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出处

  • 病入膏肓【bìng rù gāo huāng】

    成语解释:膏肓:古人把心尖脂肪叫“膏”,心脏与膈膜之间叫“肓”。形容病情十分严重,无法医治。比喻事情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

    成语出处:《左传·成公十年》:“疾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不可为也。”

  • 疾不可为【jí bù kě wéi】

    成语解释:疾:病;为:治。病已不可医治。

    成语出处:《左传·成公十年》:“疾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不可为也。”

  • 旧病复发【jiù bìng fù fā】

    成语解释:原来的病又犯了。

    成语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三十二回:“袁绍闻袁尚败回,又受了一惊,旧病复发,吐血数斗,昏倒在地。”

  • 气息奄奄【qì xī yān yān】

    成语解释:形容呼吸微弱,快要断气的样子。也比喻事物衰败没落,即将灭亡。

    成语出处:晋·李密《陈情表》:“但以刘日薄西山,乞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 人命危浅【rén mìng wēi qiǎn】

    成语解释:浅:时间短。形容寿命不长,即将死亡。

    成语出处:晋·李密《陈情表》:“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 日薄西山【rì bó xī shān】

    成语解释:薄:迫近。太阳快落山了。比喻人已经衰老或事物衰败腐朽,临近死亡。

    成语出处:晋·李密《陈情表》:“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 弱不禁风【ruò bù jìn fēng】

    成语解释:禁:承受。形容身体娇弱,连风吹都经受不起。

    成语出处:唐·杜甫《江雨有怀郑典设诗》:“乱波纷披已打岸,弱云狼藉不禁风。”

  • 行将就木【xíng jiāng jiù mù】

    成语解释:行将:将要;木:指棺材。指人寿命已经不长,快要进棺材了。

    成语出处:《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我二十五年矣,又如是而嫁,则就木焉。”

  • 晕头转向【yūn tóu zhuàn xiàng】

    成语解释:晕:头发昏;转向:辨不清方向。头脑发晕,辨不清方向。形容糊里糊涂或惊惶失措。

    成语出处: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三部:“巧珠奶奶听得晕头转向。完全出乎他的意料,儿子居然变了,而且变得这么快!”

  • 朝不虑夕【zhāo bù lǜ xī】

    成语解释:早晨不能知道晚上会变成什么样子或发生什么情况。形容形势危急,难以预料。

    成语出处:晋·李密《陈情表》:“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 不可救疗【bù kě jiù liáo】

    成语解释:病已重到无法治疗的程度。比喻已经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

    成语出处:《左传·襄公二十六年》:“今楚多淫刑,其大夫逃于四方,而为之谋主,以害楚国,不可救疗。”

  • 面黄肌瘦【miàn huáng jī shòu】

    成语解释:脸色发黄,身体瘦削。形容人营养不良或有病的样子。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独角牛》第一折:“哥也,你这般面黄肌廋,怎生赢的人也。”

  • 无可救药【wú kě jiù yào】

    成语解释:药:治疗。病已重到无法用药医治的程度。比喻已经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

    成语出处:《诗经·大雅·板》:“匪我言耄,尔用忧谑。多将熇熇,不可救药。”

  • 危在旦夕【wēi zài dàn xī】

    成语解释:旦夕:早晨和晚上,形容时间短。形容危险就在眼前。

    成语出处:《三国志·吴书·太史慈传》:“今管亥暴乱,北海被围,孤穷无援,危在旦夕。”