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出处

  • 车尘马足【chē chén mǎ zú】

    成语解释:①指车马奔波。亦喻人世俗事。②指代车骑。敬称对方时亦用之。

    成语出处:宋·欧阳修《相州昼锦堂记》:“奔走骇汗,羞愧俯伏,以自悔罪于车尘马足之间。”

  • 东西南北【dōng xī nán běi】

    成语解释:指四方、到处、各地、普天下或方向;亦指到处飘泊,行踪不定。

    成语出处:《左传·襄公二十九年》:“东西南北,谁敢安处。” 《礼记·檀弓上》:“今丘(孔子)也,东西南北之人也。”

  • 我行我素【wǒ xíng wǒ sù】

    成语解释:素:平素,向来。不管人家怎样说,仍旧按照自己平素的一套去做。

    成语出处:《礼记·中庸》:“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

  • 一片冰心【yī piàn bīng xīn】

    成语解释:冰心:清洁的心。形容性情淡泊,不求名利。

    成语出处: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诗:“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 悠然自得【yōu rán zì dé】

    成语解释:悠然:安闲舒适的样子;自得:内心得意。形容神态悠闲、心情舒适。

    成语出处:《晋书·隐逸传·杨柯》:“常食粗饮水,衣褐缊袍,人不堪其忧,而柯悠然自得。”

  • 流言蜚语【liú yán fēi yǔ】

    成语解释:毫无根据的话。指背后散布的诽谤性的坏话。

    成语出处:《礼记·儒行》:“久不相见,闻流言不信。”《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乃有蜚语,为恶言闻上。”

  • 泰然自若【tài rán zì ruò】

    成语解释:不以为意,神情如常。形容在紧急情况下沉着镇定,不慌不乱。

    成语出处:鲁人有与曾参同姓者杀人,人告其母曰:‘曾参杀人。’其母织自若也。 《史记·樗里子甘茂列传》有敌忽来,虽矢石至前,泰然自若。 《金史·颜盏门都传》

  • 怡然自乐【yí rán zì lè】

    成语解释:怡然:喜悦的样子。形容高兴而满足。

    成语出处:晋·陶潜《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 安之若素【ān zhī ruò sù】

    成语解释:安:安然,坦然;之:代词,指人或物;素:平常。安然相处,和往常一样,不觉得有什么不合适。

    成语出处:清·范寅《越谚·附论·论堕贫》:“贪逸欲而逃勤苦,丧廉耻而习谄谀,甘居人下,安之若素。”

  • 毫不在意【háo bù zài yì】

    成语解释:丝毫不在乎或不介意

    成语出处:清·钱彩《说岳全传》第一回:“我佛原是个大慈大悲之主,毫不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