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出处

  • 成双作对【chéng shuāng zuò duì】

    成语解释:配成一对。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百花亭》第三折:“假若是怨女旷夫,买吃了成双作对。”

  • 尺短寸长【chǐ duǎn cù cháng】

    成语解释:比喻人或物各有长处,也各有短处。

    成语出处:战国·楚·屈原《卜居》:“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数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

  • 大惑不解【dà huò bù jiě】

    成语解释:感到非常迷惑,不能理解。

    成语出处:《庄子·天地》:“大惑者终身不解,大愚者终身不灵。”

  • 高风亮节【gāo fēng liàng jié】

    成语解释:高风:高尚的品格;亮节:坚贞的节操。形容道德和行为都很高尚。

    成语出处:宋·胡仔《苕溪渔隐从话后集》卷一:“余谓渊明高风峻节,固已无愧于四皓,然犹仰慕之,尤见其好贤尚友之情也。”

  • 寡廉鲜耻【guǎ lián xiǎn chǐ】

    成语解释:寡、鲜:少。旧指不廉洁,不知耻。现指不知羞耻。

    成语出处:汉·司马相如《喻巴蜀檄》:“父兄之教不先,子弟之率不谨,寡廉鲜耻,而俗不长厚也。”

  • 刚正不阿【gāng zhèng bù ē】

    成语解释:阿:迎合,偏袒。刚强正直,不逢迎,无偏私。

    成语出处:明·余继登《典故纪闻》卷十四:“有正大不阿,不行私谒者,便以为不贤。”

  • 高风峻节【gāo fēng jùn jié】

    成语解释:高风:纯洁清高的风格;峻节:坚定不移的节操。形容高尚坚贞的风骨节操。

    成语出处:宋·胡仔《苕溪渔隐从话后集》卷一:“余谓渊明高风峻节,固已无愧于四皓,然犹仰慕之,尤见其好贤尚友之情也。”

  • 公耳忘私【gōng ěr wàng sī】

    成语解释:一心为公而忘却私事。同“公尔忘私”。

    成语出处:汉·贾谊《治安策》:“化成俗定,则为人臣者,主耳忘身,国耳忘家,公耳忘私。利不苟就,害不苟去,唯义所在,上之化也。”

  • 厚颜无耻【hòu yán wú chǐ】

    成语解释:颜:脸面。指人脸皮厚,不知羞耻。

    成语出处:《诗经·小雅·巧言》:“巧言如簧,颜之厚矣。”南朝·齐·孔稚圭《北山移文》:“岂可使芳杜厚颜,薜荔蒙耻。”

  • 节外生枝【jié wài shēng zhī】

    成语解释:本不应该生枝的地方生枝。比喻在原有问题之外又岔出了新问题。多指故意设置障碍,使问题不能顺利解决。

    成语出处:宋·朱熹《答吕方子约(九月十三日)》:“随语生解,节上生枝,则更读万卷书,亦无用处也。”

  • 解衣包火【jiě yī bāo huǒ】

    成语解释:比喻不解决问题,只招致危险。

    成语出处:《资治通鉴·晋安帝义熙十三年》:“关中华戎杂错,风俗劲悍;裕欲以荆扬之化,施之函秦,此无异解衣包火,张罗捕虎。”

  • 利齿伶牙【lì chǐ líng yā】

    成语解释:伶:通“灵”,灵活,乖巧。能说会道。

    成语出处:元·张国宾《合汗衫》第二折:“你休听那厮说短论长,那般的利齿伶牙。”

  • 路不拾遗【lù bù shí yí】

    成语解释:遗:失物。路上没有人把别人丢失的东西捡走。形容社会风气好。

    成语出处:《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国无盗贼,道不拾遗。”

  • 念兹在兹【niàn zī zài zī】

    成语解释:念:思念;兹:此,这个。泛指念念不忘某一件事情。

    成语出处:《尚书·大禹漠》:“帝念哉!念兹在兹,释兹在兹。名言兹在兹,允出兹在兹,惟帝念功。”

  • 宁折不弯【nìng zhé bù wān】

    成语解释:本指白杨木受到外力作用,只会断折,不会弯曲变形。后用来比喻宁可死也绝不屈服妥协。

    成语出处:《齐民要术·卷五·种榆白杨》:“白杨性甚劲直,堪为屋材,折则折矣,终不曲挠。”

  • 清源正本【qīng yuán zhèng běn】

    成语解释:指从根本上整顿清理,彻底解决问题。

    成语出处:《文史知识》:“对每一种文体的发生,发展和演变,都需要客观地分析,清源正本,了解其在历史长河中所起的作用。”

  • 三旨相公【sān zhǐ xiàng gōng】

    成语解释:用来讽刺庸禄低能的大官。

    成语出处:《宋史·王圭传》:“以其上殿进呈,曰取圣旨;上可否讫,云领圣旨;退谕禀事者,曰已得圣旨也。”

  • 私心杂念【sī xīn zá niàn】

    成语解释:为个人利益打算的种种念头。

    成语出处:郭小川《忆延安》:“在向阳的山坡上点起斗争火焰,扫荡着私心杂念,改造着资产阶级的世界观。”

  • 神兵天将【shén bīng tiān jiāng】

    成语解释:比喻英勇善战、行动迅捷的军队。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95回:“只见风尽随着宋军乱滚,半空中又是一声霹雳,无数神兵天将,杀将下来。”

  • 收离纠散【shōu lí jiū sàn】

    成语解释:收集离散者。

    成语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荀彧传》:“若绍收离纠散,乘虚以出,则公之事去矣。”

  • 弯弓饮羽【wān gōng yǐn yǔ】

    成语解释:形容勇猛善射。

    成语出处:《韩诗外传》卷六:“昔者楚熊渠子夜行,寝石以为伏虎,弯弓而射之,没金饮羽,下视知其为石,石为之开,而况人乎!”

  • 牙白口清【yá bái kǒu qīng】

    成语解释:比喻说话清楚。

    成语出处: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九回:“怎当得十三妹定要问他个牙白口清,急得无法。”

  • 雨散云收【yǔ sàn yún shōu】

    成语解释:①比喻亲朋离散。②指雨后转晴。

    成语出处:唐·温庭筠《送崔郎中赴幕》诗:“心游目送三千里,雨散云收二十年。”唐·慎氏《感夫诗》:“当时心事已相关,雨散云收一饷间,便是孤帆从此去,不堪重上望夫山。”

  • 兹事体大【zī shì tǐ dà】

    成语解释:这件事性质重要,关系重大。

    成语出处:汉·班固《典引》:“兹事体大而允,寤寐次于圣心。”

  • 枝词蔓语【zhī cí màn yǔ】

    成语解释:指繁冗芜杂的言辞。亦作“枝辞蔓语”。

    成语出处:清黄六鸿《福惠全书·刑名·词讼》:“或代书虽据事以书,不限定字格,枝词蔓语,反滋缠绕。”

  • 卑鄙龌龊【bēi bǐ wò chuò】

    成语解释:形容品质恶劣,导心不正,言行肮脏。

    成语出处:明 唐顺之《答俞教谕》:“其于卑鄙龌龊越礼放法者,固未尝敢有雷同随俗之心,而其间尚可告语转移者。”

  • 卑鄙无耻【bēi bǐ wú chǐ】

    成语解释:形容品质恶劣,不顾羞耻。

    成语出处: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27回:“贾某总办河工,浮开报销,滥得保举。到京以后,又复花天酒地,任意招摇,并串通黄某,到处钻营,卑鄙无耻。”

  • 拜鬼求神【bài guǐ qiú shén】

    成语解释:向鬼神叩拜祈祷,求其保佑。

    成语出处:唐·王建《三台》诗:“扬州桥边小妇,长干市里商人,三年不得消息,各自拜鬼求神。”

  • 本固邦宁【běn gù bāng níng】

    成语解释:指人民安居乐业则国家太平。

    成语出处:《书·五子之歌》:“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孔传:“言人君当固民以安国。”

  • 长揖不拜【cháng yī bù bài】

    成语解释:揖、拜:旧时的拱手、磕头礼。对长者或尊者只弯腰行拱手礼,不跪拜磕头。旧时指相见时态度不恭,为人高傲。

    成语出处:《汉书·高帝记》:“……沛公方踞床,使二女子洗足,生长揖不拜曰:‘足下必欲诛无道秦,不宜倔于长者。’沛公辍足挥洗,起谢之。”

  • 将本求利【jiāng běn qiú lì】

    成语解释:用本钱谋求利润。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朱砂担》楔子:“孩儿待将些小本钱到江西南昌地面做些买卖,一来是躲避逃灾,二来是将本求利。”

  • 羽翼已成【yǔ yì yǐ chéng】

    成语解释:鸟的羽毛和翅膀已长全。比喻力量已经巩固。

    成语出处:《史记·留侯世家》:“多欲易之,彼四人辅之。羽翼已成,难动也。”

  • 语四言三【yǔ sì yán sān】

    成语解释:指信口乱说闲话。

    成语出处:《群音类选·〈分钗记·计诱皮氏〉》:“为何的语四言三,平白地将人讥诮。”

  • 对床夜雨【duì chuáng yè yǔ】

    成语解释:指亲友或兄弟久别重逢,在一起亲切交谈。

    成语出处:唐·白居易《雨中招张司业宿》诗:“能来同宿否,听雨对床眠。”

  • 火冒三尺【huǒ mào sān chǐ】

    成语解释:形容愤怒到极点。同“火冒三丈”。

    成语出处:姚雪垠《李自成 》第一卷第十五章:“当自成在路上才得到报告时,他不禁火冒三尺,恨恨地骂了一声:‘该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