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出处

  • 步调一致【bù diào yī zhì】

    成语解释:步调:行进的步伐。比喻行动和谐一致。

    成语出处:毛泽东《整顿党的作风》:“在这种种方面,都应该提高共产主义精神,防止宗派主义倾向,使我们的党达到队伍整齐,步调一致的目的,以利战斗。”

  • 肝胆相照【gān dǎn xiāng zhào】

    成语解释:肝胆:比喻真心诚意。比喻以真心相见。

    成语出处:宋·赵令畸《侯鲭录》:“同心相亲,照心照胆寿千春。”

  • 目击道存【mù jī dào cún】

    成语解释:眼光一接触便知“道”之所在。形容悟性好。

    成语出处:战国·宋·庄周《庄子·田子方》:“若夫人者,目击而道存矣,亦不可以容声矣。”

  • 声应气求【shēng yìng qì qiú】

    成语解释:应:应和,共鸣;求:寻找。同类的事物相互感应。比喻志趣相投的人自然地结合在一起。

    成语出处:《易·乾》:“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圣人出而万物睹。”

  • 生死之交【shēng sǐ zhī jiāo】

    成语解释:同生共死的交谊。

    成语出处:元·郑德辉《绉梅香》:“晋公在枪刀险难之中,我父亲挺身赴战,救他一命,身中六枪,因此上与俺父亲结为生死之交。”

  • 声求气应【shēng qiú qì yìng】

    成语解释:应:应和,共鸣;求:寻找。同类的事物相互感应。比喻志趣相投的人自然地结合在一起。

    成语出处:《周易·乾》:“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圣人出而万物睹。”

  • 同生共死【tóng shēng gòng sǐ】

    成语解释:生死与共,形容情谊极深。

    成语出处:《隋书·郑译传》:“郑译与朕同生共死,间关危难,兴言急此,何日忘之。”

  • 同心一意【tóng xīn yī yì】

    成语解释:指心志一致。

    成语出处:《三国志·吴志·鲁肃传》:“肃请得奉命吊表二子……及说备使抚表众,同心一意,共治曹操。”

  • 同心合意【tóng xīn hé yì】

    成语解释:指心志一致。同“同心一意”。

    成语出处:东汉·班固《汉书·匡衡传》:“朕嘉与君同心合意,庶几有成。”

  • 吾谁与归【wú shuí yǔ guī】

    成语解释:我同谁一起相处。指对志同道合者的寻求。

    成语出处:《国语·晋语八》:“死者若可作也,吾谁与归。”

  • 相见恨晚【xiāng jiàn hèn wǎn】

    成语解释:只恨相见得太晚。形容一见如故,意气极其相投。

    成语出处:《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天子召见三人,谓曰:‘公等皆安在?何相见之晚也。’”

  • 相知恨晚【xiāng zhī hèn wǎn】

    成语解释:相知:相互了解。认识太晚了。形容新交的朋友十分投合。

    成语出处:《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两人相引为重,其游如父子然。相得甚欢,无厌,恨相知晚也。”

  • 心领神会【xīn lǐng shén huì】

    成语解释:领、会:领悟,理解。指对方没有明说,心里已经领会。

    成语出处:明·吴海《送傅德谦还临川序》:“读书有得,冥然感于中,心领神会,端坐若失。”

  • 行合趋同【xíng hé qū tóng】

    成语解释:行为志趣相同。

    成语出处:《淮南子·说山训》:“行合趋同,千里相从;行不合,趋不同,对门不通。”

  • 惺惺相惜【xīng xīng xiāng xī】

    成语解释:性格、志趣、境遇相同的人互相爱护、同情、支持。

    成语出处:元·王实甫《西厢记》:“他若是共小生,厮觑定,隔墙儿酬和到天明,方信道惺惺的自古惜惺惺。”

  • 一丘之貉【yī qiū zhī hè】

    成语解释:丘:土山;貉:一种形似狐狸的野兽。一个土山里的貉。比喻彼此同是丑类,没有什么差别。

    成语出处:《汉书·杨恽传》:“若秦时但任小臣,诛杀忠良,竟以灭亡,令亲任大臣,即至今耳,古与今如一丘之貉。”

  • 意气相投【yì qì xiāng tóu】

    成语解释:意气:志趣性格;投:合得来。指志趣和性格相同的人,彼此投合。

    成语出处:元·官大用《范张鸡黍》:“咱意气相投,你知我心忧。”

  • 谊切苔岑【yì qiè tái cén】

    成语解释:切:亲近;苔岑:志同道合的朋友。形容志同道合,感情深厚。

    成语出处:晋·郭璞《赠温峤》诗:“人亦有言,松竹有林,及余臭味,异苔同岑。”

  • 真心诚意【zhēn xīn chéng yì】

    成语解释:心意真实诚恳,没有虚假。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百花亭》第三折:“常言道海深须见底,各办着个真心实意。”

  • 志同道合【zhì tóng dào hé】

    成语解释:道:途径。志趣相同,意见一致。

    成语出处:《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昔伊尹之为媵臣,至贱也,吕尚之处屠钓,至陋也,乃其见举于汤武、周文,诚道合志同,玄漠神通,岂复假近习之荐,因左右之介哉。”

  • 情投意合【qíng tóu yì hé】

    成语解释:投:相合。形容双方思想感情融洽,合得来。

    成语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二十七回:“那镇元子与行者结为兄弟,两人情投意合。”

  • 气义相投【qì yì xiāng tóu】

    成语解释:指志趣、情谊互相投合。

    成语出处:金·王若虚《林下四友赞》:“吾四人者,臭味相似而气义相投也,故不结而合,既合而欢。”

  • 气谊相投【qì yì xiāng tóu】

    成语解释:指志趣、情谊互相投合。同“气义相投”。

    成语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11回:“太史慈……与孔融亲非骨肉,比非乡党,特以气谊相投,有分忧共患之意。”

  • 声气相求【shēng qì xiāng qiú】

    成语解释:指志同道合,意气相投。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警世通言·俞伯牙摔琴谢知音》:“腹心相照者,谓之知心;声气相求者,谓之知音。”

  • 一见如故【yī jiàn rú gù】

    成语解释:故:老朋友。初次见面就象老朋友一样合得来。

    成语出处:先秦·左丘明《左传·襄公二十九年》: “聘于郑,见子产,如旧相识。”

  • 心有灵犀【xīn yǒu líng xī】

    成语解释:灵犀:灵兽犀牛。比喻恋爱着的男女双方心心相印。现多比喻比方对彼此的心思都能心领神会

    成语出处:唐·李商隐《无题》诗:“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 情趣相得【qíng qù xiāng dé】

    成语解释:情趣:性情志趣。彼此间的性情志趣投合

    成语出处:《南齐书·孔稚珪传》:“稚珪风韵清疏,好文咏,饮酒七八斗,与外兄张融,情趣相得。”

  • 意气相倾【yì qì xiāng qīng】

    成语解释:意气:志趣和性格。指志趣和性格相同的人彼此投合

    成语出处:宋·张孝祥《与虞并父书》:“虽声迹差池,藐不相闻,然意气相倾,殆若朝夕与游处者。”

  • 异苔同岑【yì tái tóng cén】

    成语解释:岑:小而高度山。不同的青苔长在同一座山上。比喻朋友志同道合

    成语出处:晋·郭璞《赠温峤》诗:“人亦有言,松竹有林,及余臭味,异苔同岑。”

  • 求其友声【qiú qí yǒu shēng】

    成语解释:朋友以意气相投而结交,如昆虫以同声而相应

    成语出处:《诗经·小雅·伐木》:“嘤其鸣矣,求其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