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出处

  • 秉公办理【bǐng gōng bàn lǐ】

    成语解释:秉:掌握,主持。公:公法。根据公道办事。

    成语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五十七回:“本部院凡事~,从不假手旁人。”

  • 出淤泥而不染【chū yū ní ér bù rǎn】

    成语解释:淤泥:水底的污泥;染:沾。生长在淤泥中,而不被污泥所污染。

    成语出处:宋·朱敦颐《爱莲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连而不妖。”

  • 大公无私【dà gōng wú sī】

    成语解释:指办事公正,没有私心。现多指从集体利益出发,毫无个人打算。

    成语出处:汉·马融《忠经·天地神明》:“忠者中也,至公无私。”

  • 大义灭亲【dà yì miè qīn】

    成语解释:大义:正义,正道;亲:亲属。为了维护正义,对犯罪的亲属不循私情,使受到应得的惩罚。

    成语出处:《左传·隐公四年》:“大义灭亲,其是之谓乎。”

  • 道不拾遗【dào bù shí yí】

    成语解释:遗:失物。路上没有人把别人丢失的东西拾走。形容社会风气好。

    成语出处:《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国无盗贼,道不拾遗。”《战国策·秦策一》:“道不拾遗,民不妄取。”

  • 德才兼备【dé cái jiān bèi】

    成语解释:德:品德;才:才能;备:具备。既有好的思想品质,又有工作的才干和能力。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娶小乔》第一折:“江东有一故友,乃鲁子敬,此人才德兼备。”

  • 德高望重【dé gāo wàng zhòng】

    成语解释:德:品德;望:声望。道德高尚,名望很大。

    成语出处:《晋书·简文三子传》:“元显因讽礼官下仪,称已德隆望重,既录百揆,内外群僚皆应尽敬。”

  • 德隆望尊【dé lóng wàng zūn】

    成语解释:犹言德高望重。同“德隆望重”。

    成语出处: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 阿谀逢迎【ē yú féng yíng】

    成语解释:阿谀:用言语恭维别人;逢迎:迎合别人的心意。奉承,拍马,讨好别人。

    成语出处:《二程全书·伊川易传一》:“周之与否在君而已,不可阿谀奉迎求其比己也。”

  • 奉公守法【fèng gōng shǒu fǎ】

    成语解释:奉:奉行;公:公务。奉公行事,遵守法令。形容办事守规矩。

    成语出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以君之贵,奉公如法则上下平,上下平则国强。”

  • 功德无量【gōng dé wú liàng】

    成语解释:世界各地:功业和德行;无量:无法计算。旧时指功劳恩德非常大。现多用来称赞做了好事。

    成语出处:《汉书·丙吉传》:“所以拥全神灵,成育圣躬,功德已无量矣。”

  • 公事公办【gōng shì gōng bàn】

    成语解释:公事按公事的原则办,不讲私人情面。

    成语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三回:“藩台见人家不来打点,他便有心公事公办,先从余荩臣下手。”

  • 光明正大【guāng míng zhèng dà】

    成语解释:心怀坦白,言行正派。

    成语出处:《朱子语类》卷七三:“圣人所说底话,光明正大。”

  • 光明磊落【guāng míng lěi luò】

    成语解释:磊落:心地光明坦白。胸怀坦白,正大光明。

    成语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聂小倩》:“公子光明磊落,为天人所钦瞩。”

  • 刚正不阿【gāng zhèng bù ē】

    成语解释:阿:迎合,偏袒。刚强正直,不逢迎,无偏私。

    成语出处:明·余继登《典故纪闻》卷十四:“有正大不阿,不行私谒者,便以为不贤。”

  • 浩然之气【hào rán zhī qì】

    成语解释:浩:盛大、刚直的样子;气:指精神。指浩大刚正的精神。

    成语出处:《孟子·公孙丑上》:“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 怀瑾握瑜【huái jǐn wò yú】

    成语解释:怀:怀藏;握:手握;瑾、瑜:美玉,比喻美德。比喻人具有纯洁高尚的品德。

    成语出处:战国·楚·屈原《九章·怀沙》:“怀瑾握瑜兮,穷不知所示。”

  • 江河行地【jiāng hé xíng dì】

    成语解释:象江河在陆地上奔流一样。比喻确切不可改变。

    成语出处:清 郑燮《焦山别峰庵雨中无事书寄舍弟墨》:“岂得为日月经天,江河行地哉?”

  • 洁身自好【jié shēn zì hào】

    成语解释:保持自己纯洁,不同流合污。也指怕招惹是非,只顾自己好,不关心公众事情。

    成语出处:《孟子·万章上》:“归洁其身而已矣。”

  • 救死扶伤【jiù sǐ fú shāng】

    成语解释:抢救生命垂危的人,照顾受伤的人。现形容医务工作者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成语出处: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与单于连战,十有余日,所杀过半当,虏救死扶伤不给。”

  • 据为己有【jù wéi jǐ yǒu】

    成语解释:将别人的东西拿来作为自己的。

    成语出处:明·李开先《宝剑记》第二十四出:“先从片进,累建大功,童贯占为己有欺瞒皇上。”

  • 鞠躬尽瘁【jū gōng jìn cuì】

    成语解释:指恭敬谨慎,竭尽心力。

    成语出处:明·宋濂《先府君蓉峰处士阡表》:“祖妣夫人与显考鞠躬尽瘁,誓勿蹶其门。”

  • 克己奉公【kè jǐ fèng gōng】

    成语解释:克己:约束自己;奉公:以公事为重。克制自己的私心,一心为公。

    成语出处:《后汉书·祭遵传》:“遵为人廉约小心,克己奉公。”

  • 两袖清风【liǎng xiù qīng fēng】

    成语解释:衣袖中除清风外,别无所有。比喻做官廉洁。也比喻穷得一无所有。

    成语出处:元·陈基《次韵吴江道中》诗:“两袖清风身欲飘,杖藜随月步长桥。”

  • 仁人志士【rén rén zhì shì】

    成语解释:原指仁爱而有节操,能为正义牺牲生命的人。现在泛指爱国而为革命事业出力的人。

    成语出处:《论语·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 任人唯贤【rèn rén wéi xián】

    成语解释:贤:有德有才的人。指用人只选有德有才的人。

    成语出处:《尚书·咸有一德》:“任官惟贤才,左右惟其人。”

  • 日月经天【rì yuè jīng tiān】

    成语解释:日月每天都经过天空。比喻光明正大,历久不衰。

    成语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冯衍传上》:“其事昭昭,日月经天,河海带地,不足以比。”

  • 舍己救人【shě jǐ jiù rén】

    成语解释:舍己:牺牲自己。不惜牺牲自己去救别人。

    成语出处:老舍《老张的哲学》:“舍己救人也要凑好了机会,不然,你把肉割下来给别人吃,人们还许说你的肉中含有传染病的细菌。”

  • 舍己为公【shě jǐ wèi gōng】

    成语解释:为公共的利益而舍弃个人的利益。

    成语出处:方志敏《清贫》:“而矜持不苟,舍己为公,却是每个共产党员具备的美德。”

  • 舍己为人【shě jǐ wèi rén】

    成语解释:舍弃自己的利益去帮助别人。

    成语出处:《论语·先进》:“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朱熹注:“初无舍己为人之意,而其胸次悠然,直与天地万物上下同流,各得其所之妙。”

  • 拾金不昧【shí jīn bù mèi】

    成语解释:金:原指钱财,现泛指各种贵重物品;昧:隐藏。拾到东西并不隐瞒下来据为己有。指良好的仆人道德和社会风尚。

    成语出处:清 李绿园《歧路灯》:“把家人名分扯倒,又表其拾金不昧。”

  • 死而后已【sǐ ér hòu yǐ】

    成语解释:已:停止。死了以后才罢手。形容为完成一种责任而奋斗终身。

    成语出处:《论语·泰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 无名英雄【wú míng yīng xióng】

    成语解释:姓名不被人知道的英雄人物。也指埋头苦干的人。

    成语出处:梁启超《新中国未来记·绪言》:“诚以他日救此一方民者,必当赖将来无名之英雄也。”

  • 先人后己【xiān rén hòu jǐ】

    成语解释:首先考虑别人,然后想到自己。

    成语出处:《礼记·坊记》:“子云:‘君子贵人而贱己,先人而后己。’”

  • 小心谨慎【xiǎo xīn jǐn shèn】

    成语解释:形容言行慎重,不敢疏忽。

    成语出处:《汉书·霍光传》:“出入禁闼二十余年,小心谨慎,未尝有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