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出处

  • 哀感天地【āi gǎn tiān dì】

    成语解释:形容极其哀痛,使天地都为之感动。

    成语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一:“王闻失声号恸,哀感天地。”

  • 百感交集【bǎi gǎn jiāo jí】

    成语解释:感:感想;交:同时发生。各种感触交织在一起。形容感触很多,心情复杂。

    成语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见此茫茫,不觉百端交集,苟未免有情,亦复谁能遣此。”

  • 触物伤情【chù wù shāng qíng】

    成语解释:触:触动,感动。看到某一景物内心感到悲伤。

    成语出处:晋·张载《七哀诗二首》:“哀人易感伤,触物增悲心。”

  • 睹物伤情【dǔ wù shāng qíng】

    成语解释:看到东西就因想起它的主人而伤感动情。形容深切的怀念。睹:看见。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一:“今虽年久,尚然记忆。睹物伤情,不觉哀泣。”

  • 感激涕零【gǎn jī tì líng】

    成语解释:涕:眼泪;零:落。因感激而流泪。形容极度感激。

    成语出处:唐·刘禹锡《平蔡行》诗:“路旁老人忆旧事,相与感激皆涕零。”

  • 感天动地【gǎn tiān dòng dì】

    成语解释:使苍天和大地为之感动。形容诚意感人至深。亦比喻使无情天地受感动。形容冤屈极大。

    成语出处:《列子·黄帝篇》:“夫至信之人,可以感物也。动天地,感鬼神,横六合,而无逆者,岂但履危险,入水火而已哉?”

  • 感人肺腑【gǎn rén fèi fǔ】

    成语解释:使人内心深深感动。

    成语出处:唐 刘禹锡《唐故相国李公集记》:“今考其文至论事疏,感人肺肝,毛发皆耸。”

  • 感人肺肝【gǎn rén fèi gān】

    成语解释:形容使人的内心深受感动。

    成语出处:唐·刘禹锡《唐故相国李公集纪》:“今考其文至论事疏,感人肺肝,毛发皆耸。”

  • 感人心脾【gǎn rén xīn pí】

    成语解释:形容使人的内心深受感动。

    成语出处:清·顾彩《焚琴子传》:“[琴子]为诗文,下笔累千言,皆感人心脾。”

  • 感深肺腑【gǎn shēn fèi fǔ】

    成语解释:犹言感人肺腑。形容使人的内心深受感动。

    成语出处:《官场现形记》第十八回:“过道台听了,心上甚是钦佩;又想起刚才相待的情形,竟是感深肺腑,一心一意想要竭力报效。”

  • 感激不尽【gǎn jī bù jìn】

    成语解释:感激的心情没有穷尽。形容非常感激。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喻世明言》卷八:“驿官传扬都督之命,将十千钱赠为路费,又备下一辆车儿,差人夫送至姚州普淜驿中居住,张氏心中感激不尽。”

  • 绘声绘色【huì shēng huì sè】

    成语解释:把人物的声音、神色都描绘出来了。形容叙述或描写生动逼真。

    成语出处: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17回:“绘声绘影,能令阅者拍案叫绝。”

  • 绘声绘影【huì shēng huì yǐng】

    成语解释:形容叙述或描写生动逼真。

    成语出处:清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第五卷:“绘声绘影,字字阴森,绿人毛发,真乃笔端有鬼。”

  • 可歌可泣【kě gē kě qì】

    成语解释:值得歌颂、赞美,使人感动流泪。形容英勇悲壮的感人事迹。

    成语出处:《周易·中孚》:“得敌,或鼓或罢,或泣或歌。” 明·海瑞《方孝孺临麻姑仙坛记跋》:“国初方列之概,无异平原复生。追念及之,可歌可泣。”

  • 口若悬河【kǒu ruò xuán hé】

    成语解释:讲起话来滔滔不绝,象瀑布不停地奔流倾泻。形容能说会辨,说起来没个完。

    成语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郭子玄语议如悬河泻水,注而不竭。”唐·韩愈《石鼓歌》:“安能以此上论列,愿借辩口如悬河。”

  • 口齿伶俐【kǒu chǐ líng lì】

    成语解释:口齿:说话、言谈;伶俐:聪明,灵活。谈吐麻利,应付自如。形容口才好。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十三回:“宝玉素日虽然口角伶俐,此时一心却为金钏儿感伤,恨不得也身亡命殒。”

  • 热泪盈眶【rè lèi yíng kuàng】

    成语解释:盈:充满;眶:眼眶。因感情激动而使眼泪充满了眼眶,形容感动至极或非常悲伤。

    成语出处:姚雪垠《李自成》:“崇祯继续向祖宗祷告,满怀凄怆,热泪盈眶,几乎忍不住要在祖宗前痛哭一场。”

  • 声泪俱下【shēng lèi jù xià】

    成语解释:一边说一边哭。形容极其悲恸。

    成语出处:《晋书·王彬传》:“因勃然数敦曰:‘兄抗旌犯顺,杀戮忠良,谋图不轨,祸及门户。’音辞慷慨,声泪俱下。”

  • 思绪万千【sī xù wàn qiān】

    成语解释:思绪:思想的头绪。万千:极多。指思想的头绪相当多,思虑复杂多端。

    成语出处:

  • 天花乱坠【tiān huā luàn zhuì】

    成语解释:传说梁武帝时有个和尚讲经,感动了上天,天上纷纷落下花来。形容说话有声有色,极其动听(多指夸张而不符合实际)。

    成语出处:《心地观经·序品》:“六欲诸天来供养,天华(花)乱坠遍虚空。”

  • 震撼人心【zhèn hàn rén xīn】

    成语解释:指某件事对人内心震动很大。

    成语出处:

  • 抱头大哭【bào tóu dà kū】

    成语解释:形容非常伤心或很是感动的样子。

    成语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两人抱头大哭,哭了一场坐下。”

  • 悲喜交集【bēi xǐ jiāo jí】

    成语解释:悲伤和喜悦的心情交织在一起。

    成语出处:《晋书·王廙传》:“当大明之盛,而守局遐外,不得奉瞻大礼,闻问之日,悲喜交集。”

  • 百端交集【bǎi duān jiāo jí】

    成语解释:无数感想交互汇集,形容感慨万千。

    成语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卫洗马初欲渡江,形神惨悴,语左右云:‘见此芒芒,不觉百端交集,苟未免有情,亦复谁能遣此!’”

  • 抱头痛哭【bào tóu tòng kū】

    成语解释:指十分伤心或感动,抱头大哭。

    成语出处:清·刘鹗《老残游记》第四回:“这里于家父子同他家里人抱头痛哭。”

  • 出口成章【chū kǒu chéng zhāng】

    成语解释:说出话来就成文章。形容文思敏捷,口才好。

    成语出处:《诗经·小雅·都人士》:“彼都人士,狐裘黄黄,其容不改,出言成章。”

  • 高谈阔论【gāo tán kuò lùn】

    成语解释:多指不着边际地大发议论。

    成语出处:元·贾仲名《对玉梳》第一折:“倚仗着高谈阔论,全用些野狐涎,扑子弟、打郎君。”

  • 动人心魄【dòng rén xīn pò】

    成语解释:魄:迷信者指依附人形体而存在的精神。形容使人感动或令人震惊。

    成语出处: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24回:“那秦淮到了有月色的时候,越是夜色已深,更有那细吹细唱的船来,凄清委婉,动人心魄。”

  • 妙语连珠【miào yǔ lián zhū】

    成语解释:连珠:串珠。巧妙风趣的话一个接一个。

    成语出处: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二卷第54章:“他出口成章,妙语连珠,常常使众人大饱耳福。”

  • 有声有色【yǒu shēng yǒu sè】

    成语解释:形容说话或表演精彩生动。

    成语出处:清·洪亮吉《北江诗话》卷一:“写月有声有色如此,后人复何着笔耶?”

  • 滔滔不绝【tāo tāo bù jué】

    成语解释:滔滔:形容流水不断。象流水那样毫不间断。指话很多,说起来没个完。

    成语出处:五代后周·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走丸之辩》:“张九龄善谈论,每与宾客议论经旨,滔滔不竭,如下阪走丸也。”

  • 感人至深【gǎn rén zhì shēn】

    成语解释:指受到的感动特别深。至深:特别深切。

    成语出处:

  • 动人心脾【dòng rén xīn pí】

    成语解释:形容使人感动与震惊

    成语出处:郑振铎《插图本中国文学史·先秦的散文》:“他们的长处,在于能够度察天下的大势而出之以引人入胜的妙喻好句,出之以动人心脾的危辞险语。”

  • 能言善道【néng yán shàn dào】

    成语解释:道:说,讲。形容口齿伶俐,很会说话

    成语出处: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上册:“由于他绝顶聪明,善于识人,而且能言善道,手面大方,所以三年满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