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出处

  • 背道而驰【bèi dào ér chí】

    成语解释:背:背向;道:道路;驰:奔跑。朝相反的方向跑去。比喻彼此的方向和目的完全相反。

    成语出处:唐·柳宗元《〈杨评事文集〉后序》:“其余各探一隅,相与背驰于道者,其去弥远。”

  • 不知去向【bù zhī qù xiàng】

    成语解释:向:方向。不知道哪里去了。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一回:“宣王问曰:‘如今红衣小儿何在?’答曰:‘自教歌之后,不知去向。’”

  • 播穅眯目【bō kāng mǐ mù】

    成语解释:散布糠屑以迷人目。比喻被外物蒙蔽而迷失方向。

    成语出处:《庄子天运》:“夫播穅眯目,则天地四方易位矣。”

  • 础润而雨【chǔ rùn ér yǔ】

    成语解释:柱子的基石润湿了,就是要下雨的征候。比喻见到一点迹象,就能知道它的发展方向。

    成语出处:《淮南子·说林训》:“山云蒸,柱础润。”宋·苏洵《辨奸论》:“月晕而风,础润而雨,人人知之。”

  • 础泣而雨【chǔ qì ér yǔ】

    成语解释:柱子的基石泣湿了,就是要下雨的征候。比喻见到一点迹象,就能知道它的发展方向。

    成语出处:宋·苏洵《辨奸论》:“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 登木求鱼【déng mù qiú yú】

    成语解释:登:攀;木:树。爬到树上找鱼。比喻方向、方法不对,无法达到目的。

    成语出处:宋·苏辙《次韵吴厚秀才见录》:“登木求鱼知我掘,循巢觅兔笑君疏。”

  • 捉摸不定【zhuō mō bù dìng】

    成语解释:估量不透。捉摸:猜测,预料。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回:“却说朱武、杨春两个正在寨里猜疑,捉摸不定。”

  • 大政方针【dà zhèng fāng zhēn】

    成语解释:重大的政策与措施,引导事业前进的方向和指针。

    成语出处: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38回:“颇欲展施抱负,造成一法制国,所以一经就任,便草就大政方针宣言书,拟向国会宣布。”

  • 变化无方【biàn huà wú fāng】

    成语解释:方:方向。善于变化而没有固定的方向和程式。形容变化灵活,捉摸不定。

    成语出处:曹公善用兵,变化无方,众虽小,未可轻也,不如以久持之。 《三国志·魏志·袁绍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