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出处

  • 发号施令【fā hào shī lìng】

    成语解释:号:号令;施:发布。发布命令。现在也用来形容指挥别人。

    成语出处:《尚书·冏命》:“发号施令,罔有不藏。”《淮南子·本经训》:“发号施令,天下莫不从风。”

  • 防微杜渐【fáng wēi dù jiàn】

    成语解释:微:微小;杜:堵住;渐:指事物的开端。比喻在坏事情坏思想萌芽的时候就加以制止,不让它发展。

    成语出处:《后汉书·丁鸿传》:“若敕政责躬,杜渐防萌,则凶妖消灭,害除福凑矣。”

  • 好为人师【hào wéi rén shī】

    成语解释:喜欢当别人的教师。形容不谦虚,自以为是,爱摆老资格。

    成语出处:《孟子·离娄下》:”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 镜花水月【jìng huā shuǐ yuè】

    成语解释:镜里的花,水里的月。原指诗中灵活而不可捉摸的意境,后比喻虚幻的景象。

    成语出处:唐·裴休《唐故左街僧录内供奉三教谈论引驾大德安国寺上座赐紫方袍大达法师元秘塔碑铭》:“峥嵘栋梁,一旦而摧。水月镜像,无心去来。”

  • 南辕北辙【nán yuán běi zhé】

    成语解释:想往南而车子却向北行。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

    成语出处:《战国策·魏策四》:“犹至楚而北行也。”

  • 杞人忧天【qǐ rén yōu tiān】

    成语解释:杞: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杞县一带。杞国有个人怕天塌下来。比喻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据的忧虑和担心。

    成语出处:《列子·天瑞》:“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 千山万水【qiān shān wàn shuǐ】

    成语解释:万道河,千重山。形容路途艰难遥远。

    成语出处:唐·张乔《寄维阳故人》诗:“离别河边绾柳条,千山万水玉人遥。”

  • 倾盆大雨【qīng pén dà yǔ】

    成语解释:雨大得象盆里的水直往下倒。形容雨大势急。

    成语出处:唐·杜甫《白帝》诗:“白帝城中云出门,白帝城下雨翻盆。”

  • 盛气凌人【shèng qì líng rén】

    成语解释:盛气:骄横的气焰;凌:欺凌。以骄横的气势压人。形容傲慢自大,气势逼人。

    成语出处:不得盛气凌人,自取耻辱。 宋·朱熹《朱子全书·学五·教人》

  • 手舞足蹈【shǒu wǔ zú dǎo】

    成语解释:蹈:顿足踏地。两手舞动,两只脚也跳了起来。形容高兴到了极点。也手乱舞、脚乱跳的狂态。

    成语出处:《诗经·周南·关雎·序》:“永(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 水落石出【shuǐ luò shí chū】

    成语解释:水落下去,水底的石头就露出来。比喻事情的真相完全显露出来。

    成语出处:宋·欧阳修《醉翁亭记》:“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宋·苏轼《后赤壁赋》:“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 天翻地覆【tiān fān dì fù】

    成语解释:覆:翻过来。形容变化巨大。也形容闹得很凶。

    成语出处:唐·刘商《胡笳十八拍》六:“天翻地覆谁得知?如今正南看北斗。”

  • 万象更新【wàn xiàng gēng xīn】

    成语解释:万象:宇宙间一切景象;更:变更。事物或景象改换了样子,出现了一番新气象。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七十回:“如今正是初春时节,万物更新,正该鼓舞另立起来才好。”

  • 五十步笑百步【wǔ shí bù xiào bǎi bù】

    成语解释:作战时后退了五十步的人讥笑后退了百步的人。比喻自己跟别人有同样的缺点错误,只是程度上轻一些,却毫无自知之明地去讥笑别人。

    成语出处:《孟子·梁惠王上》:“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 逍遥法外【xiāo yáo fǎ wài】

    成语解释:逍遥:优游自得的样子。指犯法的人没有受到法律制裁,仍然自由自在。

    成语出处:南朝 梁 萧统《梁昭明集 林钟六月》:“敬想足下,藏形月府,遁迹冰床,披庄子之七篇,逍遥物外;玩老聃之两卷,恍惚怀中。”

  • 胸有成竹【xiōng yǒu chéng zhú】

    成语解释:原指画竹子要在心里有一幅竹子的形象。后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经拿定主意。

    成语出处:宋·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

  • 以邻为壑【yǐ lín wéi hè】

    成语解释:拿邻国当做大水坑,把本国的洪水排泄到那里去。比喻只图自己一方的利益,把困难或祸害转嫁给别人。

    成语出处:《孟子·告子下》:“是故禹以四海为壑。今吾子以邻国为壑。”

  • 勇往直前【yǒng wǎng zhí qián】

    成语解释:勇敢地一直向前进。

    成语出处:宋·朱熹《朱子全书·道统一·周子书》:“不顾旁人是非,不计自己得失,勇往直前,说出人不敢说的道理。”

  • 愚公移山【yú gōng yí shān】

    成语解释:比喻坚持不懈地改造自然和坚定不移地进行斗争。

    成语出处:《列子·汤问》记载:愚公家门前有两大座山挡着路,他决心把山平掉,另一个老人智叟笑他太傻,认为不能能。愚公说:我死了有儿子,儿子死了还有孙子,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两座山终究会凿平。

  • 欲速则不达【yù sù zé bù dá】

    成语解释:速:快;达:达到。指过于性急图快,反而不能达到目的。

    成语出处:《论语·子路》:“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 养精蓄锐【yǎng jīng xù ruì】

    成语解释:养:保养;精:精神;蓄:积蓄;锐:锐气。保养精神,蓄集力量。

    成语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34回:“且待半年,养精蓄锐,刘表,孙权可一鼓而下也。”

  • 窈窕淑女【yǎo tiǎo shū nǚ】

    成语解释:窈窕:美好的样子。美好的女子。

    成语出处:《诗经·周南·关睢》:“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 醉翁之意不在酒【zuì wēng zhī yì bù zài jiǔ】

    成语解释:原是作者自说在亭子里真意不在喝酒,而在于欣赏山里的风景。后用来表示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

    成语出处:宋·欧阳修《醉瓮亭记》:“醉瓮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 粗心大意【cū xīn dà yì】

    成语解释:粗:粗蔬。指做事马虎,不细心。

    成语出处:宋·张洪《朱子读书法·一·熟读精思》:“为学读书,须是耐烦细意去理会……粗心大气不得。”

  • 买椟还珠【mǎi dú huán zhū】

    成语解释:椟:木匣;珠:珍珠。买下木匣,退还了珍珠。比喻没有眼力,取舍不当。

    成语出处:《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熏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羽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

  • 名副其实【míng fù qí shí】

    成语解释:名声或名义和实际相符。

    成语出处:汉·曹操《与王修书》:“君澡身浴德,流声本州,忠能成绩,为世美谈,名实相符,过人甚远。”

  • 莫名其妙【mò míng qí miào】

    成语解释:说不出其中的奥妙。指事情很奇怪,说不出道理来。

    成语出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五回:“我实在是莫名其妙,我从那时得着这么一个门生,连我也不知道。”

  • 画蛇添足【huà shé tiān zú】

    成语解释:画蛇时给蛇添上脚。比喻做了多余的事,非但无益,反而不合适。

    成语出处:《战国策·齐策二》:“蛇固无足,子安能,而外学其文,虽有贤师良友,若画脂镂冰,费日损功。”

  • 视为畏途【shì wéi wèi tú】

    成语解释:畏途:可怕的道路。看成可怕的、危险的道路。也比喻看成困难的、可怕的事情。

    成语出处:《庄子·达生》:“夫畏涂者,十杀一人,则父子兄弟相戒也。”

  • 突飞猛进【tū fēi měng jìn】

    成语解释:突、猛:形容急速。形容进步和发展特别迅速。

    成语出处:邹韬奋《患难馀生记》第三章:“进步文化的突飞猛进,虽有利于国家民族,虽有利于人民大众,但却是顽固派反动派的莫大的障碍物。”

  • 问道于盲【wèn dào yú máng】

    成语解释:向瞎子问路。比喻向什么也不懂的人请教,不解决问题。

    成语出处:唐·韩愈《答陈生书》:“足下求速化之术,不于其人,乃以访愈,是所谓借听于聋,求道于盲。”

  • 知己知彼【zhī jǐ zhī bǐ】

    成语解释:原意是如果对敌我双方的情况都能了解透彻,打起仗来就可以立于不败之地。泛指对双方情况都很了解。

    成语出处:《孙子·谋攻》:“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 醉翁之意【zuì wēng zhī yì】

    成语解释:之:的;意:意趣。表示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

    成语出处:宋·欧阳修《醉翁亭记》:“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 多种多样【duō zhǒng duō yàng】

    成语解释:多方面,各种各样或有变化

    成语出处:曹禺《我的生活和创作道路》:“《聊斋》写的人物很多,性格多种多样,故事曲折,引人入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