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出处

  • 按捺不住【àn nà bù zhù】

    成语解释:按捺:压抑,忍耐。心里急燥,克制不住。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白娘子水镇雷峰塔》:“不想遇着许宣……按捺不住,一时冒范天条。”

  • 百感交集【bǎi gǎn jiāo jí】

    成语解释:感:感想;交:同时发生。各种感触交织在一起。形容感触很多,心情复杂。

    成语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见此茫茫,不觉百端交集,苟未免有情,亦复谁能遣此。”

  • 不关紧要【bù guān jǐn yào】

    成语解释:紧要:急切的,重要的。不重要,不会影响大局。

    成语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十七回:“可见字音一道,乃读书人不可忽略的。大贤学问渊博,故视为无关紧要;我们后学,却是不可少的。”

  • 不能自已【bù néng zì yǐ】

    成语解释:已:停止。指无法控制自己,使激动的情绪平静下来。

    成语出处:唐·卢照邻《寄裴舍人书》:“慨然而咏‘富贵他人合,贫贱亲戚离’,因泣下交颐,不能自已。”

  • 巴巴劫劫【bā bā jié jié】

    成语解释:指心情急切的样子。

    成语出处:元·狄君厚《介子推》第四折:“道他巴巴劫劫背着主公,破破碌碌践红尘。”

  • 蠢蠢欲动【chǔn chǔn yù dòng】

    成语解释:蠢蠢:爬虫蠕动的样子。比喻敌人准备进攻或坏人阴谋捣乱。

    成语出处:南朝·宋·刘敬叔《异苑·句容水脉》:“掘得一黑物,无有首尾,形如数百斛舡,长数十丈,蠢蠢而动。”

  • 擦拳磨掌【cā quán mó zhǎng】

    成语解释:形容准备动武,准备动手干或焦灼不安的样子。

    成语出处:《儿女英雄传》第二五回:“一个个擦拳磨掌,吊胆提心的。”

  • 擦掌磨拳【cā zhǎng mó quán】

    成语解释:形容准备动武,准备动手干或焦灼不安的样子。

    成语出处:《西游记》第二二回:“那大圣护了唐僧……见八戒与那怪交战,就恨得咬牙切齿,擦掌磨拳,忍不住要去打他。”

  • 操之过切【cāo zhī guò qiè】

    成语解释:指处事过于急切。

    成语出处:闻一多《论文艺的民主问题》:“我个人看来,目前的民主运动的确战斗性不够,也许有些老辈人认为操之过切,反而不好。”

  • 待时而动【dài shí ér dòng】

    成语解释:等待时机然后行动。

    成语出处:《周易·系辞下》:“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 当务之急【dāng wù zhī jí】

    成语解释:当务:指应当办理的事。当前任务中最急切要办的事。

    成语出处:《孟子·尽心上》:“知者无不知也,当务之为急;仁者无不爱也,急亲贤之为务。”

  • 恨铁不成钢【hèn tiě bù chéng gāng】

    成语解释:形容对所期望的人不争气不上进感到不满,急切希望他变好。

    成语出处:只为宝玉不上进,所以时常恨他,也不过是‘恨铁不成钢’的意思。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96回

  • 缓步代车【huǎn bù dài chē】

    成语解释:缓:舒缓不急切。慢步行走以代乘车。

    成语出处:唐·魏徴《隋书·刘炫传自赞》:“玩文史以恰神,阅鱼鸟以散虑,观省野物,登临园沼,缓步代车,无事为责。”

  • 惶恐不安【huáng kǒng bù ān】

    成语解释:内心害怕,十分不安。

    成语出处:《汉书·王莽传下》:“人民正营,无所措手足。”唐·颜师古注:“正营,惶恐不安之意也。”

  • 火烧眉毛【huǒ shāo méi máo】

    成语解释:火烧到眉毛。比喻事到眼前,非常急迫。

    成语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十六:“问:‘如何是急切一句?’诗曰:‘火烧眉毛。’”

  • 急如星火【jí rú xīng huǒ】

    成语解释:星火:流星。象流星的光从空中急闪而过。形容非常急促紧迫。

    成语出处:晋·李密《陈情表》:“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 急于求成【jí yú qiú chéng】

    成语解释:不顾一切地想马上取得成效。

    成语出处: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5回:“二都督道:‘急切不得下手!’”

  • 急不可待【jí bù kě dài】

    成语解释:急得不能等待。形容心怀急切或形势紧迫。

    成语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青蛾》:“逆害饮食,但思鱼羹,而近地则无,百里外始可购致。时厮骑皆被差遣。生性纯孝,急不可待,怀赀独往。”

  • 箭在弦上【jiàn zài xián shàng】

    成语解释:箭已搭在弦上。比喻为形势所迫,不得不采取某种行动。

    成语出处:三国魏·陈琳《为袁绍檄豫州》注引《魏志》:“矢在弦上,不可不发。”

  • 惊魂未定【jīng hún wèi dìng】

    成语解释:指受惊后心情还没有平静下来。

    成语出处:宋·苏轼《谢量移汝州表》:“只影自怜,命寄江湖之上;惊魂未定,梦游缧绁之中。”

  • 汲汲皇皇【jí jí huáng huáng】

    成语解释:急切匆忙。

    成语出处:宋·陆九渊《与周元忠》:“疑而后释,屯释之极,必有汲汲皇皇,不敢顷刻自安之意,乃能解释。”

  • 汲汲忙忙【jí jí máng máng】

    成语解释:行动急迫或事情繁忙。

    成语出处:

  • 急不及待【jí bù jí dài】

    成语解释:急得不能等待。形容心怀急切或形势紧迫。同“急不可待”。

    成语出处:清·无垢道人《八仙全传》第44回:“但他顽心太重,同时就急不及待把那盒子开了开来。”

  • 急不可耐【jí bù kě nài】

    成语解释:急得不能等待。形容心怀急切或形势紧迫。

    成语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十四回:“六个人刚刚坐定,胡统领已急不可耐,头一个开口就说:‘我们今日非往常可比,须大家尽兴一乐。’”

  • 慷慨激昂【kāng kǎi jī áng】

    成语解释:精神振奋,情绪激昂,充满正气。

    成语出处:汉·李陵《录别诗》:“悲意何慷慨,清歌正激扬。”唐·柳宗元《上权舆补阙温卷决进退启》:“今将慷慨激昂,奋攘布衣,纵谈作者之筵,曳裾名卿之门。”

  • 刻不容缓【kè bù róng huǎn】

    成语解释:指形势紧迫,一刻也不允许拖延。

    成语出处:宋·周密《齐东野语》:“帝王即位,即是好日,兼官历又吉,何疑?事不容缓。”

  • 迫在眉睫【pò zài méi jié】

    成语解释:形容事情已到眼前,情势十分紧迫。

    成语出处:《庄子·庚桑楚》:“曰:向吾见若眉睫之间。”《列子·仲尼》:“远在八荒之外,近在眉睫之内。”

  • 千钧一发【qiān jūn yī fà】

    成语解释:比喻情况万分危急。

    成语出处:《汉书·枚乘传》:“夫以一缕之任,系千钧之重,上悬无极之高,下垂不测之渊,虽甚愚之人,犹知哀其将绝也。”唐·韩愈《与孟尚书书》:“其危如一发引千钧。”

  • 求贤如渴【qiú xián rú kě】

    成语解释:慕求贤人,如渴思饮。形容求贤心情十分迫切。

    成语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周举传》:“昔在前世,求贤如渴。”

  • 燃眉之急【rán méi zhī jí】

    成语解释:燃:烧。火烧眉毛那样紧急。形容事情非常急迫。

    成语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十六:“问:‘如何是急切一句?’师曰:‘火烧眉毛。’”《文献通考·市籴二》:“元祐初,温公入相,诸贤并进用,革新法之病民者,如救眉燃,青苗、助役其尤也。”

  • 如饥如渴【rú jī rú kě】

    成语解释:形容迫切的心情或要求。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六十二回:“宋江陪笑道:‘怎敢相戏。实慕员外威德,如饥如渴。万望不弃鄙处,为山寨之主,早晚共听严命。’”

  • 如渴如饥【rú kě rú jī】

    成语解释:形容迫切的心情或要求。同“如饥如渴”。

    成语出处:三国·魏·嵇康《兄秀才公穆入军赠诗》:“思我良朋,如渴如饥,愿言不获,怆矣其悲。”

  • 挖耳当招【wā ěr dāng zhāo】

    成语解释:人家用手挖耳朵,却以为是在招唤自己。比喻希望达到目的的心情非常迫切。

    成语出处: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吴衙内邻舟赴约》:“那吴衙内记挂着贺小姐,一夜卧不安稳。早上贺司户相邀,正是挖耳当招。”

  • 危如累卵【wēi rú lěi luǎn】

    成语解释:比喻形势非常危险,如同堆起来的蛋,随时都有塌下打碎的可能。

    成语出处:《韩非子·十过》:“其君之危,犹累卵也。”《史记·范睢蔡泽列传》:“秦王之国,危于累卵,得臣则安。”

  • 无明业火【wú míng yè huǒ】

    成语解释:指怒火。

    成语出处:金·马钰《满庭芳·赠赵雷二先生》词:“休起无明业火,更休思,名利相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