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出处

  • 爱莫能助【ài mò néng zhù】

    成语解释:爱:爱惜;莫:不。虽然心中关切同情,却没有力量帮助。

    成语出处:《诗经·大雅·烝民》:“维仲山甫举之,爱莫助之。”

  • 百无一用【bǎi wú yī yòng】

    成语解释:百样之中无一有用的。形容毫无用处。

    成语出处:清·黄景仁《杂感》:“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

  • 不自量力【bù zì liàng lì】

    成语解释:自己不估量自己的能力。指过高地估计自己的实力。

    成语出处:《左传·隐公十一年》:“不度德,不量力。”《战国策·齐策三》:“荆甚固,而薛亦不量其力。”

  • 才短思涩【cái duǎn sī sè】

    成语解释:才:才识。短:短浅。涩:迟钝。见识短浅,思路迟钝。指写作能力差。

    成语出处:宋·楼钥《攻媿集·雷雨应诏封事》:“适当书诏填委之时,才短思涩,目不暇给。”

  • 床头金尽【chuáng tóu jīn jìn】

    成语解释:床头钱财耗尽。比喻钱财用完了,生活受困。

    成语出处:唐·张籍《行路难》诗:“君不见床头黄金尽,壮士无颜色。”

  • 得过且过【dé guò qiě guò】

    成语解释:且:暂且。只要能够过得去,就这样过下去。形容胸无大志。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小孙屠》第四出:“孩儿,我听得道你要出外打旋,怕家中得过且过,出去做甚的?”

  •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duō yī shì bù rú shǎo yī shì】

    成语解释:指不管闲事,事情越少越好。

    成语出处:清·刘鹗《老残游记》第十二回:“现在国家正当多事之秋,那王公大臣只是恐怕耽处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弄得百事俱废,将来又是怎样个了局?”

  • 多一事不如省一事【duō yī shì bù rú shěng yī shì】

    成语解释:指不管闲事,事情越少越好。同“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成语出处:《红楼梦》第四五回:“你说的也是,多一事不如省一事。”

  • 分文不名【fēn wén bù míng】

    成语解释:名:占有。一分钱一个铜板也没有。比喻非常贫困。

    成语出处:曹禺《我们尊敬的老舍先生》:“他自己穷得分文不名,还要支持那两三间破烂的会址,招待许多左派文人。”

  • 赶鸭子上架【gǎn yā zī shàng jià】

    成语解释:比喻强迫去做能力达不到的事情。

    成语出处:茹志鹃《高高的白杨树》:“说着一把将我拖了起来,要我去看看。这是硬赶鸭子上架,我向她解释,去看也是没用。”

  • 绠短汲深【gěng duǎn jí shēn】

    成语解释:绠:汲水用的绳子;汲:从井里打水。吊桶的绳子短,打不了深井里的水。比喻能力薄弱,难以担任艰巨的任务。

    成语出处:《庄子·至乐》:“褚小者不可以怀大,绠短者不可以汲深。”

  • 苟且偷安【gǒu qiě tōu ān】

    成语解释:苟且:得过且过;偷安:只图眼前的安逸。只顾眼前的安逸,不顾将来。

    成语出处:清·张春帆《宦海》第二十回:“做大员的这样苟且偷安,做属吏的又是那般逢迎得意。”

  • 绠短绝泉【gěng duǎn jué quán】

    成语解释:犹绠短汲深。比喻能力薄弱,难以担任艰巨的任务。

    成语出处:南朝·宋·谢灵运《陇西行》:“柱小倾大,绠短绝泉。”

  • 敬谢不敏【jìng xiè bù mǐn】

    成语解释:谢:推辞;不敏:不聪明,没有才能。恭敬地表示能力不够或不能接受。多作推辞做某事的婉辞。

    成语出处:唐·韩愈《寄卢仝》诗:“买羊沽酒谢不敏,偶逢明月曜桃李。”

  • 举鼎绝膑【jǔ dǐng jué bìn】

    成语解释:绝:折断;膑:胫骨。双手举鼎,折断胫骨。比喻能力小,不能负担重任。

    成语出处:《史记·秦本纪》:“王与孟说举鼎,绝膑。”

  • 乐天知命【lè tiān zhī mìng】

    成语解释:安于自己的处境,由命运安排。这是相信宿命论的人生观。

    成语出处:《易·系辞上》:“乐天知命,故不忧。”

  • 力不从心【lì bù cóng xīn】

    成语解释:心里想做,可是力量够不上。

    成语出处:《后汉书·西域传》:“今使者大兵未能得出,如诸国力不从心,东西南北自在也。”

  • 力不胜任【lì bù shèng rèn】

    成语解释:能力担当不了。

    成语出处:《易·系辞下》:“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鲜不及矣。”

  • 聊以卒岁【liáo yǐ zú suì】

    成语解释:勉强地度过一年。

    成语出处:《左传·襄公二十一年》:“优哉游哉,聊以卒岁。”

  • 乐天任命【lè tiān rèn mìng】

    成语解释:犹言听天由命。听任事态自然发展变化,不做主观努力。也比喻碰机会,该怎么样就怎么样。

    成语出处:郑振铎《止水的下层》:“像这样乐天任命的民族,我们将如之何呢?”

  • 力小任重【lì xiǎo rèn zhòng】

    成语解释:能力小,负担重。犹言力不胜任。

    成语出处:《周易·系辞下》:“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鲜不及矣。”

  • 力有未逮【lì yǒu wèi dǎi】

    成语解释:指能力做不到。

    成语出处:

  • 马马虎虎【mǎ mǎ hǔ hǔ】

    成语解释:指还过得去。亦形容做事不认真,不仔细。

    成语出处:茅盾《子夜》十二:“单办那八个厂,四十多万也就马马虎虎混得过。”

  • 囊空如洗【náng kōng rú xǐ】

    成语解释:口袋里空得象洗过一样。形容口袋里一个钱也没有。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三十二:“我非无此心。但教坊落籍,其费甚多,非千金不可。我囊空如洗,如之奈何?”

  • 蚍蜉戴盆【pí fú dài pén】

    成语解释:比喻能力低而承担的任务极重。也比喻不自量力。

    成语出处:汉·焦延寿《易林》卷十三:“蚍蜉戴盆,不能上山。”

  • 少不更事【shào bù gēng shì】

    成语解释:少:年轻;更:经历。年纪轻,没有经历过什么事情。指经验不多。

    成语出处:《隋书·李雄传》:“吾儿既少,更事未多。”

  • 少不经事【shào bù jīng shì】

    成语解释:少:年轻;更:经历。年纪轻,没有经历过什么事情。指经验不多。

    成语出处:《隋书·李雄传》:“吾儿既少,更事未多。”

  • 束手就擒【shù shǒu jiù qín】

    成语解释:束手:自缚其手,比喻不想方设法;就:受;擒:活捉。捆起手来让人捉住。指毫不抵抗,乖乖地让人捉住。

    成语出处:《宋史·苻彦卿传》:“与其束手就擒,曷若死战,然未必死。”

  • 束手无策【shù shǒu wú cè】

    成语解释:策:办法。遇到问题,就象手被捆住一样,一点办法也没有。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宋季三朝政要》:“(秦)桧死而逆亮(金主完颜亮)南牧,孰不束手无策。”

  • 身无分文【shēn wú fēn wén】

    成语解释:形容非常贫穷。

    成语出处:司马文森《风雨桐江》第一章:“他现在是身无分文,靠那好心肠的女店主借钱度日。”

  • 束手就缚【shù shǒu jiù fù】

    成语解释:比喻不加抵抗,甘愿被人擒捉。同“束身就缚”。

    成语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四回:“吾计成矣:使刘备束手就缚,荆州反掌可得!”

  • 天命有归【tiān mìng yǒu guī】

    成语解释:天命:上天的意志;归:归宿。上天所安排的归宿。

    成语出处: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三十三回:“三分天下,周土已得二分,可见天命有归,岂是人为。”

  • 忘其所以【wàng qí suǒ yǐ】

    成语解释:指因过分兴奋或得意而忘了应有的举止。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勘皮靴单证二郎神》:“夫人倾身配奉,忘其所以。”

  • 望洋兴叹【wàng yáng xīng tàn】

    成语解释:望洋:仰视的样子。仰望海神而兴叹。原指在伟大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现多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

    成语出处:《庄子·秋水》:“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

  • 畏葸不前【wèi xǐ bù qián】

    成语解释:畏惧退缩,不敢前进。

    成语出处:宋·魏泰《东轩笔录》:“唐介始弹张尧佐,谏官皆上疏,及弹文彦博,则吴奎畏葸不前,当时谓拽动阵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