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出处

  • 暗渡陈仓【àn dù chén cāng】

    成语解释:渡:越过;陈仓:古县名,在今陕西省宝鸡市东。比喻用造假象的手段来达到某种目的。也隐喻男女私通。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暗渡陈仓》第二折:“着樊哙明修栈道,俺可暗度陈仓古道。这楚兵不知是智,必然排兵在栈道守把。俺往陈仓古道抄截,杀他个措手不及也。”

  • 背水一战【bèi shuǐ yī zhàn】

    成语解释:背水:背向水,表示没有退路。比喻与敌人决一死战。

    成语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中说,汉将军韩信率军攻赵,穿出井陉口,命令将士背靠大河摆开阵势,与敌人交战。韩信以前临大敌,后无退路的的处境来坚定将士拼死求胜的决心,结果大破赵军。

  • 报仇雪耻【bào chóu xuě chǐ】

    成语解释:指报复冤仇,洗刷耻辱。

    成语出处:《水浒传》第九八回:“主女琼英,素有报仇雪耻之志。”

  • 才高八斗【cái gāo bā dǒu】

    成语解释:比喻人极有才华。

    成语出处:《南史·谢灵运传》:“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用一斗。”

  • 唇亡齿寒【chún wáng chǐ hán】

    成语解释: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比喻利害密要相关。

    成语出处:先秦·左丘明《左传·僖公五年》:“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

  • 草船借箭【cǎo chuǎn jiè jiàn】

    成语解释:运用智谋,凭借他人的人力或财力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成语出处:用奇谋孔明借箭,献密计黄盖受刑。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6回回目

  • 楚歌四面【chǔ gē sì miàn】

    成语解释:比喻四面被围,陷入孤立危急的困境。

    成语出处:清·陈维崧《河传·虞美人花》词:“楚歌四面,战旗一片,岁岁江东。”

  • 传为佳话【chuán wéi jiā huà】

    成语解释:指传扬开去,成为人们赞美、称颂的事情。

    成语出处:《公羊传·闵公二年》:“鲁人至今以为美谈。”

  • 大获全胜【dà huò quán shèng】

    成语解释:获:擒获俘虏,夺取敌方辎重;全:完全。形容获得完全的胜利。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古今小说·葛令公生遣弄珠儿》:“唐兵被梁家杀得七零八落,走得快的,逃了性命,略迟慢些,就成沙场之鬼……梁家大获全胜。”

  • 单刀赴会【dān dāo fù huì】

    成语解释:单刀:一把刀,指一个人。原指蜀将关羽只带一口刀和少数随从赴东吴宴会。后泛指一个人冒险赴约。有赞扬赴会者的智略和胆识之意。

    成语出处:《三国志·吴书·鲁肃传》:“肃邀羽相见,各驻兵马百步上,但请将军单刀赴会。”

  • 滴水穿石【dī shuǐ chuān shí】

    成语解释:水不断下滴,可以闹穿石头。比喻只要有恒心,不断努力,事情一定成功。

    成语出处:宋·罗大经《鹤林玉露》:“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 颠倒是非【diān dǎo shì fēi】

    成语解释:是:对;非:错。把错的说成对的,对的说成错的。把是非弄颠倒了。

    成语出处:唐·韩愈《施先生墓铭》:“古圣人言,其旨密微,笺注纷罗,颠倒是非。”

  • 东山再起【dōng shān zài qǐ】

    成语解释:指再度出任要职。也比喻失势之后又重新得势。

    成语出处:《晋书·谢安传》

  • 多多益善【duō duō yì shàn】

    成语解释:益:更加。越多越好。

    成语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臣多多益善耳。”

  • 放虎归山【fàng hǔ guī shān】

    成语解释:把老虎放回山去。比喻把坏人放回老巢,留下祸根。

    成语出处:晋·司马彪《零陵先贤传》:“璋遣法正迎刘备,巴谏曰:‘备,雄人也,入必为害,不可内也。’既入,巴复谏曰:‘若使备讨张鲁,是放虎于山林也。’璋不听。”

  • 焚书坑儒【fén shū kēng rú】

    成语解释:焚:烧;坑:把人活埋;儒:指书生。焚毁典籍,坑杀书生。

    成语出处:汉·孔安国《〈尚书〉序》:“及秦始皇灭先代典籍,焚书坑儒,天下学士逃难解散。”

  • 负荆请罪【fù jīng qǐng zuì】

    成语解释:负:背着;荆:荆条。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成语出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 功败垂成【gōng bài chuí chéng】

    成语解释:垂:接近,快要。事情在将要成功的时候遭到了失败。

    成语出处:《晋书·谢玄传论》:“庙算有余,良图不果;降龄何促,功败垂成。”

  • 苟全性命【gǒu quán xìng mìng】

    成语解释:苟:苟且,姑且。苟且保全性命。

    成语出处: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 狗尾续貂【gǒu wěi xù diāo】

    成语解释:比喻拿不好的东西补接在好的东西后面,前后两部分非常不相称。

    成语出处:《晋书·赵王伦传》:“奴卒厮役亦加以爵位。每朝会,貂蝉盈坐,时人为之谚曰:‘貂不足,狗尾续。’”

  • 刮目相看【guā mù xiāng kàn】

    成语解释: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

    成语出处:《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注引《江表传》:“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 过五关斩六将【guò wǔ guān zhǎn liù jiàng】

    成语解释:比喻克服重重困难。这是《三国演义》中描写关羽的故事。

    成语出处:《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第76回:“这如今万世之下,那一个不说道过五关斩六将、掀天揭地的好大丈夫?”

  • 邯郸学步【hán dān xué bù】

    成语解释:邯郸:战国时赵国的都城;学步:学习走路。比喻模仿人不到家,反把原来自己会的东西忘了。

    成语出处:《庄子·秋水》:“且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

  • 后来居上【hòu lái jū shàng】

    成语解释:后来的超过先前的。有以称赞后起之秀超过前辈。

    成语出处:《史记·汲郑列传》汲黯对汉武帝说:“陛下用群臣,如积薪耳,后来者居上。”

  • 狐假虎威【hú jiǎ hǔ wēi】

    成语解释:假:借。狐狸假借老虎的威势。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

    成语出处:《战国策·楚策一》:“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 画龙点睛【huà lóng diǎn jīng】

    成语解释:原形容梁代画家张僧繇作画的神妙。后多比喻写文章或讲话时,在关键处用几句话点明实质,使内容生动有力。

    成语出处: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张僧繇》:“金陵安乐寺四白龙不点眼睛,每云:‘点睛即飞去。’人以为妄诞,固请点之。须臾,雷电破壁,两龙乘云腾去上天,二龙未点眼者见在。”

  • 讳疾忌医【huì jí jì yī】

    成语解释:讳:避忌;忌:怕,畏惧。隐瞒疾病,不愿医治。比喻怕人批评而掩饰自己的的缺点和错误。

    成语出处:宋·周敦颐《周子通书·过》:“今人有过,不喜人规,如护疾而忌医,宁灭其身而无悟也。”

  • 混淆是非【hùn xiáo shì fēi】

    成语解释:故意把正确的说成错误的,把错误的说成正确的。

    成语出处:清·陶曾佑《论文学之势力及其关系》:“锢蔽见闻,淆混是非。”

  • 鸡鸣狗盗【jī míng gǒu dào】

    成语解释:鸣:叫;盗:偷东西。指微不足道的本领。也指偷偷摸摸的行为。

    成语出处:《史记·孟尝君列传》载:齐孟尝君出使秦被昭王扣留,孟一食客装狗钻入秦营偷出狐白裘献给昭王妾以说情放孟。孟逃至函谷关时昭王又令追捕。另一食客装鸡叫引众鸡齐鸣骗开城门,孟得以逃回齐。

  • 江东父老【jiāng dōng fù lǎo】

    成语解释:江东:古指长江以南芜湖以下地区;父老:父兄辈人。泛指家乡的父兄长辈。

    成语出处:《史记·项羽本纪》:“项王笑曰:‘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和何面目见之?’”

  • 江郎才尽【jiāng láng cái jìn】

    成语解释:原指江淹少有文名,晚年诗文无佳句。比喻才情减退。

    成语出处:《南史·江淹传》:“淹乃探怀中得五色笔一以授之。尔后为诗绝无美句,时人谓之才尽。”

  • 金屋藏娇【jīn wū cáng jiāo】

    成语解释:指以华丽的房屋让所爱的妻妾居住。也指取妾。

    成语出处:汉·班固《汉武故事》:“若得阿娇作妇,当作金屋贮之也。”

  • 惊弓之鸟【jīng gōng zhī niǎo】

    成语解释:被弓箭吓怕了的鸟不容易安定。比喻经过惊吓的人碰到一点动静就非常害怕。

    成语出处:《战国策·楚策四》;《晋书·王鉴传》:“黩武之众易动,惊弓之鸟难安。”

  • 举一反三【jǔ yī fǎn sān】

    成语解释:反:类推。比喻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其他许多事情。

    成语出处:《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 鞠躬尽瘁【jū gōng jìn cuì】

    成语解释:指恭敬谨慎,竭尽心力。

    成语出处:明·宋濂《先府君蓉峰处士阡表》:“祖妣夫人与显考鞠躬尽瘁,誓勿蹶其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