语出处:清·梁启超《新中国未来记》第四回:“但专制政体不除,任凭你君相恁地苦心经营,民力是断不能发达的。”

  • 良工心苦【liáng gōng xīn kǔ】

    成语解释:良工:手艺高明的工匠。形容优秀艺术家的作品,在创作过程中都费尽心思。

    成语出处:唐·杜甫《题李尊师松树障子歌》诗:“已知仙客意相亲,更觉良工心独苦。”

  • 良师益友【liáng shī yì yǒu】

    成语解释:使人得到教益和帮助的好老师和好朋友。

    成语出处:汉·刘向《说苑·说丛》:“贤师良友在其侧,诗书礼乐陈于前,弃而为不善者,鲜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