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出处

  • 得而复失【dé ér fù shī】

    成语解释:复:又,再。刚得到又失去了。

    成语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九十六回:“孔明变色曰:‘是何言也!得而复失,与不得同。公以此贺我,实足使我愧赧耳!’”

  • 付之东流【fù zhī dōng liú】

    成语解释:扔在东流的水里冲走。比喻希望落空,成果丧失,前功尽弃,好象随着流水冲走了一样。

    成语出处:唐·高适《封丘作》诗:“生事应须南亩田,世事尽付东流水。”

  • 付诸东流【fù zhū dōng liú】

    成语解释:付:交给;诸:之于。扔在东流的水里冲走。比喻希望落空,成果丧失,前功尽弃,好象随着流水冲走了一样。

    成语出处:唐·高适《封丘作》诗:“生事应须南亩田,世事尽付东流水。”

  • 功败垂成【gōng bài chuí chéng】

    成语解释:垂:接近,快要。事情在将要成功的时候遭到了失败。

    成语出处:《晋书·谢玄传论》:“庙算有余,良图不果;降龄何促,功败垂成。”

  • 功亏一篑【gōng kuī yī kuì】

    成语解释:亏:欠缺;篑:盛土的筐子。堆九仞高的山,只缺一筐土而不能完成。比喻作事情只差最后一点没能完成。

    成语出处:《尚书·旅獒》:“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 患得患失【huàn dé huàn shī】

    成语解释:患:忧患,担心。担心得不到,得到了又担心失掉。形容对个人得失看得很重。

    成语出处:《论语·阳货》:“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

  • 劳而无功【láo ér wú gōng】

    成语解释:花费了力气,却没有收到成效。

    成语出处:《管子·形势篇》:“与不可,强不能,告不知,谓之劳而无功。”

  • 前功尽灭【qián gōng jìn miè】

    成语解释:以前取得的功劳全部丢掉了。同“前功尽弃”。

    成语出处:公之功甚多,今公又以秦兵出塞,过两周,践韩,而以攻梁,一攻而不得,前功尽灭。 《战国策·西周策》

  • 稍纵即逝【shāo zòng jí shì】

    成语解释:纵:放;逝:消失。稍微一放松就消失了。形容时间或机会等很容易过去。

    成语出处:宋·苏轼《文与可画画云当谷偃竹记》:“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

  • 失之交臂【shī zhī jiāo bì】

    成语解释:交臂:胳膊碰胳膊,指擦肩而过。形容当面错过。

    成语出处:《庄子·田子方》:“吾终身与汝交一臂而失之,可不哀与?”

  • 竹篮打水【zhú lán dá shuǐ】

    成语解释:比喻白费气力,劳而无功。

    成语出处:唐·寒山《诗》之二○八:“我见瞒人汉,如篮盛水走,一气将归家,篮里何曾有?”

  • 毁于一旦【huǐ yú yī dàn】

    成语解释:于:在;一旦:一天。在一天的功夫全被毁掉。多指长期劳动的成果一下子被毁掉。

    成语出处:《后汉书·窦融传》:“百年累之,一朝毁之。”

  • 前功尽弃【qián gōng jìn qì】

    成语解释:功:功劳;尽:完全;弃:丢失。以前的功劳全部丢失。也指以前的努力全部白费。

    成语出处:《战国策·西周策》:“公之功甚多,今公又以秦兵出塞,过两周,践韩,而以攻梁,一攻而不得,前功尽灭。”

  • 擦肩而过【cā jiān ér guò】

    成语解释:擦:挨。挨着肩而溜走。指没有抓住机会

    成语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32回:“后来彼此又擦肩而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