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出处

  • 巴山夜雨【bā shān yè yǔ】

    成语解释:指客居异地又逢夜雨缠绵的孤寂情景。

    成语出处:唐·李商隐《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说巴山夜雨时。”

  • 跋山涉水【bá shān shè shuǐ】

    成语解释:跋山:翻过山岭;涉水,用脚趟着水渡过大河。翻山越岭,趟水过河。形容走远路的艰苦。

    成语出处:《诗经·鄘风·载驰》:“大夫跋涉,我心则忧。”《左传·襄公二十八年》:“跋山涉水,蒙犯霜露。”

  • 百花齐放【bǎi huā qí fàng】

    成语解释:形容百花盛开,丰富多彩。比喻各种不同形式和风格的艺术自由发展。也形容艺术界的繁荣景象。

    成语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三回:“百花仙子只顾在此著棋,那知下界帝王忽有御旨命他百花齐放。”

  • 百折不挠【bǎi zhé bù náo】

    成语解释:折:挫折;挠:弯曲。比喻意志坚强,无论受到多少次挫折,毫不动摇退缩。

    成语出处:汉·蔡邕《太尉乔玄碑》:“其性庄,疾华尚朴,有百折不挠,临大节而不可夺之风。”

  • 逼上梁山【bī shàng liáng shān】

    成语解释:比喻被迫起来反抗。现也比喻被迫采取某种行动。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十一回:“林冲雪夜上梁山。”

  • 餐风沐雨【cān fēng mù yǔ】

    成语解释:餐:吃;沐:洗。以风充饥,用雨水洗头。形容旅行或野外生活的艰辛。

    成语出处:明·许三阶《节侠记·忠忤》:“谁知着恁惯雌黄,惯使着猖狂,却不念餐风沐雨先皇创业多辛苦,到做个弃正趋邪没主张。”

  • 春风得意【chūn fēng dé yì】

    成语解释:旧时形容考中进士后的兴奋心情。后形容职位升迁顺利。

    成语出处:唐·孟郊《登科后》诗:“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 春色满园【chūn sè mǎn yuán】

    成语解释:园内到处都是春天美丽的景色。比喻欣欣向荣的景象。

    成语出处:唐·吕从庆《丰溪存稿·小园》:“小园春色丽,花发两三株。” 宋·叶绍翁《游小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 春光明媚【chūn guāng míng mèi】

    成语解释:明媚:美好,可爱。形容春天的景物鲜明可爱。

    成语出处:元·宋方壶《斗鹌鹑·踏青》套曲:“时遇着春光明媚,人贺丰年,民乐雍熙。”

  • 春山如笑【chūn shān rú xiào】

    成语解释:形容春天的山色明媚。

    成语出处:宋·郭熙《林泉高致·山水训》:“春山澹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

  • 春和景明【chūn hé jǐng míng】

    成语解释:春光和煦,风景鲜明艳丽。

    成语出处:宋·范仲淹《岳阳楼记》:“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 春意盎然【chūn yì àng rán】

    成语解释:春意:春天的气象。盎然:丰满、浓厚的样子。形容春天的气氛很浓。

    成语出处:季羡林《难忘的一家人》:“此时宴会厅里,必然是笑声四起,春意盎然,情谊脉脉,喜气融融。”

  • 此起彼伏【cǐ qǐ bǐ fú】

    成语解释:这里起来,那里下去。形容接连不断。

    成语出处:汉 张衡《西京赋》:“鸟毕骇,兽咸作,草伏木栖,寓居穴托,起伏集此。”

  • 餐风饮露【cān fēng yǐn lù】

    成语解释: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艰苦。

    成语出处:明·王守仁《瘗旅文》:“餐风饮露,无尔饥兮。”

  • 登峰造极【dēng fēng zào jí】

    成语解释:登:上;峰:山顶;造:到达;极:最高点。比喻学问、技能等达到最高的境界或成就。

    成语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不知便可登峰造极不?然陶练之功,尚不可诬。”

  • 东山再起【dōng shān zài qǐ】

    成语解释:指再度出任要职。也比喻失势之后又重新得势。

    成语出处:《晋书·谢安传》

  • 翻山越岭【fān shān yuè lǐng】

    成语解释:翻越不少山头。形容走山路的艰苦。

    成语出处: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六章:“他的腿脚好,只要肚子里填饱了瓤子,翻山越岭,跟年轻人一样。”

  • 峰回路转【fēng huí lù zhuǎn】

    成语解释:峰峦重叠环绕,山路蜿蜒曲折。形容山水名胜路径曲折复杂。

    成语出处:宋·欧阳修《欧阳文忠公集·三九·醉翁亭记》:“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让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 风餐露宿【fēng cān lù sù】

    成语解释:风里吃饭,露天睡觉。形容旅途或野外工作的辛苦。

    成语出处:宋·苏轼《将至筠先寄迟适远三犹子》诗:“露宿风餐六百里,明朝饮马南江水。”

  • 风和日丽【fēng hé rì lì】

    成语解释:和风习习,阳光灿烂。形容晴朗暖和的天气。

    成语出处:清·吴趼人《痛史》:“是日风和日丽,众多官员,都来祭奠。”

  • 风光旖旎【fēng guāng yǐ nǐ】

    成语解释:形容景色柔和美好。

    成语出处:秦牧《花市》:“人们怎能不热爱这个风光旖旎的南国花市,怎能不从这个盛大的花市享受着生活的温馨呢!”

  • 扶老携幼【fú lǎo xié yòu】

    成语解释:携:拉着,带领。搀着老人,领着小孩。

    成语出处:《战国策·齐策四》:“夫至百里,民扶老携幼,迎君道中。”

  • 浮光掠影【fú guāng lüè yǐng】

    成语解释:水面的光和掠过的影子,一晃就消逝。比喻观察不细致,学习不深入,印象不深刻。

    成语出处:唐·禇亮《临高台》诗:“浮光随日度,漾影逐波深。”

  • 过江之鲫【guò jiāng zhī jì】

    成语解释:比喻某种时兴的事物多得很。

    成语出处:东晋王朝在江南建立后,北方士族纷纷来到江南,当时有人说 “过江名士多于鲫”。

  • 含苞欲放【hán bāo yù fàng】

    成语解释:苞:花苞;欲:将要;放:开放。形容花将开而未开时的样子。

    成语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又命摧花使者;往来保护;以期含苞吐萼之时;加之呈妍。”

  • 花红柳绿【huā hóng liǔ lǜ】

    成语解释:红红的花,绿绿的柳条。形容颜色鲜艳纷繁

    成语出处:五代·前蜀·魏承班《生查子》词:“花红柳绿间晴空。”

  • 回光返照【huí guāng fǎn zhào】

    成语解释:指太阳刚落山时,由于光线反射而发生的天空中短时发亮的现象。比喻人死前精神突然兴奋。也比喻事物灭亡前夕的表面兴旺。

    成语出处:元·杨景贤《刘行首》第三折:“弃死归生,回光返照。”

  • 火树银花【huǒ shù yín huā】

    成语解释:火树:火红的树,指树上挂满灯彩;银花:银白色的花,指灯光雪亮。形容张灯结彩或大放焰火的灿烂夜景。

    成语出处:唐·苏味道《正月十五夜》诗:“火树银花合,尽桥铁锁开。”

  • 江山如画【jiāng shān rú huà】

    成语解释:山川、河流美如画卷。

    成语出处:宋·苏轼《念如娇,赤壁怀古》:“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 开门见山【kāi mén jiàn shān】

    成语解释:比喻说话或写文章直截了当谈本题,不拐弯抹角。

    成语出处:唐·刘得仁《青龙寺僧院》:“此地堪终日,开门见数峰。”

  • 抗尘走俗【kàng chén zǒu sú】

    成语解释:形容为了名利,到处奔走钻营。

    成语出处:南朝齐·孔稚圭《北山移文》:“焚芰而制裂茶衣,抗尘容而走俗状。”

  • 空谷幽兰【kōng gǔ yōu lán】

    成语解释:山谷中优美的兰花。形容十分难得,常用来比喻人品高雅。

    成语出处:清·刘鹗《老残游记续集遗稿》第五回:“空谷幽兰,真想不到这种地方,会有这样高人。”

  • 乐不思蜀【lè bù sī shǔ】

    成语解释:在新环境中得到乐趣,不再想回到原来环境中去。

    成语出处:《三国志·蜀书·后主传》注引《汉晋春秋》:“问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

  • 露宿风餐【lù sù fēng cān】

    成语解释:在露天过夜,在风口吃饭。形容行旅生活的辛苦。

    成语出处:宋·苏轼《将至筠先寄迟适远三犹子》诗:“露宿风餐六百里,明朝饮马南江水。”

  • 绿草如茵【lǜ cǎo rú yīn】

    成语解释:绿油油的草好象地上铺的褥子。常指可供临时休憩的草地。亦作“碧草如茵”。

    成语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