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出处

  • 哀思如潮【āi sī rú cháo】

    成语解释:哀伤的思绪如同潮涌一般。形容极度悲痛。

    成语出处:京剧《平原作战》第五场:“哀思如潮热泪洒,平川有边仇无涯。”

  • 安不忘危【ān bù wàng wēi】

    成语解释:在安全的时候不忘记危难。意思是时刻谨慎小心,提高警惕。

    成语出处:《周易·系辞下》:“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礼,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

  • 百思不解【bǎi sī bù jiě】

    成语解释:百般思索也无法理解。

    成语出处: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十三:“此真百思不得其故矣。”

  • 闭门思过【bì mén sī guò】

    成语解释:过:过失。关起门来反省。

    成语出处:《汉书·韩延寿传》:“因入卧传舍,闭閤思过。”三国蜀·诸葛亮《黜来敏教》:“自谓能敦厉薄俗,帅之以义。今既不能,表退职,使闭门思愆。”

  • 不假思索【bù jiǎ sī suǒ】

    成语解释:假:假借,依靠。形容做事答话敏捷、熟练,用不着考虑。

    成语出处:宋·黄榦《黄勉斋文集》卷四:“戒惧谨独,不待勉强,不假思索,只是一念之间,此意便在。”

  • 不可思议【bù kě sī yì】

    成语解释:原有神秘奥妙的意思。现多指无法想象,难以理解。

    成语出处:《维摩诘所说经·不思议品》:“诸佛菩萨有解脱名不可思议。”

  • 百思不得其解【bǎi sī bù dé qí jiě】

    成语解释:百:多次;解:理解。百般思索也无法理解。

    成语出处: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十三:“此真百思不得其故矣。”

  • 百思莫解【bǎi sī mò jiě】

    成语解释:百思:百般思索。形容反复思索也不能理解。

    成语出处: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十三:“此真百思不得其故矣。”

  • 闭阁思过【bì gé sī guò】

    成语解释:指关起门来自我反省。

    成语出处:《汉书·韩延寿传》:“民有昆弟相与讼田自言,延寿大伤之……是日移病不听事,因入卧传舍,闭阁思过,一县莫知所为。”

  • 闭合思过【bì gé sī guò】

    成语解释:指关起门来自我反省。

    成语出处:《汉书·韩延寿传》:“民有昆弟相与讼田自言,延寿大伤之……是日移病不听事,因入卧传舍,闭合思过,一县莫知所为。”

  • 不好意思【bù hǎo yì sī】

    成语解释:①表示碍于情面而只能怎样或不便怎样。②害羞;难为情。

    成语出处:?

  • 才短思涩【cái duǎn sī sè】

    成语解释:才:才识。短:短浅。涩:迟钝。见识短浅,思路迟钝。指写作能力差。

    成语出处:宋·楼钥《攻媿集·雷雨应诏封事》:“适当书诏填委之时,才短思涩,目不暇给。”

  • 常备不懈【cháng bèi bù xiè】

    成语解释:时刻准备着,毫不忪懈。

    成语出处:

  • 莼鲈之思【chún lú zhī sī】

    成语解释:比喻怀念故乡的心情。

    成语出处:《晋书·张翰传》:“翰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

  • 澄思渺虑【chéng sī miǎo lǜ】

    成语解释:指深思远虑。

    成语出处:清·宗稷辰《姚適庵怡柯草堂诗赋抄序》:“然而澄思渺虑,顺事婉陈,虽处危急烦扰之地,而所宣不失其和平。”

  • 沉思熟虑【chén sī shú lǜ】

    成语解释:深入思索,仔细考虑。

    成语出处:茅盾《虹》:“像受了什么刺戟似的,梅女士忽然戴着一付沉思熟虑的面孔。”

  • 沉思默想【chén sī mò xiǎng】

    成语解释:形容深入地思考。沉:深。默:不作声。

    成语出处:魏巍《路标》:“在沉思默想的时候,我仿佛听到一种深沉有力的呼喊。”

  • 殚思极虑【dān sī jí lǜ】

    成语解释:殚:竭尽;虑:思虑。形容用尽心思。

    成语出处:唐 白居易《策头》一:“殚思极虑,以尽微臣献言之道乎!唯以直辞,昧死上对。”

  • 睹物思人【dǔ wù sī rén】

    成语解释:睹:看;思:思念。看见死去或离别的人留下的东西就想起了这个人。

    成语出处:唐·裴铏《传奇·颜睿》:“贵妃赠辟(避)尘犀簪一枚,曰:‘异日睹物思人。’”

  • 刀枪入库【dāo qiāng rù kù】

    成语解释:没有战争,不用武备;和平麻痹,解除武装,不作戒备。

    成语出处:清·钱彩《说岳全传》:“其时天下太平已久,真个是:马放南山,刀枪入库,五谷丰登,万民乐业。”

  • 砥志研思【dǐ zhì yán sī】

    成语解释:专心致志,深思钻研。

    成语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胡四娘》:“程入闱,砥志研思,以求必售。”

  • 思断义绝【ēn duàn yì jué】

    成语解释:感情破裂。多指夫妻离异。

    成语出处:元·马致远《任风子》第三折:“咱两个思断义绝,花残月缺,再谁恋锦帐罗帏。”

  • 发人深思【fā rén shēn sī】

    成语解释:深:无限,没有穷尽。启发人深入地思考。形容语言或文章有深刻的含意,耐人寻味。

    成语出处:唐·刘禹锡《柳花词三进首(其二)》:“轻飞不假风,轻落不委地。撩乱舞晴空,发人无限思。”

  • 防患未然【fáng huàn wèi rán】

    成语解释:患:灾祸;未然:没有这样,指尚未形成。防止事故或祸害于尚未发生之前。

    成语出处:《周易·既济》:“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乐府诗集·君子行》:“君子防未然。”

  • 风木之思【fēng mù zhī sī】

    成语解释:比喻父母亡故,不及孝养而生的思念之情。

    成语出处:明·张居正《承天大志纪赞·陵寝纪》:“臣谨以山川形胜、陵宫规制,各为一图,用备九重瞻览,少慰风木之思。”

  • 抚今思昔【fǔ jīn sī xī】

    成语解释:因眼前事物而引起对往事的追思。同“抚今悼昔”。

    成语出处:秦牧《长街灯语一九七九年的晨钟》:“抚今思昔,心头掀起了思想的浪花。”

  • 顾名思义【gù míng sī yì】

    成语解释:顾:看;义:意义,含义。从名称想到所包含的意义。

    成语出处:《三国志·魏书·王昶传》:“欲使汝曹顾名思义,不敢违越也。”

  • 感今思昔【gǎn jīn sī xī】

    成语解释:对当前的事物有所感触而怀念过去的人、事物或景物。

    成语出处:宋·刘珙《满江红·遥寿仲固叔谊》词:“叹离多聚少,感今思昔。”

  • 寒泉之思【hán quán zhī sī】

    成语解释:指子女对母亲的思念之情。

    成语出处:《诗经·邶风·凯风》:“爰有寒泉,在浚之下。有子七人,母氏劳苦。”

  • 红豆相思【hóng dòu xiāng sī】

    成语解释:红豆:植物名,又叫相思子,古人常用以象征爱情。比喻男女相思。

    成语出处:唐·王维《相思》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 胡思乱想【hú sī luàn xiǎng】

    成语解释:指没有根据,不切实际的瞎想。

    成语出处:《朱子全书·学》:“宜于日用之间,稍立课程,不要如此胡思乱量,过却子也。”

  • 涸思干虑【hé sī qián lǜ】

    成语解释:犹言绞尽脑汁。

    成语出处:明·王志坚《表异录·艺文》:“极思为文,曰涸思干虑。”

  • 胡思乱量【hú sī luàn liàng】

    成语解释:犹胡思乱想。指没有根据,不切实际的瞎想。

    成语出处:宋·苏辙《龙川别志》卷下:“慈圣意不怿,曰:‘皇亲辈皆笑太后欲于旧涡寻兔儿。’闻者惊惧,皆退数步立。独琦不动,曰:‘太后不要胡思乱量。’”

  • 慧心巧思【huì xīn qiǎo sī】

    成语解释:聪明的心地,精巧的构思。多用以形容女子某种技艺精巧,别出心裁。

    成语出处: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47回:“炀帝与萧后看了一会,说道:‘妃子慧心巧思,可谓出神入化矣!’”

  • 集思广益【jí sī guǎng yì】

    成语解释:思:思考,意见;广:扩大。指集中群众的智慧,广泛吸收有益的意见。

    成语出处:三国·蜀·诸葛亮《教与军师长史参军掾属》:“夫参署者,集众思,广忠益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