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出处

  • 成城断金【chéng chéng duàn jīn】

    成语解释:成城,团结得像城堡一样坚固;断金,力量大得能折断金属。指万众一心,力量无比强大。

    成语出处:语出《国语·周语下》:“故谚曰:‘众心成城,众口铄金。’”又《易·系辞上》:“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 党坚势盛【dǎng jiān shì shèng】

    成语解释:指团结紧、势力盛大。

    成语出处:

  • 尔诈我虞【ěr zhà wǒ yú】

    成语解释:尔:你;虞、诈:欺骗。表示彼此互相欺骗。

    成语出处:《左传·宣公十五年》:“我无尔诈,尔无我虞。”

  • 分崩离析【fēn bēng lí xī】

    成语解释:崩:倒塌;析:分开。崩塌解体,四分五裂。形容国家或集团分裂瓦解。

    成语出处:《论语·季氏》:“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

  • 分甘共苦【fēn gān gòng kǔ】

    成语解释:同享幸福,分担艰苦。

    成语出处:《晋书·应詹传》:“詹与分甘共苦,情若兄弟。”

  • 风雨同舟【fēng yǔ tóng zhōu】

    成语解释:在狂风暴雨中同乘一条船,一起与风雨搏斗。比喻共同经历患难。

    成语出处:《孙子·九地》:“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共济,遇风,其相救也如左右手。”

  • 肝胆相照【gān dǎn xiāng zhào】

    成语解释:肝胆:比喻真心诚意。比喻以真心相见。

    成语出处:宋·赵令畸《侯鲭录》:“同心相亲,照心照胆寿千春。”

  • 甘苦与共【gān kǔ yǔ gòng】

    成语解释:甘苦:欢乐和痛苦;与共:共同在一起。共同享受欢乐与幸福,共同承担痛苦与磨难。

    成语出处:西汉·刘向《战国策·燕策一》:“燕王吊死问生,与百姓同其甘苦。”

  • 固执己见【gù zhí jǐ jiàn】

    成语解释:顽固地坚持自己的意见,不肯改变。

    成语出处:《宋史·陈宓传》:“固执己见,动失人心。”

  • 和衷共济【hé zhōng gòng jì】

    成语解释:衷:内心;济:渡。大家一条心,共同渡过江河。比喻同心协力,克服困难。

    成语出处:《尚书·皋陶谟》:“同寅协恭和衷哉。”《国语·鲁语下》“夫苦匏不材于人,共济而已。”

  • 患难与共【huàn nàn yǔ gòng】

    成语解释:共同承担危险和困难。指彼此关系密切,利害一致。

    成语出处:三国·魏·曹植《求自试表》:“而臣敢陈闻于陛下者,诚与国分形同气,忧患共之者也。”

  • 艰苦卓绝【jiān kǔ zhuó jué】

    成语解释:坚忍刻苦的精神超过寻常。

    成语出处:《宋史·邵雍传》:“始为学,即坚苦刻厉,寒不炉,暑不扇,夜不席者数年。”

  • 精诚团结【jīng chéng tuán jié】

    成语解释:精诚:真诚。一心一意,团结一致。

    成语出处:《茅盾选集 杂感二题之二》:“唯有盟国的精诚团结,才能赢得和平。”

  • 举国一致【jǔ guó yī zhì】

    成语解释:全国上下,团结一致。

    成语出处:毛泽东《论持久战》:“所有问题的中心点还是中国全体人民团结起来,树立举国一致的抗日阵线。”

  • 牢不可破【láo bù kě pò】

    成语解释:异常坚固,不可摧毁。也用在指人固执己见或保守旧习。

    成语出处:唐·韩愈《平淮西碑》:“并为一谈,牢不可破。”

  • 离心离德【lí xīn lí dé】

    成语解释:思想不统一,信念也不一致。指不一条心。

    成语出处:《书·泰誓中》:“受(纣)有亿兆夷人,离心离德。”

  • 戮力同心【lù lì tóng xīn】

    成语解释:戮力:并力;同心:齐心。齐心合力。

    成语出处:《墨子·尚贤》:“《汤誓》曰:‘聿求元圣,与之戮力同心,以治天下。’”

  • 排除万难【pái chú wàn nán】

    成语解释:扫除重重障碍,克服各种困难。

    成语出处:毛泽东《愚公移山》:“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

  • 齐心协力【qí xīn xié lì】

    成语解释:形容认识一致,共同努力。

    成语出处:《墨子·尚贤》:“《汤誓》曰:‘聿求元圣,与之戮力同心,以治天下。’”

  • 人心归向【rén xīn guī xiàng】

    成语解释:向:归向,向往。指人民群众所拥护的,向往的。

    成语出处:《晋书·熊远传》:“人心所归,惟道与义。”

  • 水清无鱼【shuǐ qīng wú yú】

    成语解释:水太清,鱼就存不住身,对人要求太苛刻,就没有人能当他的伙伴。比喻过分计较人的小缺点,就不能团结人。

    成语出处:《汉书·东方朔传》:“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 四分五裂【sì fēn wǔ liè】

    成语解释:形容不完整,不集中,不团结,不统一。

    成语出处:《战国策·魏策一》:“张仪为秦连横说魏王曰:‘魏南与楚而不与齐,则齐攻其东;东与齐而不与赵,则赵攻其北;不合于韩,是韩攻其西;不亲于楚,则楚攻其南:此所谓四分五裂之道也。’”

  • 同心合力【tóng xīn hé lì】

    成语解释:团结一致,共同努力。

    成语出处:《书·泰誓中》:“予有乱臣十人,同心同德。”

  • 同心同德【tóng xīn tóng dé】

    成语解释:同德:为同一目的而努力。指思想统一,信念一致。

    成语出处:《尚书·泰誓中》:“予有乱臣十人,同心同德。”

  • 同心协力【tóng xīn xié lì】

    成语解释:心:思想;协:合。团结一致,共同努力。

    成语出处:汉·贾谊《过秦论》:“且天下尝同心并力攻秦矣,然困于险阻而不能进者,岂勇力智慧不足哉?”《周书·崔谦传》:“然后与宇文行台,同心协力,电讨不庭,则桓文之勋,复兴于兹日矣。”

  • 铜墙铁壁【tóng qiáng tiě bì】

    成语解释:原比喻防御十分坚固,不可摧毁。也比喻团结一致。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谢金梧》楔子:“随他铜墙铁壁,也不怕不拆倒了他的。”

  • 同舟共济【tóng zhōu gòng jì】

    成语解释:舟:船;济:渡,过洒。坐一条船,共同渡河。比喻团结互助,同心协力,战胜困难。也比喻利害相同。

    成语出处:《孙子·九地》:“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而济,遇风,其相救也如左右手。”

  • 推襟送抱【tuī jīn sòng bào】

    成语解释:襟、抱:指心意。向对方表示殷勤的心意。

    成语出处:《南史·张充传》:“所可通梦交魂,推襟送抱者,唯丈人而已。”

  • 同力协契【tóng lì xié qì】

    成语解释:犹言同心协力。团结一致,共同努力。

    成语出处:《南史·宋纪·武帝》:“同力协契,所在蜂起。”

  • 同心并力【tóng xīn bìng lì】

    成语解释:团结一致,共同努力。

    成语出处:汉·贾谊《过秦论下》:“且天下尝同心并力而攻秦矣,然困于险阻而不能进者。”

  • 同心一力【tóng xīn yī lì】

    成语解释:团结一致,共同努力。同“同心协力”。

    成语出处:晋·袁宏《后汉纪·光武帝纪》:“近欲徙水北营,合于水南,同心一力,人自为战,何有不克哉?”

  • 同心合胆【tóng xīn hé dǎn】

    成语解释:心志一致。同“同心共胆”。

    成语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八十八回:“若丞相肯放回去,就当招安本部人马,同心合胆,方可归顺。’”

  • 铜城铁壁【tóng chéng tiě bì】

    成语解释:原比喻防御十分坚固,不可摧毁。也比喻团结一致。同“铜墙铁壁”。

    成语出处:清·严如熤《三省边防备览·策略》:“民间之作寨堡者,亦饬令仿效为之,处之铜城铁壁矣。”

  • 万众一心【wàn zhòng yī xīn】

    成语解释:千万人一条心。形容团结一致。

    成语出处:《后汉书·朱擕传》:“万人一心,犹不可当,况十万乎!”

  • 为渊驱鱼【wèi yuān qū yú】

    成语解释:原比喻残暴的统治迫使自己一方的百姓投向敌方。现多比喻不会团结人,把一些本来可以团结过来的人赶到敌对方面去。

    成语出处:《孟子·离娄上》:“为渊驱鱼者,獭也。为丛驱爵者,鹯也;为汤武驱民者,桀与纣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