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出处

  • 背信弃义【bèi xìn qì yì】

    成语解释:背:违背;信:信用;弃:扔掉;义:道义。违背诺言,不讲道义。

    成语出处:《北史·周纪下·高祖武帝》:“背惠怒邻,弃信忘义。”

  • 出卖灵魂【chū mài líng hún】

    成语解释:比喻以一个人的灵魂去换取荣誉、地位等。

    成语出处:马识途《清江壮歌》第七章:“他们竟妄想用这一张纸充当贺国威的卖身文契,要他出卖灵魂,出卖自己终生信仰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和自己的母亲——中国共产党。”

  • 大张旗鼓【dà zhāng qí gǔ】

    成语解释:张:陈设,展示;旗鼓:旗帜和战鼓。形容进攻的声势和规模很大。也形容群众活动声势和规模很大。

    成语出处:清 张春帆《宦海》:“李参戎带着这些人陆续出了镇南关,便大张旗鼓,排齐队伍,浩浩荡荡地向前进发。”

  • 当之无愧【dāng zhī wú kuì】

    成语解释:无愧:毫无愧色。当得起某种称号或荣誉,无须感到惭愧。

    成语出处:宋 欧阳修《回丁判官书》:“夫人有厚己而自如者,恃其中有所以当之而不愧也。”

  • 独善其身【dú shàn qí shēn】

    成语解释:独:唯独;善:好,维护。原意是做不上官就修养好自身。现指只顾自己,不管别人。

    成语出处:《孟子·尽心上》:“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 独占鳌头【dú zhàn áo tóu】

    成语解释:鳌头:宫殿门前台阶上的鳌鱼浮雕,科举进士发榜时状元站此迎榜。科举时代指点状元。比喻占首位或第一名。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陈州粜米》楔子:“殿前曾献升平策,独占鳌头第一名。”

  • 飞扬跋扈【fēi yáng bá hù】

    成语解释:飞扬:放纵;跋扈:蛮横。原指意态狂豪,不爱约束。现多形容骄横放肆,目中无人。

    成语出处:《北史·齐高祖纪》:“景专制河南十四年矣,常有飞扬跋扈志。”

  • 风流人物【fēng liú rén wù】

    成语解释:风流:英俊的、杰出的。指对一个时代有很大影响的人物。有时也指举止潇洒或惯于调情的人。

    成语出处: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词:“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 根深蒂固【gēn shēn dì gù】

    成语解释:比喻基础深厚,不容易动摇。

    成语出处:《老子》:“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韩非子·解老》:“柢固则生长,根深则视久。”

  • 祸国殃民【huò guó yāng mín】

    成语解释:祸、殃:损害。使国家受害,百姓遭殃。

    成语出处:章炳麟《正学报缘起 例言》:“如去岁兖州之变,西报指斥疆臣,谓其祸国殃民,肉不足以啖狗彘。”

  • 家喻户晓【jiā yù hù xiǎo】

    成语解释:喻:明白;晓:知道。家家户户都知道。形容人所共知。

    成语出处:宋·楼钥《缴郑熙等免罪》:“而遽有免罪之旨,不可以家谕(喻)户晓。”

  • 金榜题名【jīn bǎng tí míng】

    成语解释:指科举得中。

    成语出处:五代·五王保《唐摭言》卷三:“何扶,太和九年及第;明年,捷三篇,因以一绝寄旧同年曰:‘金榜题名墨上新,今年依旧去年春。花间每被红妆问,何事重来只一人。’”

  • 锦上添花【jǐn shàng tiān huā】

    成语解释:在锦上再绣花。比喻好上加好,美上添美。

    成语出处:宋·黄庭坚《了了庵颂》:“又要涪翁作颂,且图锦上添花。”

  • 尽善尽美【jìn shàn jìn měi】

    成语解释:极其完善,极其美好。指完美到没有一点缺点。

    成语出处:《论语·八佾》:“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 掠人之美【lüè rén zhī měi】

    成语解释:掠:夺取。夺取别人的成绩、荣誉归自己所有。

    成语出处:《左传·昭公十四年》:“己恶而掠美为昏。”

  • 青史留名【qīng shǐ liú míng】

    成语解释:青史:史书。在历史上留下好名声。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昊天塔》第一折:“俺不能勾青史标名,留芳万古。”

  • 塞翁失马【sài wēng shī mǎ】

    成语解释:塞:边界险要之处;翁:老头。比喻一时虽然受到损失,也许反而因此能得到好处。也指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变为好事。

    成语出处:《淮南子·人间训》:“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故福之为祸,祸之为福,化不可极,深不可测也。”

  • 身外之物【shēn wài zhī wù】

    成语解释:指财物等身体以外的东西,表示无足轻重的意思。

    成语出处:元·蒋子正《山房随笔》引刘改之(过)诗:“拔毫已付管城子,烂首曾封关内候。死后不知身外物,也随尊酒伴风流。”

  • 所作所为【suǒ zuò suǒ wéi】

    成语解释:指人所做的事。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十六回:“自此凤姐胆识愈壮,以后所作所为,诸如此类,不可胜数。”

  • 投其所好【tóu qí suǒ hào】

    成语解释:投:迎合;其:代词,他,他的;好:爱好。迎合别人的喜好。

    成语出处:《庄子·庚桑楚》:“是故非以其所好笼之而可得者,无有也。”

  • 脱颖而出【tuō yǐng ér chū】

    成语解释:颖:尖子。锥尖透过布囊显露出来。比喻本领全部显露出来。

    成语出处:《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使遂早得处囊中,乃脱颖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

  • 妄自尊大【wàng zì zūn dà】

    成语解释:过高地看待自己。形容狂妄自大,不把别人放眼里。

    成语出处:《后汉书·马援传》:“子阳井底蛙耳,而妄自尊大,不如专意东方。”

  • 一事无成【yī shì wú chéng】

    成语解释:连一样事情也没有做成。指什么事情都做不成。形容毫无成就。

    成语出处:唐·白居易《除夜寄微之》诗:“鬓毛不觉白毵毵,一事无成百不堪。”

  • 一息尚存【yī xī shàng cún】

    成语解释:息:呼吸,气息;尚:还。还有一口气。指生命的最后阶段。

    成语出处:《论语·泰伯》:“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朱熹注:“一息尚存,此志不容少懈,可谓远矣。”

  • 一无所有【yī wú suǒ yǒu】

    成语解释:什么也没有。指钱财,也指成绩、知识。

    成语出处:《敦煌变文集·庐山远公话》:“如水中之月,空里之风,万法皆无,一无所有。”

  • 游光扬声【yóu guāng yáng shēng】

    成语解释:流传荣誉,播扬名声。

    成语出处:清·钱谦益《吴中名贤表扬续议》:“列郡之中,亦有弓旌贲及,著作繁富,游光扬声,倾动海内者矣。”

  • 知荣守辱【zhī róng shǒu rǔ】

    成语解释:守:安于。虽然知道怎样可得到荣誉,却安于受屈辱的地位。

    成语出处:《老子》第二十八章:“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

  • 至高无上【zhì gāo wú shàng】

    成语解释:至:最。高到顶点,再也没有更高的了。

    成语出处:《淮南子·缪称训》:“道至高无上,至深无下,平乎准,直乎绳,圆乎规,方乎矩。”汉·许慎《说文解字·一部》:“天,颠也。至高无上,从一大。”

  • 自高自大【zì gāo zì dà】

    成语解释:自以为了不起。

    成语出处: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见人读数十卷书,便自高大,凌忽长者,轻慢同列。”

  • 自始至终【zì shǐ zhì zhōng】

    成语解释:从开始到末了。表示一贯到底。

    成语出处: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二十:“先皇帝与汴军校战,自始至终,马数才万。今有铁马三万五千,不能使九州混一,是吾养卒练士将帅之不至也。”

  • 臭名昭著【chòu míng zhāo zhù】

    成语解释:坏名声人人都知道。

    成语出处:郭沫若《洪波曲》第十章:“他们是贺衷寒系统的人,在前方打狗吃,臭名昭著。”

  • 出类拔萃【chū lèi bá cuì】

    成语解释:拔:超出;类:同类;萃:原为草丛生的样子,引伸为聚集。超出同类之上。多指人的品德才能。

    成语出处:《孟子·公孙丑上》:“出于其类,拔乎其萃,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

  • 出人头地【chū rén tóu dì】

    成语解释:指高人一等。

    成语出处:宋·欧阳修《与梅圣俞书》:“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也。”

  • 从中渔利【cóng zhōng yú lì】

    成语解释:渔:劳取。渔利:乘机谋取不正当的权益。人当中捞取好处。

    成语出处:清·许奉恩《里乘》第四卷:“说其改醮,已则从中渔利,藉以餬口。”

  • 歌功颂德【gē gōng sòng dé】

    成语解释:歌、颂:颂扬。颂扬功绩和德行。

    成语出处:《史记·周本纪》:“民皆歌乐之,颂其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