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出处

  • 百弊丛生【bǎi bì cóng shēng】

    成语解释:百:形容多;弊:弊端,害处。各种弊害都产生出来了。

    成语出处:梁启超《政治学学理摭言》:“则以智慧程度未达于大多数,而欲幸福之程度进于大多数,未有不百弊丛生,而贻反对之徒以口实者也。”

  • 舛讹百出【chuǎn é bǎi chū】

    成语解释:舛:错乱。讹:错误。错乱的地方很多。一般指书籍的写作或印制不精。

    成语出处:

  • 大错特错【dà cuò tè cuò】

    成语解释:完全错了。

    成语出处:清 曾朴《孽海花》第25回:“如今想来,真是大错特错!”

  • 大谬不然【dà miù bù rán】

    成语解释:谬:荒谬,错误;然:如此,这样。大错特错,完全不是这样。

    成语出处: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而事乃有大谬不然者夫。”

  • 顶天立地【dǐng tiān lì dì】

    成语解释:头顶云天,脚踏大地。形容形象高大,气慨豪迈。

    成语出处:宋·释惟白《续传灯录·安吉州道场无庵法全禅师》:“汝等诸人,个个顶天立地……更来这里觅个甚么?”元·纪君祥《赵氏孤儿》第一折:“我韩厥是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儿。”

  • 东差西误【dōng chà xī wù】

    成语解释:指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差池、错误。形容办事不得力。

    成语出处:《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五:“原约一到任所差人进京图干此事,谁知所去的,多不得力。我这里好不盼望,不甫能勾回个信来,定是东差西误的。”

  • 富丽堂皇【fù lì táng huáng】

    成语解释:富丽:华丽;堂皇:盛大,雄伟。形容房屋宏伟豪华。也形容诗文词藻华丽。

    成语出处: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4回:“只见当朝圣人出的三个富丽堂皇的题目,想着自然要取几篇笔歌墨舞的文章。”

  • 盖世无双【gài shì wú shuāng】

    成语解释:盖:压倒,超过。才能或武艺当代第一,没有人能比得上。

    成语出处:《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

  • 古色古香【gǔ sè gǔ xiāng】

    成语解释:形容器物书画等富有古雅的色彩和情调。

    成语出处:宋 陆游《小室》:“窗几穷幽致,图书发古香。”

  • 官运亨通【guān yùn hēng gōng】

    成语解释:官运:官场中的运气。亨通:顺利。指仕途顺利,步步高升。

    成语出处: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43回:“正碰着官运亨通,那年修理提工案内,得了个异常劳绩,保举免补本班,以府经补用。”

  • 高楼大厦【gāo lóu dà shà】

    成语解释:厦:高大的房子。指高耸的楼房。

    成语出处:《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为开第康庄之衢,高门大屋,尊宠之。”

  • 毫厘千里【háo lí qiān lǐ】

    成语解释:毫、厘:两种极小的长度单位。开始时虽然相差很微小,结果会造成很大的错误。

    成语出处:《礼记·经解》:“《易》曰:‘君子慎始,差若毫厘,缪以千里。’”

  • 糊里糊涂【hú lǐ hú tú】

    成语解释:认识模糊,不明事理。也形容思想处于模糊不清的状态

    成语出处:曾朴《孽海花》第三回:“难道龚定庵就这么糊里糊涂的给他们药死了吗?”

  • 金碧辉煌【jīn bì huī huáng】

    成语解释:形容建筑物装饰华丽,光彩夺目。

    成语出处: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十二回:“朝圣殿中绛纱衣,金霞灿烂;彤廷阶下芙蓉冠,金碧辉煌。”

  • 鳞次栉比【lín cì zhì bǐ】

    成语解释:栉:梳篦的总称。象鱼鳞和梳子齿那样有次序地排列着。多用来形容房屋或船只等排列得很密很整齐。

    成语出处:《诗·周颂·良耜》:“穫之挃挃。积之粟粟。其崇如墉,其比如栉,以开百室。”南朝宋·鲍照《咏史》诗:“京城十二衢,飞甍各鳞次。”

  • 忙中有失【máng zhōng yǒu shī】

    成语解释:匆忙当中难免有失误。

    成语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26回:“这是他忙中有失,也是命中造定,归咎何人?”

  • 谬妄无稽【miù wàng wú jī】

    成语解释:指极端错误,毫无根据。

    成语出处:明·张居正《葬地论》:“今之言相地卜兆者,皆叔季觊之私,谬妄无稽之论也。”

  • 谬以千里【miù yǐ qiān lǐ】

    成语解释:指错误荒谬到了极点。

    成语出处:鲁迅《华盖集·十四年的“读经”》:“反对者们以为他真相信读经可以救国,真是‘谬以千里’了!”

  • 千虑一失【qiān lǜ yī shī】

    成语解释:失:错误。指聪明人的考虑,也会有不周到的地方。

    成语出处:《晏子春秋·杂下十八》:“婴闻之:圣人千虑,必有一失; 愚人千虑,必有一得。”

  • 三差五错【sān chā wǔ cuò】

    成语解释:泛指差错。常指意外的事故。

    成语出处:清·曾朴《孽海花》第22回:“要有什么三差五错,那事情就难说了!”

  • 饰非遂过【shì fēi suí guò】

    成语解释:粉饰错误,养成过失。

    成语出处:战国·卫·吕不韦《吕氏春秋·审应》:“公子食我之辨,适足以饰非遂过。”

  • 误入歧途【wù rù qí tú】

    成语解释:误:受惑;歧途:错误的道路。由于受煽惑而走上了错误的道路。

    成语出处:清·无垢道人《八仙全传》第12回:“弟子方可日渐精进,不致误入歧途。”

  • 纤介之失【xiān jiè zhī shī】

    成语解释:纤介:细微。很小的过失。

    成语出处:汉·董仲舒《春秋繁露·王道》:“春秋记纤介之失。”

  • 言多必失【yán duō bì shī】

    成语解释:话说多了一定有失误。

    成语出处:《鬼谷子·本经符》:“言多必有数短之处。”

  • 一差二错【yī chà èr cuò】

    成语解释:可能发生的意外或差错。

    成语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117回:“孩子也大了,倘或你父亲有个一差二错,又耽搁住了,或者有个门当户对的来说亲。”

  • 一念之差【yī niàn zhī chā】

    成语解释:念:念头、主意;差:错误。一个念头的差错(造成严重后果)。

    成语出处:宋·曾慥《类说》卷四十七引《遁斋闲览》:“一念之误,乃至于此。”

  • 一失足成千古恨【yī shī zú chéng qiān gǔ hèn】

    成语解释:比喻一旦犯下严重错误或堕落,就成为终身的憾事。

    成语出处:明·杨仪《明良记》:“唐解元寅既废弃,诗云:‘一失足成千古笑,再回头是百年人。’”

  • 一误再误【yī wù zài wù】

    成语解释:一次又一次的失误。形容屡被耽误或屡犯错误。

    成语出处:《宋史·魏王廷美传》:“太宗尝以传国之意访之赵普。普曰:‘太祖已误,陛下岂容再误邪?’”

  • 因小失大【yīn xiǎo shī dà】

    成语解释:为了小的利益,造成大的损失。

    成语出处:清·黄小配《廿载繁华梦》:“他却只是不理,只道他身在洋界,可以没事。不知查抄起来,反恐因小失大,他却如何懂得?”

  • 阴差阳错【yīn chā yáng cuò】

    成语解释:比喻由于偶然的因素而造成了差错。

    成语出处:明·王逵《蠡海集·历数》:“阴错阳差,有十二月,盖六十甲子分为四段,自甲子、己卯、甲午、己酉,各得十五辰。……甲子、甲午为阳辰,故有阴错;己卯、己酉为阴辰,故有阳差也。”

  • 别有洞天【bié yǒu dòng tiān】

    成语解释:比喻另有一番境界。

    成语出处:唐·李白《山中问答》诗:“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 不同凡响【bù tóng fán xiǎng】

    成语解释:凡响:平凡的音乐。形容事物不平凡,很出色。

    成语出处:高云览《小城春秋》第四章:“他那双炯炯的摄人魂魄的眼睛,聪明的人一定会看出这是个不同凡响的人物。”

  • 秕言谬说【bǐ yán miù shuò】

    成语解释:指错误的言论。

    成语出处:《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论三从》:“秕言谬说,自相矛盾。”

  • 差三错四【chā sān cuò sì】

    成语解释:颠倒错乱。形容差错很多或虚假不实。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合同文字》第四折:“这小厮本说的丁一确二,这婆子生扭做差三错四。”

  • 怙过不悛【hù guò bù quān】

    成语解释:指坚持错误不改。

    成语出处:清·林则徐《传谕唩嚟哆将澳门洋楼鸦片呈缴》:“倘再执迷不悟,不肯尽数缴呈,妄思存留售卖,是其有心违抗,怙过不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