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出处

  • 爱憎分明【ài zēng fēn míng】

    成语解释:憎:恨。爱和恨的立场和态度十分鲜明。

    成语出处:续范亭《延安五老》诗:“爱憎分明是本色,疾恶如仇不宽恕。”

  • 昂首阔步【áng shǒu kuò bù】

    成语解释:昂:仰,高抬。抬起头迈开大步向前。形容精神抖擞,意气风发。

    成语出处:李大钊《青春》:“惟有昂首阔步,独往独来,何待他人之援手。”

  • 昂首挺胸【áng shǒu tǐng xiōng】

    成语解释:抬起头,挺起胸膛。形容斗志高,士气旺。

    成语出处:《上饶集中营 浩气长存》:“个个视死如归,坚贞不屈,昂首挺胸站在那里。”

  • 拔刀相助【bá dāo xiāng zhù】

    成语解释:旧小说中多指打抱不平。

    成语出处:宋·释道元《景德传灯录》卷二十二:“师曰:‘路见不平,所以按剑。’”

  • 百战百胜【bǎi zhàn bǎi shèng】

    成语解释:每战必胜。形容所向无敌。

    成语出处:《孙子·谋攻》:“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

  • 不咎既往【bù jiù jì wǎng】

    成语解释:咎:责怪。对以往的错误或罪责不再追究。

    成语出处:《论语·八佾》:“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 不平则鸣【bù píng zé míng】

    成语解释:鸣:发出声音,指有所抒发或表示。指受到委曲和压迫就要发出不满和反抗的呼声。

    成语出处:唐·韩愈《送孟东野序》:“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

  • 不念旧恶【bù niàn jiù è】

    成语解释:念:记在心上。不计较过去的怨仇。

    成语出处:《论语·公冶长》:“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 不欺暗室【bù qī àn shì】

    成语解释:欺:欺骗自己;暗室:人家看不见的地方。在没有人看见的地方,也不做见不得人的事。

    成语出处:唐·骆宾王《萤火赋》:“类君子之有道,入暗室而不欺。”

  • 不偏不倚【bù piān bù yǐ】

    成语解释:倚:偏。不偏向任何一方。表示中立或公正。

    成语出处:宋·朱熹《中庸章句》题注:“中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之名。”

  • 冰魂素魄【bīng hún sù pò】

    成语解释:形容清白纯洁的品质。

    成语出处:元·吴昌龄《张天师》第四折:“俺本是广寒宫冰魂素魄,怎比那阎浮世浊骨凡胎。”

  • 不愧不怍【bù kuì bù zuò】

    成语解释:愧、怍:惭愧。形容光明正大,问心无愧。

    成语出处:战国·邹·孟轲《孟子·尽心上》:“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

  • 不磷不缁【bù lín bù zī】

    成语解释:磨不薄,染不黑。比喻坚贞高洁的品质,不因外界影响而有所改变。

    成语出处:语出《论语·阳货》:“不曰坚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缁。”何晏集解引孔安国曰:“言至坚者磨而不薄,至白者染之於涅而不黑。君子虽在浊乱,浊乱不能污。”

  • 苍松翠柏【cāng sōng cuì bǎi】

    成语解释:苍:青色。翠:青绿色。指四季常青的松柏。比喻具有高贵品质、坚定节操的人。

    成语出处:清·刘鹗《老残游记》第二回:“只见对面千佛山上,梵宇僧楼,与那苍松翠柏,高下相间,红的火红,白的雪白,青的靛青,绿的碧绿。”

  • 成仁取义【chéng rén qǔ yì】

    成语解释:成仁:杀身以成仁德;取义:舍弃生命以取得正义。为正义而牺牲生命。

    成语出处:《论语·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人,有杀身以成仁。”《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 成人之美【chéng rén zhī měi】

    成语解释:成:成就。成全别人的好事。

    成语出处:《论语·颜渊》:“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 锄强扶弱【chú qiáng fú ruò】

    成语解释:铲除强暴,扶助弱者。

    成语出处: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12卷:“此等锄强扶弱的事,不是我,谁人肯做?”

  • 除暴安良【chú bào ān liáng】

    成语解释:铲除强暴,安抚善良的人民。

    成语出处:宋·李昉《太平广记》:“舍之职责,在乎除暴安良。”

  • 材德兼备【cái dé jiān bèi】

    成语解释:材:通“才”。既有工作的才干和能力,又有好的思想品质。

    成语出处:《禅真逸史》前言:“路上为民除害,以武艺高强、材德兼备,[林时茂]被荐为建康宝刹妙相寺副住持。”

  • 打抱不平【dǎ bào bù píng】

    成语解释:遇见不公平的事,挺身而出,帮助受欺负的一方。

    成语出处:清·曾朴《孽海花》第三十五回:“不瞒两位说,老汉平生,最喜欢劫副教授济贫抑强扶弱抱打不平。”

  • 大公无私【dà gōng wú sī】

    成语解释:指办事公正,没有私心。现多指从集体利益出发,毫无个人打算。

    成语出处:汉·马融《忠经·天地神明》:“忠者中也,至公无私。”

  • 大义凛然【dà yì lǐn rán】

    成语解释:大义:正义;凛然:严肃、或敬畏的样子。由于胸怀正义而神态庄严,令人敬畏。

    成语出处:清·顾炎武《日知录》卷二十:“至于起王氏已废之魂,上配天皇;条高后擅政之年,下系中宗,大义凛然。”

  • 大义灭亲【dà yì miè qīn】

    成语解释:大义:正义,正道;亲:亲属。为了维护正义,对犯罪的亲属不循私情,使受到应得的惩罚。

    成语出处:《左传·隐公四年》:“大义灭亲,其是之谓乎。”

  • 德才兼备【dé cái jiān bèi】

    成语解释:德:品德;才:才能;备:具备。既有好的思想品质,又有工作的才干和能力。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娶小乔》第一折:“江东有一故友,乃鲁子敬,此人才德兼备。”

  • 吊民伐罪【diào mín fá zuì】

    成语解释:吊:慰问;伐:讨伐。慰问受苦的人民,讨伐有罪的统治者。

    成语出处:《孟子·滕文公下》:“诛其罪,吊其民,如时雨降,民大悦。”

  • 顶天立地【dǐng tiān lì dì】

    成语解释:头顶云天,脚踏大地。形容形象高大,气慨豪迈。

    成语出处:宋·释惟白《续传灯录·安吉州道场无庵法全禅师》:“汝等诸人,个个顶天立地……更来这里觅个甚么?”元·纪君祥《赵氏孤儿》第一折:“我韩厥是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儿。”

  • 断头将军【duàn tóu jiāng jūn】

    成语解释:比喻坚决抵抗,宁死不屈的将领。

    成语出处:《三国志·蜀书·张飞传》:“卿等无状,侵夺我州,我州但有断头将军,无有降将军也。”

  • 犯而不校【fàn ér bù jiào】

    成语解释:犯:触犯;校:计较。受到别人的触犯或无礼也不计较。

    成语出处:《论语·泰伯》:“以能问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

  • 废寝忘食【fèi qǐn wàng shí】

    成语解释:废:停止。顾不得睡觉,忘记了吃饭。形容专心努力。

    成语出处:南朝·齐·王融《曲水诗》序:“犹且具明废寝,昃晷忘餐。”

  • 奋不顾身【fèn bù gù shēn】

    成语解释:奋勇向前,不考虑个人安危。

    成语出处: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常思奋不顾身以殉国家之急。”

  • 奋勇当先【fèn yǒng dāng xiān】

    成语解释:鼓起勇气,赶在最前面。

    成语出处:《隋书·史祥传》:“公竭诚奋勇,一举克定。” 元·关汉卿《哭存者》第二折:“更有俺五百义兵家将,都要的奋勇当先,相持对垒。”

  • 奉公守法【fèng gōng shǒu fǎ】

    成语解释:奉:奉行;公:公务。奉公行事,遵守法令。形容办事守规矩。

    成语出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以君之贵,奉公如法则上下平,上下平则国强。”

  • 扶弱抑强【fú ruò yì qiáng】

    成语解释:扶助弱小,压制强暴。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66回:“晋为诸侯之长,恤患补阙,扶弱抑强,乃盟主之职也。”

  • 扶老携幼【fú lǎo xié yòu】

    成语解释:携:拉着,带领。搀着老人,领着小孩。

    成语出处:《战国策·齐策四》:“夫至百里,民扶老携幼,迎君道中。”

  • 赴汤蹈火【fù tāng dǎo huǒ】

    成语解释:赴:走往;汤:热水;蹈:踩。沸水敢蹚,烈火敢踏。比喻不避艰险,奋勇向前。

    成语出处:《汉书·晁错传》:“故能使其众,蒙矢石,赴汤火。”晋·稽康《与山巨源绝交书》:“长而见羁,则狂顾顿缨,赴汤蹈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