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出处

  • 笔下生花【bǐ xià shēng huā】

    成语解释:比喻文人才思俊逸,写作的诗文极佳。

    成语出处: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下》:“李太白少时梦所用之笔头上生花,后天才赡逸,名闻天下。”

  • 出言成章【chū yán chéng zhāng】

    成语解释:本意是出言便成为规范,后多用以形容文思敏捷。

    成语出处:《诗经·小雅·都人士》:“彼都人士,狐裘黄黄,其容不改,出言成章。”

  • 才华横溢【cái huá héng yì】

    成语解释:才华:表现于外的才能。多指文学艺术方面而言,很有才华。

    成语出处:清·曾国藩《曾国藩家书·道光26年4月16日》:“温弟时文已才华横溢,长安诸友多称赏之。”

  • 才高七步【cái gāo qī bù】

    成语解释:形容才思敏捷。

    成语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文帝(曹丕)尝令东阿王(丕弟曹植)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箕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 彩笔生花【cǎi bǐ shēng huā】

    成语解释:比喻才思有很大的进步。

    成语出处:元·汤式《赏花时·戏贺友人新娶》:“翠袖分香行处有,彩笔生花梦境熟。”

  • 斗酒百篇【dǒu jiǔ bǎi piān】

    成语解释:饮一斗酒,作百篇诗。形容才思敏捷。

    成语出处:唐·杜甫《饮中八仙歌》:“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 对客挥毫【duì kè huī háo】

    成语解释:比喻文思敏捷。毫,毛笔。

    成语出处:宋·黄庭坚《病起荆江即事》诗之八:“闭门觅句陈无己,对客挥毫秦少游。”

  • 光风霁月【guāng fēng jì yuè】

    成语解释:光风:雨后初晴时的风;霁:雨雪停止。形容雨过天晴时万物明净的景象。也比喻开阔的胸襟和心地。

    成语出处:宋·黄庭坚《豫章集·濂溪诗序》:“舂陵周茂叔,人品甚高,胸怀洒落,如光风霁月。”

  • 恍然大悟【huǎng rán dà wù】

    成语解释:恍然:猛然清醒的样子;悟:心里明白。形容一下子明白过来。

    成语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五:“简蒙指教,豁然大悟。”

  • 豁然开朗【huò rán kāi lǎng】

    成语解释:豁然:形容开阔;开朗:开阔明亮。从黑暗狭窄变得宽敞明亮。比喻突然领悟了一个道理。

    成语出处:晋·陶潜《桃花园记》:“极初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 锦心绣口【jǐn xīn xiù kǒu】

    成语解释:形容文思优美,词藻华丽。

    成语出处:唐·柳宗元《乞巧文》:“骈四骊六,锦心绣口,宫沉羽振,笙簧触手。”

  • 锦心绣腹【jǐn xīn xiù fù】

    成语解释:形容优美的文思,华丽的辞藻。

    成语出处:元·汤式《一枝花·冬景题情》套曲:“他有那锦心绣腹,我有那冰肌玉骨。”

  • 锦胸绣口【jǐn xiōng xiù kǒu】

    成语解释:犹言锦心绣口。形容文思优美,词藻华丽。

    成语出处:清·湘灵子《轩亭冤》序:“锦胸绣口,居然妙绪环生。”

  • 灵机一动【líng jī yī dòng】

    成语解释:急忙中转了一下念头(多指临时想出了一个办法)。

    成语出处: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四卷:“俄延了半响,忽然灵机一动,心中悟将过来。”

  • 七步之才【qī bù zhī cái】

    成语解释:形容才思敏捷。

    成语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

  • 七步成章【qī bù chéng zhāng】

    成语解释:称人才思敏捷。同“七步成诗”。

    成语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十九回:“丕又曰:‘七步成章,吾犹以为迟。汝能应声而作诗一首否?’”

  • 七步成诗【qī bù chéng shī】

    成语解释:称人才思敏捷。

    成语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

  • 燃萁之敏【rán qí zhī mǐn】

    成语解释:后因以之喻文思敏捷。

    成语出处:相传三国魏曹植在其兄曹丕的胁迫下七步成诗,诗中有“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语。宋·宁参《白水县斋十咏》序:“曾无击钵之音,但愧燃萁之敏。”

  • 日试万言【rì shì wàn yán】

    成语解释:一日写上万字的文章。形容富有才华,思路敏捷。

    成语出处:唐·李白《与韩荆州书》:“必若接之以高宴,纵之以清谈,请日试万言,倚马可待。”

  • 生花妙笔【shēng huā miào bǐ】

    成语解释:比喻杰出的写作才能。

    成语出处: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梦笔头生花》:“李太白少时,梦所用之笔头上生花后天才赡逸,名闻天下。”

  • 生花之笔【shēng huā zhī bǐ】

    成语解释:比喻杰出的写作才能。

    成语出处: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梦笔头生花》:“李太白少时,梦所用之笔头上生花后天才赡逸,名闻天下。”

  • 思如涌泉【sī rú yǒng quán】

    成语解释:才思犹如喷出的泉水。形容人的才思敏捷,才力充沛。

    成语出处:《旧唐书·苏颋传》:“舍人思如涌泉,峤所不及也。”

  • 唾地成文【tuò dì chéng wén】

    成语解释:形容文思敏捷。

    成语出处:唐·冯贽《云仙杂记》有“唾地成文”一目,赞李贺云:“有人谒李贺,见其久而不言,唾地者三,俄而成文三篇。”

  • 文不加点【wén bù jiā diǎn】

    成语解释:点:涂上一点,表示删去。文章一气呵成,无须修改。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技巧纯熟。

    成语出处:汉·祢衡《鹦鹉赋序》:“衡因为赋,笔不停辍,文不加点。”

  • 五步成诗【wǔ bù chéng shī】

    成语解释:唐史青能五步成诗。后用以比喻才思敏捷。

    成语出处:清·沈炳震《唐诗金粉·敏悟》:“青上书自荐能诗,云:‘子建七步,臣五步之内可塞明诏。’明皇试以除夕、上元、竹火笼等诗,应口而出。上称赏,授以官。”今存《应诏赋得除夜》一首,见《全唐诗》卷一一五。

  • 下笔成章【xià bǐ chéng zhāng】

    成语解释:一挥动笔就写成文章。形容写文思敏捷。

    成语出处:三国魏·曹植《王仲宣诔》:“发言可咏,下笔成篇。”《三国志·魏书·陈思王植传》:“言出为论,下笔成章。”

  • 行云流水【xíng yún liú shuǐ】

    成语解释:形容文章自然不受约束,就象漂浮着的云和流动着的水一样。

    成语出处:宋·苏轼《答谢民师书》:“所示书教及诗赋杂文,观之熟矣;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止于不可不止。”

  • 言语妙天下【yán yǔ miào tiān xià】

    成语解释:形容言语非常精妙。

    成语出处:《汉书·贾捐之传》:“君房下笔,言语妙天下。”

  • 一气呵成【yī qì hē chéng】

    成语解释:一口气做成。形容文章结构紧凑,文气连贯。也比喻做一件事安排紧凑,迅速不间断地完成。

    成语出处:明·胡应麟《诗薮·近体中》:“若‘风急天高’,则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而实一意贯串,一气呵成。”

  • 倚马可待【yǐ mǎ kě dài】

    成语解释:倚在即将出发的战马前起草文件,可以等着完稿。比喻文章写得快。

    成语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桓宣武北征,袁虎时从,被责免官,会须露布文,唤袁倚马前令作,手不掇笔,俄得七纸,殊可观。”

  • 源泉万斛【yuán quán wàn hú】

    成语解释:比喻文思涌溢。

    成语出处:宋·苏轼《文说》:“吾文如万斛泉源,不择地而出。”

  • 一挥九制【yī huī jiǔ zhì】

    成语解释:一提笔就能写出九道制书。指文思敏捷。

    成语出处:宋·欧阳修《集贤院学士刘公墓志铭》:“尝直紫微阁,一日追封皇子公主九人,公方将下直,为之立马却坐,一挥九制数千言,文辞典雅,各得具体。”

  • 倚马千言【yǐ mǎ qiān yán】

    成语解释:倚马:靠着战马。倚靠在即将出发的战马前起草文件,千言立就。形容才思敏捷。

    成语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桓宣武[桓温]北征,袁虎时从,被责免官。会须露布文,唤袁[袁宏]倚马前令作。手不掇笔,俄得七纸,殊可观。”

  • 援笔成章【yuán bǐ chéng zhāng】

    成语解释:援笔:拿起笔来。拿起笔来就写文章。形容文思敏捷。

    成语出处:唐·蒋防《霍小玉传》:“生素多才思,援笔成章。”

  • 冰肌玉骨【bīng jī yù gǔ】

    成语解释:冰:晶莹。肌骨如同冰玉一般。形容女子肌肤莹洁光滑。

    成语出处:宋·苏轼《洞仙歌》词:“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