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出处

  • 哀鸿遍野【āi hóng biàn yě】

    成语解释:哀鸿:哀鸣的鸿雁。比喻啼饥号寒的灾民。比喻在天灾人祸中到处都是流离失所、呻吟呼号的饥民。

    成语出处:《诗经·小雅·鸿雁》:“鸿雁于飞,哀鸣嗷嗷。”

  • 傲雪凌霜【ào xuě líng shuāng】

    成语解释:形容不畏霜雪严寒,外界条件越艰苦越有精神。比喻经过长期磨练,面对冷酷迫害或打击毫不示弱、无所畏惧。傲,傲慢、蔑视。

    成语出处:宋·杨无咎《柳梢青》:“傲雪凌霜,平欺寒力,搀借春光。”

  • 碧海青天【bì hǎi qīng tiān】

    成语解释:原是形容嫦娥在广寒宫夜夜看着空阔的碧海青天,心情孤寂凄凉。后比喻女子对爱情的坚贞。

    成语出处:唐·李商隐《嫦娥》:“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 不牧之地【bù mù zhī dì】

    成语解释:不能牧养牛马的地。指荒地。

    成语出处:汉·桓宽《盐铁论·论功》:“不牧之地,不羁之民。”

  • 不毛之地【bù máo zhī dì】

    成语解释:不生长草木庄稼的荒地。形容荒凉、贫瘠。

    成语出处:《公羊传·宣公十二年》:“锡(赐)之不毛之地.”

  • 败井颓垣【bài jǐng tuí yuán】

    成语解释:犹言房毁墙坍。形容村舍荒凉。

    成语出处:鲁迅《集外集·诗》:“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 苍翠欲滴【cāng cuì yù dī】

    成语解释:苍翠:深绿。形容草木等绿色植物仿佛饱含水份一样。

    成语出处:宋·郭熙《山川训》:“春山澹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欲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

  • 春风化雨【chūn fēng huà yǔ】

    成语解释:化:化生和养育。指适宜于草木生长的风雨。比喻良好的薰陶和教育。

    成语出处:《孟子·尽心上》:“有如时春风雨化之者。”

  • 春光明媚【chūn guāng míng mèi】

    成语解释:明媚:美好,可爱。形容春天的景物鲜明可爱。

    成语出处:元·宋方壶《斗鹌鹑·踏青》套曲:“时遇着春光明媚,人贺丰年,民乐雍熙。”

  • 春和景明【chūn hé jǐng míng】

    成语解释:春光和煦,风景鲜明艳丽。

    成语出处:宋·范仲淹《岳阳楼记》:“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 春华秋实【chūn huá qiū shí】

    成语解释:华:花。春天开花,秋天结果。比喻人的文采和德行。现也比喻学习有成果。

    成语出处:《后汉书》第五十二卷:“春发其华,秋收其实,有始有极,爱登其质。”

  • 春意盎然【chūn yì àng rán】

    成语解释:春意:春天的气象。盎然:丰满、浓厚的样子。形容春天的气氛很浓。

    成语出处:季羡林《难忘的一家人》:“此时宴会厅里,必然是笑声四起,春意盎然,情谊脉脉,喜气融融。”

  • 惨绿愁红【cǎn lü chóu hóng】

    成语解释:红、绿:指花、叶。指经过风雨摧残的残花败叶。多寄以对身世凄凉的感情。

    成语出处:宋·柳永《定风波》词:“自春来,惨绿愁红,芳心是事可可。”

  • 愁红惨绿【chóu hóng cǎn lü】

    成语解释:红、绿:指花、叶。指经过风雨摧残的残花败叶。多寄以对身世凄凉的感情。

    成语出处:宋·柳永《定风波》词:“自春来,惨绿愁红,芳心是事可可。”宋·辛弃疾《鹧鸪天·赋牡丹》词:“愁红惨绿今宵看,恰似吴宫教阵图。”

  • 愁红怨绿【chóu hóng yuàn lǜ】

    成语解释:红、绿:指花、叶。指经过风雨摧残的残花败叶。多寄以对身世凄凉的感情。

    成语出处:宋·范成大《窗前木芙蓉》诗:“更凭青女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看。”

  • 倒海翻江【dǎo hǎi fān jiāng】

    成语解释:形容力量或声势非常浩大。

    成语出处:宋·陆游《夜宿阳山矶》诗:“五更颠风吹急雨,倒海翻江洗残暑。”

  • 滴水成冰【dī shuǐ chéng bīng】

    成语解释:水滴下去就结成冰。形容天气十分寒冷。

    成语出处:宋·钱易《南部新书》:“严冬冱寒,滴水成冰。”

  • 鹅毛大雪【é máo dà xuě】

    成语解释:像鹅毛一样的雪花。形容雪下得大而猛。

    成语出处:唐·白居易《雪夜喜李郎中见访》:“可怜今夜鹅毛雪,引得高情鹤氅人。”

  • 风和日丽【fēng hé rì lì】

    成语解释:和风习习,阳光灿烂。形容晴朗暖和的天气。

    成语出处:清·吴趼人《痛史》:“是日风和日丽,众多官员,都来祭奠。”

  • 风吹雨打【fēng chuī yǔ dǎ】

    成语解释:原指花木遭受风雨摧残。比喻恶势力对弱小者的迫害。也比喻严峻的考验。

    成语出处:唐·杜甫《三绝句》:“不如醉里风吹尽,可忍醒时雨打稀。”

  • 风平浪静【fēng píng làng jìng】

    成语解释:指没有风浪。比喻平静无事。

    成语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七:“僧问:‘风恬浪静时如何?’师曰:‘吹倒南墙。’”

  • 风雨交加【fēng yǔ jiāo jiā】

    成语解释:又是刮风,又是下雨。比喻几种灾难同时袭来。

    成语出处:清 梁章钜《浪迹续谈 除夕元旦两诗》:“冬至前后,则连日阴噎,风雨交加,逾月不止。”

  • 风雪交加【fēng xuě jiāo jiā】

    成语解释:风和雪同时袭来。

    成语出处:元 程文海《浣溪沙 题湘水行吟》词:“风雪交加冻不醒,抱琴谁共赏《湘灵》。”

  • 风雨凄凄【fēng yǔ qī qī】

    成语解释:凄凄:寒冷。风雨交加,清冷凄凉。

    成语出处:《诗经·郑风·风雨》:“风雨凄凄,鸡鸣喈喈。”

  • 浮光掠影【fú guāng lüè yǐng】

    成语解释:水面的光和掠过的影子,一晃就消逝。比喻观察不细致,学习不深入,印象不深刻。

    成语出处:唐·禇亮《临高台》诗:“浮光随日度,漾影逐波深。”

  • 海阔天空【hǎi kuò tiān kōng】

    成语解释:象大海一样辽阔,象天空一样无边无际。形容大自然的广阔。比喻言谈议论等漫无边际,没有中心。

    成语出处:唐·玄览诗:“大海从鱼跃,长空任鸟飞。”

  • 海市蜃楼【hǎi shì shèn lóu】

    成语解释:蜃:大蛤。原指海边或沙漠中,由于光线的反向和折射,空中或地面出现虚幻的楼台城郭。现多比喻虚无缥渺的事物。

    成语出处:《史记·天官书》:“海旁蜃气象楼台,广野气成宫阙然。”《隋唐遗事》:“此海市蜃楼比耳,岂长久耶?”

  • 浩浩荡荡【hào hào dàng dàng】

    成语解释:原形容水势广大的样子。后形容事物的广阔壮大,或前进的人流声势浩大。

    成语出处:《尚书·尧典》:“汤汤洪水方割,荡荡怀山襄陵,浩浩滔天。”宋·范仲淹《岳阳楼记》:“浩浩荡荡,横夫际涯。”

  • 浩如烟海【hào rú yān hǎi】

    成语解释:浩:广大;烟海:茫茫大海。形容典籍、图书等极为丰富。

    成语出处:隋·释真观《梦赋》:“若夫正法宏深,妙理难寻,非生非灭,非色非心,浩如沧海,郁如邓林。”

  • 湖光山色【hú guāng shān sè】

    成语解释:湖的风光,山的景色。指有水有山,风景秀丽。

    成语出处:宋·吴自牧《梦梁录·五代人物》:“杭城湖光山色之秀,锺为人物,所以清奇特,为天下寇。”

  • 花红柳绿【huā hóng liǔ lǜ】

    成语解释:红红的花,绿绿的柳条。形容颜色鲜艳纷繁

    成语出处:五代·前蜀·魏承班《生查子》词:“花红柳绿间晴空。”

  • 花团锦簇【huā tuán jǐn cù】

    成语解释:锦:有文彩的丝织品;簇:丛聚。形容五彩缤纷,十分鲜艳多彩的景象。也形容文章辞藻华丽。

    成语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十七:“自余是什么亲拟,将有限身心向无限中用,……。若无恁么事,饶你攒花簇锦,亦无用处。”

  • 花枝招展【huā zhī zhāo zhǎn】

    成语解释:招展:迎风摆动的样子。形容打扮得十分艳丽。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二回:“袭人等捧过茶来,才吃了一口,平儿也打扮的花枝招展的来了。”

  • 寒冬腊月【hán dōng là yuè】

    成语解释:腊月:农历十二月。指冬季最寒冷的腊月天。

    成语出处:汉·无名氏《别诗(骨肉缘枝叶)》:“征夫怀远路,游子恋故乡。寒冬十二月,晨起践严霜。”

  • 荆棘丛生【jīng jí cóng shēng】

    成语解释:荆棘:荆条蒺藜;丛:聚集成堆。荆蔓蒺藜成群地生长出来。比喻前进道路阻碍很大,困难极多。

    成语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68回:“此时家难未靖,荆棘丛生,一经还乡,存亡莫保,臣稍知利害,岂肯自投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