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出处

  • 哀莫大于心死【āi mò dà yú xīn sǐ】

    成语解释:指最可悲哀的事,莫过于思想顽钝,麻木不仁。

    成语出处:《庄子·田子方》:“夫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

  • 哀哀欲绝【āi āi yù jué】

    成语解释:绝:断气,死。形容极其悲痛。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十三回:“那宝珠按未嫁女之礼在灵前哀哀欲绝。”

  • 哀思如潮【āi sī rú cháo】

    成语解释:哀伤的思绪如同潮涌一般。形容极度悲痛。

    成语出处:京剧《平原作战》第五场:“哀思如潮热泪洒,平川有边仇无涯。”

  • 唉声叹气【āi shēng tàn qì】

    成语解释:因伤感郁闷或悲痛而发出叹息的声音。

    成语出处: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十八:“终日价没心没想,哀声叹气。”

  • 哀毁骨立【āi huǐ gǔ lì】

    成语解释:哀:悲哀;毁:损坏身体;骨立:形容极瘦,只剩下骨架。旧时形容在父母丧中因过度悲伤而瘦得只剩一把骨头。

    成语出处:《后汉书·韦彪传》:“孝行纯至,父母卒,哀毁三年,不出庐寝。服竟,羸瘠骨立异形,医疗数年乃起。”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王戎虽不备礼,而哀毁骨立。”

  • 黯然伤神【àn rán shāng shén】

    成语解释:沮丧的样子。情绪低沉,心神忧伤。

    成语出处:梁·江淹《别赋》:“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

  • 黯然失色【àn rán shī sè】

    成语解释:黯然:心里不舒服、情绪低落的样子;失色:因惊恐而变以脸色。本指心怀不好,脸色难看。后多比喻相形之下很有差距,远远不如。

    成语出处:南朝梁·江淹《别赋》:“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李善注:“黯然,失色貌”

  • 黯然销魂【àn rán xiāo hún】

    成语解释:黯然:心怀沮丧、面色难看的样子;销魂:灵魂离开肉体。心怀沮丧得好象丢了魂似的。形容非常悲伤或愁苦。

    成语出处:梁·江淹《别赋》:“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

  • 昂首阔步【áng shǒu kuò bù】

    成语解释:昂:仰,高抬。抬起头迈开大步向前。形容精神抖擞,意气风发。

    成语出处:李大钊《青春》:“惟有昂首阔步,独往独来,何待他人之援手。”

  • 哀声叹气【āi shēng tàn qì】

    成语解释:因伤感郁闷或悲痛而发出叹息的声音。

    成语出处: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十八:“终日价没心没想,哀声叹气。”

  • 黯然神伤【àn rán shén shāng】

    成语解释:指心神悲沮的样子。

    成语出处:清·百一居士《壶天录》:“女更黯然神伤,泫然流涕。”

  • 百念皆灰【bǎi niàn jiē huī】

    成语解释:种种念头都已消失成了灰。比喻心灰意冷。

    成语出处:清 魏子安《花月痕》第38回:“我如今百念皆灰,只求归见老母。”

  • 百无聊赖【bǎi wú liáo lài】

    成语解释:聊赖:依赖。精神上无所寄托,感到什么都没意思。

    成语出处:汉·蔡琰《悲愤》诗:“为复强视息,虽生何聊赖。”

  • 不改其乐【bù gǎi qí lè】

    成语解释:不改变自有的快乐。指处于困苦的境况仍然很快乐。

    成语出处:《论语·雍也》:“一箪食,一飘饮,在陋巷,人不堪其扰,回出不改其乐。”

  • 悲痛欲绝【bēi tòng yù jué】

    成语解释:绝:穷尽。悲哀伤心到了极点。

    成语出处: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一卷第七章:“她那人间的爱人悲痛欲绝,日日在她变成的土山下面,跪着呜咽哭啼,直到死在这山脚下。”

  • 怅然若失【chàng rán ruò shī】

    成语解释:怅然:形容不如意、不痛快。 象失去什么似的烦恼不快。

    成语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殷怅然自失。”

  • 垂头丧气【chuí tóu sàng qì】

    成语解释:形容因失败或不顺利而情绪低落、萎蘼不振的样子。

    成语出处:唐·韩愈《送穷文》:“主人于是垂头丧气,上手称谢。”

  • 捶胸顿足【chuí xiōng dùn zú】

    成语解释:捶:敲打;顿:跺。敲胸口,跺双脚。形容非常懊丧,或非常悲痛。

    成语出处:元·萧德祥《杀狗劝夫》第二折:“我衷肠,除告天,奈天高,又不知,只落的捶胸顿足空流泪。”

  • 春风得意【chūn fēng dé yì】

    成语解释:旧时形容考中进士后的兴奋心情。后形容职位升迁顺利。

    成语出处:唐·孟郊《登科后》诗:“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 怅然自失【chàng rán zì shī】

    成语解释:怅然:因不如意而感到不痛快。形容神志迷乱,像失去什么似的样子。

    成语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殷怅然自失。”

  • 愁红惨绿【chóu hóng cǎn lü】

    成语解释:红、绿:指花、叶。指经过风雨摧残的残花败叶。多寄以对身世凄凉的感情。

    成语出处:宋·柳永《定风波》词:“自春来,惨绿愁红,芳心是事可可。”宋·辛弃疾《鹧鸪天·赋牡丹》词:“愁红惨绿今宵看,恰似吴宫教阵图。”

  • 触景伤情【chù jǐng shāng qíng】

    成语解释:被眼前的景物所触动而引起伤感。伤:悲哀。

    成语出处:《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五:“一路上鸟啼花落,触景伤情。”

  • 触物伤情【chù wù shāng qíng】

    成语解释:触:触动,感动。看到某一景物内心感到悲伤。

    成语出处:晋·张载《七哀诗二首》:“哀人易感伤,触物增悲心。”

  • 大失所望【dà shī suǒ wàng】

    成语解释:表示原来的希望完全落空。

    成语出处:《史记·高祖本记》:“秦人大失望。”

  • 得意洋洋【dé yì yáng yáng】

    成语解释:洋洋:得意的样子。形容称心如意、沾沾自喜的样子。

    成语出处:《史记·管晏列传》:“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 低首下心【dī shǒu xià xīn】

    成语解释:首:头;下心:屈服于人。形容屈服顺从。

    成语出处:唐·韩愈《鳄鱼文》:“刺史虽驽弱,亦安肯为鳄鱼低首下心,伈伈睍睍,为民吏羞,以偷活于此邪?”

  • 得意扬扬【dé yì yáng yáng】

    成语解释:形容非常得意的样子。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管晏列传》:“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 废然而返【fèi rán ér fǎn】

    成语解释:本指怒气消失,恢复常态,现在形容失望回来。

    成语出处:《庄子·德充符》:“我拂然而怒,而适先生之所,则废然而反。”

  • 废然而反【fèi rán ér fǎn】

    成语解释:废然:沮丧失望的样子。反:返回。怀着失望的心情而归来。形容因消极失望而中途退缩。同“废然思返”、“废然而返”。

    成语出处:战国·宋·庄周《庄子·德充符》:“我拂然而怒,而适先生之所,则废然而反。”

  • 豪情壮志【háo qíng zhuàng zhì】

    成语解释:豪迈的情感,远大的志向。

    成语出处:茅盾《温故以知新》:“他们大多数两鬓添霜,然而豪情壮志,更见坚强。”

  • 呼天抢地【hū tiān qiāng dì】

    成语解释:抢地:触地。大声叫天,用头撞地。形容极度悲伤。

    成语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回:“肖云仙呼天抢地,尽哀尽礼,治办丧事,十分尽心。”

  • 灰头土面【huī tóu tǔ miàn】

    成语解释:满头满脸沾满尘土的样子。也形容懊丧或消沉的神态。

    成语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二十:“灰头土面,带水拖泥,唱九作十,指鹿为马,非唯孤负先圣,亦乃埋没己灵。”

  • 灰心槁形【huī xīn gǎo xíng】

    成语解释:形容意志消沉,形体枯槁。

    成语出处:《庄子·齐物论》:“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

  • 灰心丧气【huī xīn sàng qì】

    成语解释:形容因失败或不顺利而失去信心,意志消沉。

    成语出处:明·吕坤《呻吟语·下·建功立业》:“是以志趋不坚,人言是恤者,辄灰心丧气,竟不卒功。”

  • 灰心短气【huī xīn duǎn qì】

    成语解释:形容因失败或不顺利而失去信心,意志消沉。同“灰心丧气”。

    成语出处:寄生《论支那立宪必先以革命》:“是诚中国前途之隐忧,而足使倡言革命者灰心短气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