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出处

  • 拨云见日【bō yún jiàn rì】

    成语解释:拨开乌云见到太阳。比喻冲破黑暗见到光明。也比喻疑团消除,心里顿时明白。

    成语出处:《晋书·乐广传》:“此人之水镜,见之莹然,若披云雾而睹青天也。”

  • 冰山易倒【bīng shān yì dǎo】

    成语解释:冰山遇到太阳就消溶,容易倒塌。比喻不能长久依赖的靠山。

    成语出处:《蝴蝶媒》第十三回:“那越公虽待我不薄,奈他年寿无多,冰山易倒,未可久留。”

  • 拨云睹日【bō yún dǔ rì】

    成语解释:拨开云彩看见太阳。形容受到启发,思想豁然开朗,或比喻见到光明,大有希望。同“拨云见日”。

    成语出处:语出《晋书·乐广传》:“[卫瓘]见广而奇之……命诸子造焉,曰:‘此人之水镜,见之莹然,若披云雾而睹青云者也。’”

  • 沉李浮瓜【chén lǐ fú guā】

    成语解释:吃在冷水里浸过的瓜果。形容暑天消夏的生活。

    成语出处:三国·魏·曹丕《与朝歌令吴质书》:“淝甘瓜于清泉,沉朱李于寒水。”

  • 东兔西乌【dōng tù xī wū】

    成语解释:兔、乌:古代神话传说中说,月亮里有玉兔,太阳里有三足金乌,所以用乌、兔代表日月。月亮东升,太阳西落。表示时光不断流逝。

    成语出处:宋·吴潜《瑞鹤仙》:“愁高怅远。身世事,但难准。况禁他,东兔西乌相逐,古古今今不问。”

  • 东曦既驾【dōng xī jì jià】

    成语解释:曦:曦和,神话中驾日车的神。指太阳已经在东方升起。比喻驱散黑暗,光明已见。同“东曦既上”。

    成语出处:

  • 浮瓜沉李【fú guā chén lǐ】

    成语解释:吃在冷水里浸过的瓜果。形容暑天消夏的生活。

    成语出处:三国·魏·曹丕《与朝歌令吴质书》:“浮甘瓜于清泉,沉朱李于寒冰。”

  • 豁然开朗【huò rán kāi lǎng】

    成语解释:豁然:形容开阔;开朗:开阔明亮。从黑暗狭窄变得宽敞明亮。比喻突然领悟了一个道理。

    成语出处:晋·陶潜《桃花园记》:“极初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 两败俱伤【liǎng bài jù shāng】

    成语解释:斗争双方都受到损伤,谁也没得到好处。

    成语出处:《史记·张仪列传》:“有顷,两虎果斗,大者伤,小者死,庄子从伤者而刺之,一举果有双虎之功。”

  • 日薄西山【rì bó xī shān】

    成语解释:薄:迫近。太阳快落山了。比喻人已经衰老或事物衰败腐朽,临近死亡。

    成语出处:晋·李密《陈情表》:“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 日上三竿【rì shàng sān gān】

    成语解释:太阳升起有三根竹竿那样高。形容太阳升得很高,时间不早了。也形容人起床太晚。

    成语出处:《南齐书·天文志上》:“永明五年十一月丁亥,日出高三竿,朱色赤黄。”唐·韩愈《岁华纪丽》卷一:“日上三竿。古诗云:日上三竿风露消。”

  • 日升月恒【rì shēng yuè gèng】

    成语解释:恒:音“更”,月上弦。如同太阳刚刚升起,月亮初上弦一般。比喻事物正当兴旺的时候。旧时常用作祝颂语。

    成语出处:《诗经·小雅·天保》:“如月之恒,如日之升。”

  • 日中则昃【rì zhōng zé zè】

    成语解释:昃:太阳偏西。太阳到了正午就要偏西。比喻事物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向相反的方向转化。

    成语出处:《易·丰》:“日中则昃,月盈则食,天地盈虚,与时消息,而况乎人乎!”

  • 铄石流金【shuò shí liú jīn】

    成语解释:铄、流:熔化。石头被熔化,金属变成了水。形容天气很热。

    成语出处:《淮南子·铨言训》:“大热铄石流金,火弗为益其烈。”战国楚·宋玉《招魂》:“十日代出,流金铄石些。”

  • 烁玉流金【shuò yù liú jīn】

    成语解释:指温度极高,能将金石熔化。形容酷热。同“烁石流金”。

    成语出处:宋·苏轼《石炭》诗:“投泥泼水愈光明,烁玉流金见精悍。”

  • 烁石流金【shuò shí liú jīn】

    成语解释:指温度极高,能将金石熔化。形容酷热。烁,通“铄”。

    成语出处:唐·康骈《剧谈录·狄惟谦请雨》:“是时炎旱累月,烁石流金,晴空万里。”

  • 吴牛喘月【wú niú chuǎn yuè】

    成语解释:吴牛:指产于江淮间的水牛。吴地水牛见月疑是日,因惧怕酷热而不断喘气。比喻因疑心而害怕。

    成语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臣犹见牛,见月而喘。”《太平御览》卷四引《风俗通》:“吴牛望见月则喘,彼之苦于日,见月怖喘矣。”

  • 旭日东升【xù rì dōng shēng】

    成语解释:旭日:初升的太阳。早上太阳从东方升起。形容朝气蓬勃的气象。

    成语出处:《诗经 邶风 匏有苦叶》:“緇緇鸣雁,旭日始旦。”

  • 月盈则食【yuè yíng zé shí】

    成语解释:盈:满;食:通“蚀”。月亮圆的时候就容易发生月蚀。比喻事物盛到极点就会衰落。

    成语出处:《周易·丰》:“日中则昃,月盈则食。”

  • 与时消息【yǔ shí xiāo xi】

    成语解释:指事物无常,随时间的推移而兴盛衰亡。消,消亡。息,孳生。

    成语出处:《周易·丰》:“日中则昃,月盈则食,天地盈虚,与时消息。”《后汉书·孔融传》:“故曰‘上失其道,民散久矣’。而欲绳之以古行刑,投之以残弃,非所谓与时消息者也。”

  • 蔽日干云【bì rì gān yún】

    成语解释:挡住太阳,直冲云霄。形容十分高大。

    成语出处:唐·张文成《游仙窟》:“于时金台银阙,蔽日干云。”

  • 白兔赤乌【bái tù chì wū】

    成语解释:月亮和太阳的代称。多借指时间。

    成语出处:唐·白居易《劝酒》诗:“天地迢迢自长久,白兔赤乌相趁走。”

  • 蔽日遮天【bì rì zhē tiān】

    成语解释:遮住了天空和太阳。形容遮盖的范围非常宽广。

    成语出处: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江水》:“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崖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停午夜分,不见曦月。”

  • 流金铄石【liú jīn shuò shí】

    成语解释:铄、流:熔化。形容天气酷热,好象金石都要熔化。

    成语出处:《淮南子·铨言训》:“大热铄石流金,火弗为益其烈。”战国楚·宋玉《招魂》:“十日代出,流金铄石些。”

  • 旭日初升【xù rì chū shēng】

    成语解释:早晨的太阳刚刚从东方升起。比喻充满活力、生气勃勃的景象。

    成语出处:《诗经·邶风·匏有苦叶》:“緇緇鸣雁,旭日始旦。”

  • 道远日暮【dào yuàn rì mù】

    成语解释:暮:太阳落山。道路很遥远,而且太阳西沉了。比喻还有很多事要做,可时间不多了。

    成语出处:《吴子·料敌》:“六曰:道远日暮,士众劳惧,倦而未食,解甲而息。”

  • 火伞高张【huǒ sǎn gāo zhāng】

    成语解释:火伞:比喻夏天太阳酪烈;张:展开。形容夏天烈日当空,十分炎热。

    成语出处:唐·韩愈《游青龙寺赠崔太补阙》诗:“光华闪壁见神鬼,赫赫炎官张火伞。”

  • 赫赫炎炎【hè hè yán yán】

    成语解释:形容势焰炽盛。

    成语出处:《诗经·大雅·云汉》:“旱既大甚,则不可沮,赫赫炎炎,云我无所。”《汉书·叙传下》:“胜、广熛起,梁、籍扇烈,赫赫炎炎,遂焚咸阳。”

  • 皎阳似火【jiǎo yáng shì huǒ】

    成语解释:皎:白而亮。太阳像火一样燃烧。多形容夏日的炎热。

    成语出处:

  • 日落西山【rì luò xī shān】

    成语解释:太阳快要落山。比喻人到老年将死或事物接近衰亡。

    成语出处:《上唐书·音乐志》:“‘栖鸟夜飞’,沈攸之元微五年所作也。攸之未败前,思归京师,故歌和云:‘日落西山还去来。’”

  • 五黄六月【wǔ huáng liù yuè】

    成语解释:指阴历五、六月间天气最炎热的时候。

    成语出处: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27回:“只为五黄六月,无人使唤,父母又年老,所以亲身来送。”

  • 朝气蓬勃【zhāo qì péng bó】

    成语解释:朝气:早上的空气,引伸为新生向上,努力进取的气象;蓬勃:旺盛的样子。形容充满了生命和活力。

    成语出处:李晓明《平原枪声》:“朝气蓬勃的肖家镇一下子变得空虚了,沉静了。”

  • 如日方升【rú rì fāng shēng】

    成语解释:如:象;方:刚。象太阳刚刚升起来。比喻光明的前程刚刚开始。

    成语出处:《诗经·小雅·天保》:“如月之恒,如日之升。”

  • 如日中天【rú rì zhōng tiān】

    成语解释:好象太阳正在天顶。比喻事物正发展到十分兴盛的阶段。

    成语出处:《诗经·邶风·简兮》:“日之方中,在前上处。”

  • 绿树成荫【lǜ shù chéng yīn】

    成语解释:绿树成荫yīn 也作绿树成阴yīn;形容树木枝叶茂密,遮蔽了阳光。

    成语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