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出处

  • 诚心诚意【chéng xīn chéng yì】

    成语解释:形容十分真挚诚恳。

    成语出处:《后汉书·马援传》:“开心见诚,无所隐伏。”

  • 诚至金开【chéng zhì jīn kāi】

    成语解释: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成语出处:杨靖宇《中朝民族联合抗日歌》:“事在人为,诚至金开,自有曙光逢。”

  • 光明磊落【guāng míng lěi luò】

    成语解释:磊落:心地光明坦白。胸怀坦白,正大光明。

    成语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聂小倩》:“公子光明磊落,为天人所钦瞩。”

  • 和睦相处【hé mù xiāng chǔ】

    成语解释:彼此和好地相处。

    成语出处:左丘明《左传·成公六年》:“上下和睦,周旋不逆。”

  • 后患无穷【hòu huàn wú qióng】

    成语解释:以后的祸害没有个完。

    成语出处:夫刘备,人杰也。今不击,必有后患。 《三国志·魏志·武帝纪》

  • 季布一诺【jì bù yī nuò】

    成语解释:季布:人名,很讲信用,从不食言。季布的承诺。比喻极有信用,不食言。

    成语出处:《史记·季布栾列传》:“曹丘至,即揖季布曰:‘楚人谚曰:“得黄金百,不如得季布一诺。”足下何以得此声于梁楚之间哉?’”

  • 金口玉言【jīn kǒu yù yán】

    成语解释:旧时俗指皇帝说的话。现在指说出口不能改变的话(用在讽刺)。

    成语出处:晋·夏侯湛《抵疑》:“今乃金口玉音,漠然沈默。使吾子栖迟穷巷,守此困极。”

  • 金石为开【jīn shí wèi kāi】

    成语解释:金石:金属和石头,比喻最坚硬的东西。连金石都被打开了。形容一个人心诚志坚,力量无穷。

    成语出处:汉·刘向《新序·杂事四》:“熊渠子见其诚心,而金石为之开,况人心乎?”

  • 九鼎大吕【jiǔ dǐng dà lǚ】

    成语解释:比喻说得话力量大,分量重。

    成语出处:《史记·平原君列传》:“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

  • 开诚布公【kāi chéng bù gōng】

    成语解释:指以诚心待人,坦白无私。

    成语出处:《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评》:“开诚心,布公道。”

  • 开心见诚【kāi xīn jiàn chéng】

    成语解释:见:显现出。披露真心,显示诚意。形容待人诚恳,显示出真心实意。

    成语出处:《后汉书·马援传》:“且开心见诚,无所隐伏,阔达多大节,略与高帝同。”

  • 立足之地【lì zú zhī dì】

    成语解释:站脚的地方。也比喻容身的处所。

    成语出处:清 湘灵子《轩亭冤》:“你们这班狂妄之徒,还有立足之地么?”

  • 取信于人【qǔ xìn yú rén】

    成语解释:比喻取得别人的信赖。

    成语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84回:“大王犹自狐疑未定,安能取信于人?”

  • 三寸之舌【sān cùn zhī shé】

    成语解释:比喻能说会辩的口才。

    成语出处:《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毛先生以三寸不烂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 说一不二【shuō yī bù èr】

    成语解释:说怎么样就怎么样。形容说话算数。

    成语出处:清·张春帆《宦海》第四回:“这个时候的邵孝廉,就是个小小的制台一般,说一是一,说二是二,庄制军没有一回驳过他的。”

  • 四分五裂【sì fēn wǔ liè】

    成语解释:形容不完整,不集中,不团结,不统一。

    成语出处:《战国策·魏策一》:“张仪为秦连横说魏王曰:‘魏南与楚而不与齐,则齐攻其东;东与齐而不与赵,则赵攻其北;不合于韩,是韩攻其西;不亲于楚,则楚攻其南:此所谓四分五裂之道也。’”

  • 驷不及舌【sì bù jí shé】

    成语解释:驷:古时由四匹马拉的车;舌:指说的话。一句话说出口,四匹马拉的车也追不回。比喻一句话说出来,再也无法收回。

    成语出处:《论语·颜渊》:“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

  • 驷马难追【sì mǎ nán zhuī】

    成语解释:一句话说出了口,就是套上四匹马拉的车也难追上。指话说出口,就不能再收回,一定要算数。

    成语出处:《论语·颜渊》:“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邓析子·转辞》:“一言而非,驷马不能追;一言而急,驷马不能及。”

  • 闲邪存诚【xián xié cún chéng】

    成语解释:闲:防备,禁止。约束邪念,保持诚实。

    成语出处:《周易·乾》:“闲存其诚。”孔颖达疏:“闲邪存其诚者,言防闲邪恶,当自存其诚实也。”

  • 信誓旦旦【xìn shì dàn dàn】

    成语解释:信誓:表示诚意的誓言;旦旦:诚恳的样子。誓言说得真实可信。

    成语出处:《诗经·卫风·氓》:“言笑晏晏,信誓旦旦。”

  • 修辞立诚【xiū cí lì chéng】

    成语解释:写文章应表现出作者的真实意图。

    成语出处:《易· 乾》:“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

  • 言而有信【yán ér yǒu xìn】

    成语解释:说话靠得住,有信用。

    成语出处:《论语·学而》:“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 言行一致【yán xíng yī zhì】

    成语解释:说的和做的完全一个样。

    成语出处:宋 赵善璙《自警篇 诚实》:“自此言行一致,表里相应,遇事坦然,常有余裕。”

  • 一诺千金【yī nuò qiān jīn】

    成语解释:诺:许诺。许下的一个诺言有千金的价值。比喻说话算数,极有信用。

    成语出处:《史记·季布栾布列传》:“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 一言为定【yī yán wéi dìng】

    成语解释:一句话说定了,不再更改。比喻说话算数,决不翻悔。

    成语出处:元·纪君祥《赵氏孤儿》第二折:“程婴,我一言已定,你再不必多疑了。”

  • 言信行果【yán xìn xíng guǒ】

    成语解释:说了就一定守信用,做事一定办到。同“言必信,行必果。”

    成语出处:梁启超《近世第一大哲康德之学说·发端及其略传》:“正直谨严,言信行果。”

  • 言行信果【yán xíng xìn guǒ】

    成语解释:说了就一定守信用,做事一定办到。同“言必信,行必果”。

    成语出处:郭沫若《沁园春·祝中日恢复邦交》词:“从今后,望言行信果,和睦万邦。”

  • 抱诚守真【bào chéng shǒu zhēn】

    成语解释:抱:存在心里。志在真诚,恪守不违。

    成语出处:鲁迅《坟 摩罗诗力说》:“上述诸人,其为品性言行思惟,虽以种族有殊,外缘多别,因现种种状,而实统于一宗;无不刚健不挠,抱诚守真。”

  • 表里如一【biǎo lǐ rú yī】

    成语解释:表:外表;里:内心。表面和内心象一个东西。形容言行和思想完全一致。

    成语出处:《朱子全书·论语》:“行之以忠者,是事事要着实,故某集注云:‘以忠,则表里如一。’”

  • 抱柱之信【bào zhù zhī xìn】

    成语解释:用以表示坚守信约。

    成语出处:《庄子·盗跖》:“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史记·苏秦列传》:“信如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柱而死。”唐·李白《长干行》诗:“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

  • 赤诚相待【chì chéng xiāng dài】

    成语解释:赤诚:极真诚、忠诚。以至诚之心待人。

    成语出处: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23章:“这所剩的数千饥饿疲惫之师因感学生一片忠君爱国之心和平日赤诚相待,暂时不忍离去,勉强可以一战。”

  • 精诚所至【jīng chéng suǒ zhì】

    成语解释:人的真诚的意志所到。

    成语出处: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九卷:“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贞心不寐,死后重谐。”

  • 取信于民【qǔ xìn yú mín】

    成语解释:取得人民的信任。

    成语出处: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当时的情况是弱国抵抗强国,文中指出了战前的政治准备一一取信于民。”

  • 襟怀坦白【jīn huái tǎn bái】

    成语解释:形容心地纯洁,光明正大。

    成语出处:宋·黄榦《黄勉斋文集·七·祭李贯之》:“贯之性质粹美,襟怀坦夷,凝静有常。”

  • 事在人为【shì zài rén wéi】

    成语解释:指事情要靠人去做的。在一定的条件下,事情能否做成要看人的主观努力如何。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六十九回:“事在人为耳,彼朽骨者何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